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肠病
功能性肠病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50595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上海针灸杂志、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三十六分会场暨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功能性肠病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光、刘玉兰、季洪赞等。
功能性肠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05952篇
占比:99.99%
总计:1506101篇
功能性肠病
-研究学者
- 刘新光
- 刘玉兰
- 季洪赞
- 彭丽华
- 方秀才
- 杨云生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 于显钊
- 于正洪
- 何伟
- 刘光增
- 刘劲松
- 刘家良
- 刘海忠
- 史蒂文·B·兰道
- 司玉梅
- 吕芳芳
- 吴晓尉
- 孙刚
- 张学君
- 张微
- 张晓华
- 张黎明
- 施灵波
- 景向红
- 曹晓鹏
- 朱兵
- 李娥
- 李瑛
- 李瑜元
- 李里
- 李银萍
- 樊琳
- 欧阳钦
- 汪芳裕
- 河合孝治
- 漆学智
- 潘士勇
- 潘江
- 王利营
- 王巍峰
- 王承党
- 王文超
- 王晓宇
- 王静
- 石文英
- 章薇
- 罗容
- 董芳
- 蒋宗路
-
-
刘泽军;
徐静;
朱鸿明;
张玫
-
-
摘要:
目的探讨氢呼气试验在功能性肠病(FBD)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224例FBD患者和175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按罗马Ⅳ诊断标准分为功能性便秘(574例)、功能性腹胀(272例)、功能性腹泻(62例)及肠易激综合征组(316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已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分析检查结果。结果FBD各亚型在小肠细菌过增长(SIBO)阳性率、OCTT延长发生率、回肠反流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功能性便秘组OCTT延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功能性便秘组OCTT时间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该组SIBO阳性患者OCTT时间明显长于SIBO阴性患者;功能性腹泻组OCTT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亚型,该组SIBO阳性患者OCTT时间明显短于SIBO阴性患者。结论SIBO与FBD密切相关,明确诊断SIBO可有助于FBD的治疗。各亚型FBD肠道传输时间有不同的表现,LBT可以较准确的反映功能性肠病患者存在的动力情况。氢呼气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FBD的诊断。
-
-
鄢香芸;
姚俊鹏;
张微;
杨雨晴;
牟林轩;
陈敏;
李瑛
-
-
摘要: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有研究表明,miRNA在功能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的生物学功能、在FBD中的表达变化以及miRNA对肠黏膜屏障、内脏超敏、肠道动力等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FBD的机制研究、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寻找提供参考。
-
-
赵亚刚;
韩伟;
王景杰;
赵曙光
-
-
摘要:
随着人们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功能性肠病(FBD)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缺乏有效的治疗的措施。随着消化心身临床实践的不断推进,精神心理因素在FBD发病的重要作用不断得到验证,心身同治的观念也逐渐被消化科医生接受。精神心理因素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的运动、感知、内脏敏感性、免疫功能、分泌、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等,进而导致FBD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便秘和腹胀等一系列症状。为更好理解精神心理因素在FBD发病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其参与FBD发病的可能机制及针对该因素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为FBD的临床处置提供参考。
-
-
董玉玺;
王静
-
-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特征是慢性、反复性的腹痛和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并缺乏可解释的器质性病变和理化检查异常[1]。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为2016年发布的罗马Ⅳ标准。据此标准,IBS分为腹泻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A便秘型、混合型和不确定型4种亚型[2]。
-
-
潘灿妮;
韦小芳;
吴苗苗;
刘景洋
-
-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的改变,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可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腹部膨胀的症状[1]。
-
-
李靖;
徐陆周
-
-
摘要:
几乎每场重要考试或重要事情之前,都会突然腹痛,迫不及待的便意……还有些人,吃点辣的、冷的,或是不知啥原因,肚子就闹腾开了,以至于常常出门就先要关注厕所在哪里……奇怪的是,医院去了多少趟,各种检查都查不出啥器质性毛病。其实,这种查不出"毛病"的"毛病",消化科医生早就见怪不怪了,称之为"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一种功能性肠病,病不算大,但病程长,时好时坏,生活质量因此深受影响。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期编辑部走访了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徐陆周,请徐教授给大家谈谈如何应对这个爱闹腾的肠易激综合征。
-
-
李永强;
首第文;
徐豪明;
黄红丽;
陈慧婷;
唐文娟;
李瑜元;
周永健
-
-
摘要:
目的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本文总结我院408例(1085例次)FM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FMT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有效率达80%,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8%,炎症性肠病52%,功能性肠病65%,代谢性疾病50%,其他疾病57%,安全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和多数文献相符.还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才能明确FMT的临床价值.
