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加味黄芪建中汤

加味黄芪建中汤

加味黄芪建中汤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52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大家健康(下旬版)、东方药膳、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等;加味黄芪建中汤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包素珍、魏自太、王颖等。

加味黄芪建中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526 占比:99.16%

总计:9607篇

加味黄芪建中汤—发文趋势图

加味黄芪建中汤

-研究学者

  • 包素珍
  • 魏自太
  • 王颖
  • 郑小伟
  • 傅丽娟
  • 姜涛
  • 宋红
  • 曹瑞岗
  • 李永乐
  • 杨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黎霞; 孙振祥; 胡玉荃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C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1例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泮托拉唑钠、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治疗,研究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桂枝,饴糖,炙甘草,大枣,炒白术,生姜,枳实,建曲,厚朴,党参,半夏等)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浆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而血浆GAS、MOT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配合西医治疗CG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胃功能。
    • 李泰城
    •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灼热、反酸及上腹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61±1.19)、(4.91±0.49)、(4.96±1.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8±1.51)、(7.95±0.61)、(6.05±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施以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卢强
    • 摘要: 目的分析胃炎患者应用法莫替丁联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予以法莫替丁联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腹不适、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反酸、疼痛、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腹不适、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及反酸评分分别为(1.08±0.32)、(1.12±0.28)、(1.23±0.42)、(1.06±0.36)分,低于对照组的(2.27±0.37)、(2.31±0.29)、(2.41±0.37)、(2.16±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1.68±0.37)分低于对照组的(2.81±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6.13±1.67)分低于对照组的(8.79±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患者应用法莫替丁联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缓解患者疼痛度,并提高其睡眠质量。
    • 王静; 薛蓓; 尤强娜; 姚智杰; 郭韦倩; 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干预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1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以及常规延续性干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再生黏膜功能学成熟度、IL-23/IL-17轴相关因子以及患者精神及症状严重程度,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PGE2、EGF、IL-25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TESS、HAMA、PSQI评分以及IL-17、IL-23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83%、服药依从性98.77%,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25%、服药依从性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干预应用于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中,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稳定,也能调节局部再生黏膜功能学成熟度,抑制IL-23/IL-17轴相关因子活化,对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均起到积极作用。
    • 杨阳; 胡美薇; 傅丽娟; 成志; 郑兵荣; 陈春梅; 胡莲波
    • 摘要: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微小RNA-516a-5p(miR-516a-5p)表达的调控,探究其调节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ITP患者32例,随机分成地塞米松治疗组和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磁珠分选对照组和未治疗组ITP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miR-516a-5p的表达量;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TP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分析miR-516a-5p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同时提取地塞米松治疗组和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ITP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RT-qPCR检测治疗前后miR-516a-5p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mTOR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的miR-516a-5p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P<0.01).而地塞米松治疗和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都能抑制miR-516a-5p表达,且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P<0.01);治疗前后相比,两组血小板数量均显著升高(P<0.01),而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1).经过各组比较,我们发现治疗后均促进了Treg细胞比例的增加和IDO的表达上调,同时mTOR的磷酸化被抑制,其中地塞米松+加味黄芪建中汤综合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可通过下调miR-516a-5p的表达,从而影响IDO/mTOR通路,促进Treg细胞比例的增加,为ITP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赵广桥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82例,并且将其分成联合组和西药组,每组患者均为41例.其中联合组接受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西药组接受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要高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的各症状评分均要高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医组,治疗后对比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的疗效显著.
    • 袁智
    • 摘要: 目的:探究杨保林教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中风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中风,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