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官产术
剖官产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0088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护理实践与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现代医药卫生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桂林)学术交流会、2007年全国麻醉剂疼痛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等;剖官产术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严海雅、左定芬、徐辉等。
剖官产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0088篇
占比:99.94%
总计:120166篇
剖官产术
-研究学者
- 严海雅
- 左定芬
- 徐辉
- 丁万梅
- 万勇
- 于丽
- 于有波
- 于萍
- 于革文
- 任悦
- 伍柒玉
- 伍贤德
- 何玉平
- 何锟
- 余立波
- 余革
- 傅根美
- 冯文
- 冯立
- 刘月明
- 刘法美
- 刘满生
- 刘珺
- 刘芳
- 南云泽
- 向卉
- 吕晓霞
- 吴云
- 吴小妹
- 吴晓芳
- 吴百忍
- 周伟芳
- 周小建
- 唐庆玲
- 唐新龙
- 夏智勇
- 姚培琴
- 姜东
- 孙桂凤
- 孙玉华
- 孟丽英
- 寻克娟
- 尹丽红
- 尹军
- 常庆显
- 庄亚玲
- 廖瑛
- 张丽
- 张伟
- 张佩兰
-
-
郭在新;
冯文
-
-
摘要:
目的 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改革对某市分娩患者流向和费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某市开展DRG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部13家试点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数据,分析改革前后产妇分娩地点、分娩方式及分娩费用的变化,并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三者的变化趋势.结果 产妇到二级医院分娩的比例由改革前(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52.79%(8246/15620)增至改革后(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的59.83% (21229/35485).二级医院的剖宫产率由改革前的38.25%降至改革后的37.91%,剖宫产次均费用由改革前4226.61元增至4432.67元;三级医院的剖宫产率由改革前的36.03%增至改革后的39.18%,剖宫产次均费用由改革前6363.81元增至7543.29元.结论 某市实行DRG支付方式改革后,分娩服务流向二级医院,剖宫产率的增长放缓,分娩费用仍有增加,但增长趋势放缓.
-
-
寻克娟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Ⅲ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治疗的Ⅲ型CSP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治愈率、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降到正常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42.36±15.03)mL]较对照组[(119.52±21.84)mL]少(t=15.94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51±2.21)d比(19.25±3.43)d]及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16.25±5.02)d比(28.02±9.38)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02、6.060,均P<0.05).观察组手术治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手术治愈率为90.00%(27/30),两组手术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63.33%(19/30)比56.67%(17/30)]、疼痛[56.67%(17/30)比46.67% (14/30)]、感染[6.67%(2/30)比10.00%(3/30)]、阴道出血[6.67%(2/30)比13.33%(4/3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78、0.601、0.000、0.185,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Ⅲ型CSP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治愈率高等优点,且可缩短患者β-HCG降至正常值的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
何锟;
韩霜;
张丽;
张瑾;
李雅楠
-
-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睡眠障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宫产术孕产妇225例,年龄20~4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PSQI评分<7分无睡眠障碍组(NSD组)(n=76);PSQI评分≥7分为睡眠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睡眠障碍组(SD组,n=73)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n=76).NSD组和SD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TEAS组于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至术毕,选取内关、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于术后第1和2天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3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2d时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褪黑素及泌乳素浓度;术前、术后1、2和7d时采用里兹睡眠问卷(LSEQ)评分评估睡眠质量;于术后6周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EPDS)进行产后抑郁评分.结果 与NSD组比较,SD组术后各时点LSEQ评分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升高,血浆褪黑素及泌乳素浓度降低,泌乳启动时间延长(P<0.05);与SD组比较,TEAS组术后各时点LSEQ评分升高,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血浆褪黑素和泌乳素浓度升高,泌乳启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睡眠障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减少产后抑郁发生.
-
-
吴云;
严海雅
-
-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回收式自体输血合理阈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出血高危剖宫产孕妇421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式比较出血高危剖宫产手术不同自体血回输阈值,分为阈值80g/L组(206例):如果出血后Hb0.01);80g/L组术后异体红细胞用量为0(0,2)U,100g/L组为0(0,0)U,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80g/L组术毕血红蛋白为76.5(70.3,80.0)g/L,100g/L组99(92,106)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输注自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血回输阈值提高到100g/L可显著降低术后异体红细胞的用量.
-
-
-
-
高艳玲;
杨静淼;
武小宁
-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官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剖官产妇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剖官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分析2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2.13 ±4.76) min,与对照组(33.15 ±3.46)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
马燕;
马丽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剖官产术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90例需行脊椎-硬膜外麻醉的剖官产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不同剂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0.3μg·kg-1右美托咪定,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0.5μg·kg-1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MAP、HR、RR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MAP、HR、RR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0.5μg·kg-1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预防剖官产术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显著.
-
-
沈敏;
江魁明;
张嫣;
汪小丽;
邝思驰
-
-
摘要:
目的 探讨MRI诊断剖官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证实为CSP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结果 29例患者MRI均清楚显示孕囊位于子宫前下段峡部瘢痕后方,20例呈囊状,增强扫描囊壁均匀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9例呈不规则包块,增强扫描包块边缘呈不规则强化.23例孕囊向子宫肌层浸润的同时又向官腔内生长;6例不同程度向子宫肌层浸润.子宫瘢痕均表现为条状等T1、短T2异常信号.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CSP.
-
-
-
张晓雪;
余革;
温晓晖
- 《2007年全国麻醉剂疼痛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目前应用于剖官产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药物较多,如何选择合理的药物剂量、方法进行治疗,提高镇痛效果,合理使用医疗费用,越来越多的受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关注。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布托啡诺(butorphanol)的PCIA镇痛方案进行研究,从中归纳一种布托啡诺最佳的PCIA方案。
-
-
滕涛
- 《2007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桂林)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解脲支原体(Uu)是寄居于人体泌尿生殖道的常见微生物,是非淋菌性泌尿生殖器官炎症的主要病原体,在孕产妇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检出率,生殖道Uu感染与盆腔炎、不育、自然流产、胎死官内、产褥感染、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等发生相关。本文对93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及临床观察,以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发热及抗生素使用的关系,现报道。
-
-
-
-
-
-
-
-
-
-
-
- 周淑贞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3-22
-
摘要:
在外科手术衣及手术剖单的颈设位置,设有三层重叠防护结构,其外表设一集水层,以具毛绒特性的织线编织,为上密下疏状,使手术中产生的血水、污水、分泌物等污液易于渗入而不上返;集水层下编结有一扩散层,织线的同向排列及织线间隙造成污液的扩散效果;最里的一隔离层具有防水特性,并包覆集水层,使污液留置在底部而不渗出。该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手术中污液污染及细菌感染手术人员及清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