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3452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矿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等;初次来压的相关文献由3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健、黄庆享、徐修洋等。
初次来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3452篇
占比:99.93%
总计:283663篇
初次来压
-研究学者
- 刘健
- 黄庆享
- 徐修洋
- 苗彦平
- 亓新菊
- 付永强
- 任千秋
- 任岚
- 余刚
- 冯国瑞
- 刘伟
- 刘宝珠
- 刘思佳
- 刘长武
- 华心祝
- 吴建发
- 唐世斌
- 宋平
- 宋毅
- 尹时雨
- 常高峰
- 庞新坤
- 庞立宁
- 张元振
- 张冰
- 张拥军
- 张旭
- 张晓波
- 张立伟
- 张站涛
- 张维
- 戚庭野
- 曹健
- 曹新奇
- 曹阳
- 李丽绒
- 李亮
- 李志强
- 李斌
- 李竹
- 李鹏
- 杜朝阳
- 杨宗义
- 杨宗光
- 杨彦群
- 杨登峰
- 林然
- 梁运培
- 王晓航
- 王浩
-
-
陈启运
-
-
摘要:
为控制工作面坚硬顶板初次垮落步距,降低矿压显现对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破坏,保证工作面回采工作安全高效进行,在1812综采工作面采取强制预裂爆破工艺。工艺实施后,工作面上部1~49号液压支架处直接顶首先垮落,随着工作面推进至19 m时,工作面中下部直接顶垮落。破坏了直接顶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且矸石填充采空区,减小有害气体积聚的空间,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
-
-
张江波
-
-
摘要:
为了研究坚硬顶板弱化后矿压情况,本文以玉溪煤矿13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践对弱化后的矿压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深孔爆破方式进行顶板弱化的施工工艺;同时通过对顶板弱化前后岩层内部裂隙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经过弱化后顶板岩层出现明显裂缝,弱化效果明显。通过对弱化后顶板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及动载系数进行分析发现,经过弱化后顶板周期来压及初次来压步距均有了明显缩短,且动载系数维持在合理范围内,顶板弱化效果较佳,为坚硬顶板弱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
-
范双斌
-
-
摘要:
为解决司马煤矿1209工作面坚硬老顶垮落困难的问题,通过钻孔窥视法观测顶板岩层裂隙发育情况,采用理论计算、理论分析等方法设计具体的坚硬顶板控制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对顶板进行弱化后,老顶初次来压步距30.4 m,老顶来压期间未出现强矿压现象,该技术从预裂效果、经济、安全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预裂爆破技术,可推广使用。
-
-
李航宇
-
-
摘要:
因N1302工作面顶板不易垮落,导致初采期间悬顶面积过大、矿压显现剧烈;拟采用深孔爆破预裂技术对顶板进行弱化,并设计了相关钻孔参数;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顶板预裂技术后,顶板弱化效果明显,较相邻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减少11.2 m;有效保障了工作面初采期间生产安全。
-
-
马海胜
-
-
摘要:
玉溪煤矿1301首采工作面老顶为一层坚硬厚实的中粒砂岩,在工作面切眼内实施工作面回采前深孔预裂爆破,通过对顶板预裂前后老顶断裂极限跨距的理论分析、回采初期顶板垮落情况、工作面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等的综合分析,发现顶板爆破有效缩短了初次来压步距,减小了悬顶面积,防止了大面积垮落时工作面瓦斯超限,减弱初次来压对支架的冲击破坏性.
-
-
胡坚强
-
-
摘要:
采用强制放顶技术,减少两渡煤矿9#、10#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初次来压步距和围岩应力集中.确定了强制爆破放顶的参数以及相关爆破材料,规范了钻孔、制药筒、装药、爆破等工艺关键流程及施工要点.经矿压观测表明:初次来压步距由30 m减少为16 m,每隔8~9 m周期来压1次;支架载荷从初次来压的35 MPa降低为27 MPa;工作面集中应力降低,煤壁片帮、巷道冒落事故减少.该方法不仅有效降低了初次来压的危害,且为其他开采工序带来正面影响.
-
-
尹晋攀
-
-
摘要:
针对12204工作面初采期间老顶来压不及时,采空区出现大面积悬顶,经常出现瓦斯积聚超限且给顶板管理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利用高压水力压裂技术方案处理坚硬顶板不及时垮落问题.12204工作面采用高压水力对切眼顶板岩层逐层进行分割、压裂后,破坏了岩层的整体稳定性,使其强度大大降低.采用高压水力压裂技术处理顶板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比原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缩短了36.6m,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能够实现随采随落.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和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效果.
-
-
白雪斌
-
-
摘要:
本文以某矿的42107综放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下综放面初采期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初步得出:42107综放面初次来压步距为47.8~55.2m,平均步距为51.4m,周期来压平均步距为18.4m,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为15107kN,占额定工作阻力的77.26%,动载系数为1.2左右,该研究成果为42017综放面顺利回采奠定了基础.
-
-
-
王晓庆;
刘长武
- 《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 2012年
-
摘要:
我国存在大量的埋深150m以内的浅埋煤层,埋深浅、上覆松散冲击层厚是该类煤层的典型赋存特征.由于特殊的赋存条件,浅埋采场来压最猛烈、最难控制的是老顶初次来压,为了有效地解决老顶初次来压顶板控制问题,通过不同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分析,提出了不同工作面长度下初次来压步距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工作面长度2种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长度的不断增大,初次来压步距不断减小,并趋于某一固定值。浅埋深薄基岩煤层,顶板厚度远小于工作面长度,顶板挠度远小于自身厚度,老顶初次来压步距更适合运用弹性薄板理论进行分析确定。台阶下沉、破断运动直接波及地表和单一关键层是浅埋深薄基岩煤层顶板破的显著特征,顶板压力估算时需计算上覆松散岩层的全部重量,保证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当工作面小于150m时,运用板式破裂理论计算顶板的初次来压步距,较梁式破裂理论更加合理,能更好的指导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