-
-
余阳洋;
顾超;
王春旭;
袁灿兴
-
-
摘要: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功能性肠病(FBD)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306例癫痫患者根据FBD的患病情况分为伴FBD组(172例)、不伴FBD组(134例),收集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脑电图、认知功能)、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癫痫FBD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伴FBD组年龄大于不伴FBD组,病程长于不伴FBD组,脑电图异常率高于不伴FBD组(P<0.001,P<0.05)。②伴FBD组SAS、SDS评分高于不伴FBD组(P<0.001),SAS、SDS评分异常率高于不伴FBD组(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患者的病程、年龄、SAS评分为癫痫伴发FBD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SAS评分异常的癫痫患者伴发FBD的可能性是SAS评分正常者的6.104倍[OR=6.104,95%CI(3.416~10.906),P<0.001]。④伴FBD组患者心脾两虚证最多见(27.91%),不伴FBD组患者瘀阻脑络证最多见(41.79%);痰、虚、瘀三大中医证型分布显示,伴FBD组患者虚证最多见(44.19%),不伴FBD组患者痰证最多见(52.24%)。结论与不伴FBD比较,伴FBD的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更加严重,癫痫病程、患者年龄、焦虑状态均为癫痫患者发生FBD的影响因素;癫痫伴FBD患者以虚证多见,其中占比最高的为心脾两虚证。
-
-
-
赵盼盼;
刘智斌;
鲁刚;
曹星;
薛捷文
-
-
摘要:
目的 基于俞募配穴理论观察电针治疗两种不同状态(腹泻、便秘)的功能性肠病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功能性肠病的患者分为腹泻组60例和便秘组58例.两组均取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自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腹泻组的总有效率为95.0%,便秘组为9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有效改善,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5周,两组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俞募配穴电针对功能性肠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功能性腹泻及功能性便秘的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但其对功能性腹泻的治疗作用较功能性便秘更为明显.
-
-
-
蔡顺天;
王利营;
曹晓鹏;
杨云生;
彭丽华;
王巍峰;
孙刚
- 《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胃食管返流病(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重叠功能性肠病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地区全部住户进行入户调查,根据胃食管返流病问卷(GerdQ)和罗马Ⅲ标准,统计分析该地区人口GERD和功能性肠病的重叠情况,并通过饮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问卷分析危险因素。结果:①调查人口总数为2950例(男1489例,女1461例),年龄为18-109岁(平均年龄42.37±16.76); ①GERD的患病率为4.78%,女性患病率5.41%稍高于男性4.16% (P<0.05),功能性肠病患病率为4.34%;⑧GERD患者重叠功能性肠病比例为23.40%(非GERD被调查者为3.38%,P<0.001),GERD患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均高于对照组(11.34%,3.42%,3.55%,6.09%,P<0.001),重叠功能性腹胀为0.76%(P=0.050);④经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为GERD患者重叠功能性肠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GERD患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的危险因素.结论:GERD患者重叠功能性肠病的比例较高,焦虑是其危险因素。
-
-
-
刘丽莎;
周思远;
彭晓华;
张微;
陈大帅;
李瑛
- 《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功能性肠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之一,属于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包括功能性便秘及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肠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经医学检验找不到确切的病理依据。近年来对其发病和治疗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实验动物的造模方法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
-
-
-
-
-
吴华清;
姚保泰;
孙文正
- 《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伴随排便次数与性状的改变,但形态和生化学检查正常。现代医学迄今尚缺乏疗效肯定的药物,多予以对症治疗。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传统中药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其病因病机、辩证治疗加以探讨。
-
-
刘新光
- 《第十二届华北五省市消化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是一组北器质性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由于遗传及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的易感性,出现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和黏膜免疫的变化,在临床上FGID患者表现为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和粪便或食物通过困难等消化道症状.本文主要就FGID罗马Ⅱ诊断标准进行了论述.
-
-
于玉生
- 《全国第十一次大肠肛门病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IBS属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心理社会因素与IBS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近年已注意到肠道急性感染后在易感者可引起IBS.脑-肠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调以及影响该调节功能的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近年已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