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酸浸
加压酸浸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68008篇;相关期刊35种,包括湿法冶金、山西冶金、云南冶金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钒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与交流会、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六届学术会议等;加压酸浸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吉坤、彭建蓉、魏昶等。
加压酸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8008篇
占比:99.95%
总计:168092篇
加压酸浸
-研究学者
- 王吉坤
- 彭建蓉
- 魏昶
- 阎江峰
- 余继勇
- 杨大锦
- 毕红兴
- 朱绍菊
- 毕红林
- 邓志敢
- 冯桂林
- 张博亚
- 旷戈
- 樊刚
- 罗文波
- 闫江峰
- 马育新
- 何光深
- 匡志恩
- 吴建存
- 李劼
- 李存兄
- 杨凯
- 田忠良
- 肖劲
- 董英
- 袁杰
- 贺山明
- 赖延清
- 兰兴华
- 吴锦梅
- 库建刚
- 张文彬
- 徐红胜
- 李兴彬
- 李小英
- 李旻廷
- 李欢
- 李皓
- 杨显万
- 沈庆峰
- 甘胤
- 胡松
- 蔡洋洋
- 谢克强
- WhittingtonB.I
- 乔翠杰
- 于洪浩
- 仲奇凡
- 何文
-
-
朱有康;
沈强华;
董梦奇;
陈雯
-
-
摘要: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快速,金属镍的消耗日益增加,高品位硫化镍矿日益减少,如何高效开发和利用红土镍矿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分析了红土镍矿回转窑―电炉还原熔炼、还原焙烧―磁选、还原硫化熔炼3种火法工艺以及常压酸浸、高压酸浸及其他如氯化冶金和生物冶金等工艺研究现状,指出了未来红土镍矿资源开发利用及冶金工艺选择需注意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
李嘉辉;
张程;
邓志敢;
李春林;
马黎阳;
魏昶
-
-
摘要:
钢铁厂冶炼过程产生的含锌固体废弃物经烟化挥发得到的氧化锌烟尘,具有来源广、成分复杂、原料波动性大的特点。以氧化锌烟尘为研究对象,针对所用湿法炼锌常规工艺处理流程存在原料适应性差、锌直收率低、浸出渣中铅难以富集的问题,采用氧化中浸—加压酸浸组合技术进行处理,考察液固比、反应时间、浸出温度、氧化剂等因素对锌、铟及主要金属离子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氧化中浸技术在温度60°C、液固比3.9 mL/g、中浸时间1 h、中和时间2 h、过氧化氢用量(单位氧化锌烟尘所需过氧化氢量)62 mL/kg的条件下,锌浸出率达到80%以上,中浸液中铁含量低于20 mg/L,可实现锌的浸出与铁的同步沉淀;中浸渣采用加压酸浸技术,利用氧化中浸渣中的三价铁对硫化物进行氧化浸出,在不添加氧化剂、温度125°C、液固比2.5 mL/g、浸出时间3 h、浸出剂酸浓度150 g/L的条件下,锌和铟浸出率分别可超过98%和90%,锌与铟可同时高效浸出,且可同步实现浸出液中铁价态的控制,加压酸浸液中铁浓度在17 g/L左右,其中二价铁浓度在16 g/L左右,90%以上的铁为二价铁,易于后续溶液处理,加压酸浸渣中铅的含量不低于30%,富集比高。该工艺解决了常规工艺锌直收率低的问题,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原料适应性,可实现氧化锌烟尘的高效综合利用。
-
-
杨永强;
孙留根;
杨玮娇;
张正阳
-
-
摘要:
硫化铜钴精矿经硫酸化焙烧—酸浸后得到的浸出渣仍含有较多的铜和钴,需进一步回收.采用加压浸出技术浸出该浸出渣提取残余的铜和钴.研究了浸出液固比、初始硫酸浓度、浸出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铜钴渣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钴渣150 g、液固比6:1、初始硫酸浓度100 g/L、常温调浆时间0.5 h、加压浸出温度180°C、加压浸出时间3 h、氧气分压0.1 M Pa的最佳浸出条件下,铜和钴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6.5% 和98.1%,铁浸出率约8.3%,大部分的铁抑制在渣中,加压浸出效果好.
