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3928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科技纵横、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设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第一届中国药物警戒研讨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昊、曲婷婷、黄琳等。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9282 占比:99.80%

总计:139566篇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文趋势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研究学者

  • 崔昊
  • 曲婷婷
  • 黄琳
  • 张素敏
  • 田月洁
  • 赵燕
  • 赵玉娟
  • 卞蓉蓉
  • 吴世福
  • 张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田燕; 肖桂荣; 徐珽
    • 摘要: 目的为完善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3年至2021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相关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结果2003年至2020年,报告数量年均增长率为53.54%,累计3387392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400份,死亡及严重伤害累计报告数占12.79%,医疗机构上报数量最多,以Ⅲ类、Ⅱ类医疗器械报告为主,无源医疗器械报告占比高于其他类。结论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问题,建议增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注册人、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的责任意识与监测能力。
    • 张鑫
    • 摘要: 随着国家最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相关法规的颁发,以及该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在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注册的医疗机构数量大幅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医疗机构在法规理解、制度建设、岗位设置、宣传教育、监测报告、事件处置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痛点。本文结合近三年来深入一线医疗器械使用科室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经验,通过分析现阶段部分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提升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的不良事件监测能力。
    • 赵玉娟; 孙欣
    • 摘要: 目的提出一种系统性、综合化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方法体系。方法该方法体系确立了相关概念的定义,构建了一个三层架构的基本框架,在信息源层充分利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工作中的可能数据和信息,在信息处理层借鉴德尔菲法和证据理论挖掘,整合专家意见,利用金字塔法和贝叶斯法对小子样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信息进行分析,在信息融合层基于证据理论使用D-S合成规则把各个信息源经处理后的信息进行融合。使用真实案例作为算例进行半仿真分析,以验证本方法体系。结果该案例对应于风险命题1的评估结果:辖区内同型号在用加速器出现靶损坏的可能性评定为2级(BPA=0.98077,U=0.01897);靶损坏所造成的损害程度评定为3级(BPA=0.98732,U=0.01213)。结论该方法体系实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的区间估计和分级估计,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风险分析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体系。
    • 王冰洁; 牛惠芳; 郑冬雁; 田月洁; 盛洪涛
    • 摘要: 市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是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器械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重点讨论淄博市药物警戒中心在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利用省级平台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专项监测和风险信号挖掘,探讨省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合作新模式,为市级监测技术机构高质量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 赵玉娟; 赵燕; 李倩; 黄琳; 玄怡; 田月洁
    • 摘要: 介绍了对缺陷医疗器械产品实施召回的必要性,从产品分类、召回原因归类及主要风险产品召回原因等方面分析了2011—202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国药物和保健产品管理局、加拿大卫生部、澳大利亚治疗产品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的373例与医疗器械自身关联性较大的召回事件。针对目前国内主动召回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国内开展上市后医疗器械风险研判和生产企业设计研发同类产品时识别风险因素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提供了警示。
    • 黄诚; 刘嘉敏
    • 摘要: 目的:分析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医疗器械使用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12月我院所发生的67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这67例的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进行重点检查,最后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其中,牙科综合治疗台所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最多。结果:经过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最多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在牙科综合治疗台中,总共有9例,占了13.43%,主要临床表现为吸唾停止。除此之外,就是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及附件不良事件有4例,占了5.9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松动漏液、电池无响应等等。结论:经过分析之后,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不断完善医疗器械使用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 刘欣欣; 闫玲; 赵一飞; 谢颖; 王芳; 赵燕
    • 摘要: 目的:对医疗机构阴道超声探头消毒与感染风险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为临床阴道超声探头消毒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调查方式,于2021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对医疗机构使用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作为日常经阴道超声检查防止探头交叉感染措施的相关情况,开展临床超声科医护人员在线开放不记名问卷调查,分析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在阴道超声检查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控制建议。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673份,涉及24个省份的医疗机构,其中以河北省内医疗机构为主的问卷810份(占48.42%)。避孕套应用于阴道超声检查存在超适应证使用和破裂后引发相关感染风险,无菌性耦合剂中消毒剂成分存在破坏阴道内菌群环境,增加阴道超声次生风险的可能性。结论:超声诊疗过程中耦合剂和隔离产品等均为阴道超声探头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产品注册人、使用单位及政府监管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阴道超声探头使用全过程进行安全风险控制,保障阴道超声探头使用安全。
    • 万里; 杨宁; 金剑
    •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提高医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能力。方法收集某医院上报的11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Excel软件功能,进行分类筛选、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各种医疗器械均有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且不良事件的表现形式和伤害程度多样;医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存在报告数量偏少、质量偏低、报告人类别占比不均等问题。结论应重视医院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管理,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宣教培训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科学有效管理,保证用械安全。
    • 朱子涵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PDCA质量循环的实践价值。分析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维修管理的60台医疗设备,均实施PDCA质量循环管理,将其归纳入研究组,另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维修管理的60台医疗设备,均实施常规管理,将其归纳入对照组,比较和分析管理效果。得出结果:与对照组运行完好率(76.67%)、档案完整率(75.00%)、及时维修率(80.00%)比较,管理效果方面研究组运行完好率(98.33%)、档案完整率(98.33%)、及时维修率(100.00%)均明显较高,X2=12.876、14.135、13.333,P<0.05;与对照组设备质控检查(66.67%)、悬挂设备指示牌(91.67%)、填写设备日常巡检记录表(78.33%)、填写设备保养记录表(80.00%)比较,管理执行情况研究组设备质控检查(100.00%)、悬挂设备指示牌(100.00%)、填写设备日常巡检记录表(100.00%)、填写设备保养记录表(100.00%)均明显较好,X2=20.8369、5.217、14.579、13.333,P<0.05;与对照组(16.67%)对比,研究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明显较低,X2=5.926,P<0.05;与对照组(90.45±0.45)分对比,研究组管理质量评分(97.15±0.50)明显较高,t=77.151,P<0.001。由此可知,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PDCA质量循环管理效果突出,可有效提升管理质量,预防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赵灵犀
    • 摘要: 介绍了伤害严重度和伤害发生概率的定义和分析方法,以无源一次性使用植入医疗器械、无源一次性使用非植入医疗器械和有源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为例,阐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半定量风险估计应根据产品用途和不良事件表现分析伤害严重度并分级、根据产品使用特点定义并计算伤害发生概率,可为质量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半定量风险估计的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