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区域主义

区域主义

区域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外交、国际关系、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659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国际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东亚人文学论坛(暨两岸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讨会)、第二届高校科技创新高层论坛、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等;区域主义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张磊、张震等。

区域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597 占比:99.56%

总计:46805篇

区域主义—发文趋势图

区域主义

-研究学者

  • 周平
  • 张磊
  • 张震
  • 符大海
  • 中川淳司
  • 何修良
  • 俞顺洪
  • 冯志伟
  • 刘宏松
  • 吉尔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金春
    • 摘要: 边疆治理模式存在族际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分野,区域主义模式是当下边疆治理应该提倡与建构的主导性方向。建构区域主义的边疆治理,最重要的应是发掘并揭示其中蕴含的空间逻辑与内在机理。在德勒兹“空间层化”的视野下,国家在边疆所施行的治理使其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平滑空间”转变为被国家秩序化了的“纹理空间”,呈现出基于空间上的举措而推动国家权力在边疆延伸并重塑边疆社会秩序的过程。这不仅展现了区域主义边疆治理的空间意象,而且还揭示出边疆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机理。“空间层化”的关键在于对流动性的控制与调节,由此推动空间形态的转换与社会秩序的重塑。通过“空间层化”这一概念的意象与机理,不仅可以理解历史上边疆治理的空间过程,而且对推动流动性情境下的当代边疆治理及其区域主义转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何修良
    • 摘要: 作为对“族际主义”取向的替代,边疆治理“区域主义”取向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但十多年来,边疆治理“区域主义”取向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提出阶段。根据边疆问题性质和影响的范围来确认“区域”所指,超越了“区域主义”取向边疆治理中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内涵,这种认识与思维以及体现出来的治理思维称之为“域际主义”取向。与“区域主义”取向范式对比,“域际主义”取向下边疆治理的理念、范围、主体与方式更明确、更清晰、更具体。“域际主义”取向推动了“区域主义”取向向前发展,促进了对边疆治理内涵的整全性理解。
    • 杨阳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区域间的合作也日益加深,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即“区域主义”。区域主义不但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而且推动了区域间的和平与稳定发展。欧盟作为区域主义研究的典型国际组织案例,其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了以发展中国家为合作基础的区域组织——东盟。本文将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区域主义发展实践的考察,对欧盟与东盟区域主义进行全新阐述,并以此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 王震
    • 摘要: 当前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呈现多层次、多领域交叉重叠的复杂特性。以往对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的研究侧重区域外大国分析视角,本文从次区域内中小国家视角,以泰国为分析对象梳理泰国区域主义的演进历程及其主导次区域合作的尝试。受历史认知、经济实力等因素影响,泰国一直抱有成为中南半岛次区域中心的诉求。总体来看,泰国的区域合作政策存在参与和主导两种不同的路径。“黄金四角”机制和三河流域合作机制是泰国试图将自身打造成区域中心的重要载体,并且,泰国以中南半岛次区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机制呈现出一种“曼陀罗”结构。泰国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及对主导地位的追求,揭示了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层次互动的复杂性,也使得中国在推进“澜湄合作机制”进程中需注意泰国在中南半岛地区的地位诉求。
    • 孙瑾; 雷达
    • 摘要: 本文研究指出全球化再造过程中新区域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学术界研究方法的巨大变革和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影响,通过对美墨加协定、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东亚一体化RCEP协定的研究,论证了区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研究RTA本身与WTO是否一致,梳理并分析区域贸易协定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的争论,得出北美和欧盟的区域主义是全球化的“绊脚石”,更多是替代作用且具有防御性,而东亚的区域主义则是全球化的“垫脚石”,发挥互补作用且具有开拓性,RCEP在内容上是WTO的升级版,在范围上是WTO的降级版,中国未来在WTO改革、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方面将担负更大的使命,通过新区域主义的形式推进全球化治理与改革,从“外围”走向“中心”。
    • 叶·瓦·科尔东诺娃; 叶·克·亚历山德罗芙娜
    • 摘要: 作为一个整体化的科研教学流派,世界综合区域学由诸多理论结合而成,包括国际关系、世界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学、历史学、宏观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地理学以及国际问题周边学科等.本文详细描述了国情研究中的地理学与社会学方法及二者对确立现代世界综合区域研究论域与研究方法之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将俄罗斯的世界综合区域学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18 ~19世纪综合性东方学与国情学的诞生;20世纪20 ~ 40年代经济及社会政治问题丰富了传统国情学内涵;20世纪50 ~ 70年代尝试运用专业学科及跨学科知识分析区域现象及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整体化的区域学研究方法,确定世界综合区域研究论域,创建理论工具.冷战后区域学之对国际学术的影响是显著增长的.为理解全球问题与本土问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征,必须立足于具体区域状况与具体国情,对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加以研究,唯其如此,才能对全球趋势进展规模及后果作出评判.据此也可以说,全球化并未减弱而是增加了从专业角度理解世界区域的需求.
    • 李佳兴
    • 摘要: 区域主义与区域治理理论互为补充,在当今的世界格局演进中起重要作用.秉承经济与政治全球化的契机,区域治理结合区域主义思潮有了新的含义,围绕着地区利益与地区意识的合作新态势也体现出区域主义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应该将区域主义与区域治理理论以联系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其内在的理论逻辑,预测区域治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途径.另外,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区域治理理论也能为国家发展、政策执行、思想意识构建和外交事务等领域贡献智慧.
    • 孙于淞
    • 摘要: 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一直是有颇有争议的话题,两个看似站在对立面的概念实则具有强烈的依存关系。笔者认为,区域主义是对多边主义的补充和完善,不断发展改进和扩大的区域主义也呈现出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反思,即区域主义只是实现多边主义的手段。
    • 李佳兴
    • 摘要: 区域主义与区域治理理论互为补充,在当今的世界格局演进中起重要作用。秉承经济与政治全球化的契机,区域治理结合区域主义思潮有了新的含义,围绕着地区利益与地区意识的合作新态势也体现出区域主义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应该将区域主义与区域治理理论以联系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其内在的理论逻辑,预测区域治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途径。另外,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区域治理理论也能为国家发展、政策执行、思想意识构建和外交事务等领域贡献智慧。
    • 陆昱
    • 摘要: 基于对城市规模扩张、治理成效与治理成本变化的纵向考察,区域主义经历了旧区域主义与新区域主义两个阶段,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产生背景不同、治理结构不同、治理路径不同、治理范围不同、治理价值不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要求的矛盾.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包括:建立区域城市政府合作治理制度、形成区域城市多元治理模式、建设区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