-
-
常喜信;
钟平汝;
李铁球;
王高山;
吴永永
-
-
摘要:
针对某含钛难处理铀矿石,通过开展浸出剂浓度、浸出温度、氧化剂用量、氧分压、浸出时间、矿石粒度等条件试验,确定了适合该矿石的酸法加压浸出工艺路线.研究得到的浸出工艺路线,可有效降低浸出余酸和提高铀浸出率.
-
-
李浩林;
曾德恢;
郑光亚;
夏举佩
-
-
摘要:
以贵州盘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其工业生产提取铝铁时酸耗量大、酸利用率低及后续铝铁产品分离困难等问题,根据其矿物组成特点,本文首次采用低温中和-加压酸浸工艺对铝铁提取进行了详细研究.室温下中和最优工艺条件为20%理论酸耗、浸出时间120min、液固比3:1(硫酸溶液与固体的质量比,以g/g计);以中和渣为原料,煤矸石理论酸耗为基础,加压酸浸最优工艺条件为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温度150°C、液固比3.5:1(硫酸溶液与固体的质量比,以g/g计).在此条件下,氧化铁浸出率为98.37%,氧化铝浸出率为95.77%,酸浸渣灰分中氧化硅质量分数为90.2%,氧化钛质量分数为9.18%.以最优工艺条件下的酸浸液循环中和新鲜煤矸石,得到的铝铁提取液中氧化铁浓度为57.95g/L,氧化铝浓度为62.20g/L.相比常规酸浸工艺具有酸耗低、酸利用率高等优点.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初步对两步溶出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为煤矸石工业生产提取铝铁提供了新路线和理论支撑.
-
-
苗壮;
刘涛涛;
任甲林;
孙宁磊;
李少龙
-
-
摘要:
进料浓度是红土镍矿加压酸浸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系统研究分析了某镍钴项目中进料浓度对矿浆流动性、用水消耗、蒸汽消耗、镍钴产量、加压釜单向阀寿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进料浓度的提高既可以节约用水消耗,又可以减少蒸汽消耗量,还能提高产能,延长加压釜给料泵单向阀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但是浓度的提高会加速提高屈服应力,降低矿浆流动性.因此,在矿浆流动性及设备性能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提高矿浆底流浓度.
-
-
林茂
-
-
摘要:
某复杂铅锌矿采用加压酸浸的新工艺.本文重点考察精矿粒度、初始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锌、铜、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段加压浸出时,采用二段加压酸浸,锌的浸出率保持在80%左右,铜的浸出率约为20%,铁的浸出率约为50%.二段加压浸出时,锌的浸出率可高达98%,铜的浸出率可达到88%,而铁的浸出率只有17%.所以,二段加压浸出能够实现较高的锌、铜浸出率,同时又能实现锌、铜、铁的选择性浸出.
-
-
柯兆华;
许来平;
路永锁;
吴金宝;
宁建平;
王平
-
-
摘要:
烟化炉冰铜主要是采用烟化炉处理低品位铜 、 锡 、 镍 、 锌等物料时产生的中间产物,主要含铜 、 镍 、 铁 、 硫等.采用加压酸浸法浸出烟化炉冰铜中的铜和镍,研究了工艺参数粒度 、 温度 、 时间 、 氧分压 、 液固比等因素对铜 、 镍 、 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化炉冰铜粒度-75μm、 温度433 K、 时间3 h、 氧分压为0.6 M Pa、 液固比4、 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用量2‰ 的最佳条件下,铜 、 镍和铁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8.18% 、98.42% 和26.46%.
-
-
郑永飞;
华晓鸣;
许茜;
鲁雄刚;
程红伟;
邹星礼
-
-
摘要:
通过加压氧化和电化学氧化方法研究了黄铜矿在硫酸溶液中氧化浸出的反应机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对黄铜矿表面氧化产物的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加压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pH =3的硫酸溶液中,黄铜矿表面发生钝化,钝化层由Fe2 O3 FeOOH及贫铁硫化物(CuFe1-xS2或CuS2)组成.当浸出液pH =0~1时,铁的氧化物溶解,铜蓝(CuS)和单质硫(S0)成为新的钝化层.电化学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当阳极极化电位低于0.75 V(vs.SCE)时,黄铜矿表面生成了贫铁硫化物,对其进一步氧化起钝化作用;当电位在0.8~1.0 V范围时,贫铁硫化物被氧化成铜蓝和单质硫,组成新的钝化层;当电位高于1.05 V时,硫元素被氧化成+4或+6价的氧化态进入酸性介质中.
-
-
-
-
马育新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喀拉通克浮选铜精矿为原料,采用纯氧和富氧进行了加压酸浸新工艺研究.在逐因素考查影响加压酸浸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了喀拉通克浮选铜精矿加压酸浸的最佳浸出试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取得了Cu浸出率平均97.56%,Ni浸出率平均97.98%,Fe浸出率平均仅为3.86%,硫回收率平均91.77%的良好指标.
-
-
-
Li Cheng;
李程
- 《中国湿法冶金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铀矿资源的逐年减少,矿石水冶工艺条件越来越苛刻,加压酸浸技术成为解决难处理矿石强化浸出手段进入铀矿冶行业的视线,随着近年来的加压酸浸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此工艺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增强.就目前加压酸浸技术在铀水冶方面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便为铀矿冶工程提供一定参考,并分析工艺所存在的问题,以待进一步完善.难处理铀矿石已经成为重要的铀矿资源,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发难处理铀矿,已经成为铀矿冶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加压酸法浸出具有回收率高,低酸耗,有效缩短浸出时间,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难处理铀矿主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
-
-
-
邱爽;
魏昶;
李曼延;
周雪娇;
徐红胜;
樊纲
-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研究了含钒石煤在压力场下酸浸过程中的溶解动力学。分别考察了搅拌强度和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高于200 r/min时,钒浸出率不再增加,此时外扩散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钒的浸出率随浸出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不符合化学反应控制和固膜扩散控制的收缩核模型,而符合Dickinson和Heal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收缩核模型。反应受界面传质和固膜扩散共同影响。经过计算,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40.14 kJ/mol。
-
-
邱爽;
魏昶;
李曼延;
周雪娇;
徐红胜;
樊纲
-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研究了含钒石煤在压力场下酸浸过程中的溶解动力学。分别考察了搅拌强度和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高于200 r/min时,钒浸出率不再增加,此时外扩散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钒的浸出率随浸出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不符合化学反应控制和固膜扩散控制的收缩核模型,而符合Dickinson和Heal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收缩核模型。反应受界面传质和固膜扩散共同影响。经过计算,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40.14 kJ/mol。
-
-
邱爽;
魏昶;
李曼延;
周雪娇;
徐红胜;
樊纲
-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研究了含钒石煤在压力场下酸浸过程中的溶解动力学。分别考察了搅拌强度和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高于200 r/min时,钒浸出率不再增加,此时外扩散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钒的浸出率随浸出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不符合化学反应控制和固膜扩散控制的收缩核模型,而符合Dickinson和Heal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收缩核模型。反应受界面传质和固膜扩散共同影响。经过计算,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40.14 kJ/mol。
-
-
邱爽;
魏昶;
李曼延;
周雪娇;
徐红胜;
樊纲
-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研究了含钒石煤在压力场下酸浸过程中的溶解动力学。分别考察了搅拌强度和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高于200 r/min时,钒浸出率不再增加,此时外扩散对浸出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钒的浸出率随浸出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不符合化学反应控制和固膜扩散控制的收缩核模型,而符合Dickinson和Heal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收缩核模型。反应受界面传质和固膜扩散共同影响。经过计算,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40.14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