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首采工作面

首采工作面

首采工作面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6433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黑龙江科技信息、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论坛、山东省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新形势下煤田地质工作发展论坛、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大会等;首采工作面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斌、任鸿杰、关占胜等。

首采工作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4337 占比:99.94%

总计:264496篇

首采工作面—发文趋势图

首采工作面

-研究学者

  • 于斌
  • 任鸿杰
  • 关占胜
  • 华照来
  • 周玉存
  • 孙振海
  • 孟凡龙
  • 张伟
  • 张强
  • 张有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志刚; 潘志宁; 高杨
    • 摘要: 针对宁东银星二号煤矿首采工作面因背斜构造影响呈"刀把型"布置需要在开采过程中进行窄、宽面对接的特殊情况,结合工作面开采条件和设备配套状况,设计了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完成工作面安全快速对接需要严格按照准备、调整、合茬、调试等四个阶段实施。对接过程中的精细测量和精确控制纠偏是顺利实现工作面安全对接合茬的关键,并贯穿了工作面对接的整个过程。具体实施时,通过细化工作面对接工作量,严格执行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实现了工作面快速安全高效的对接,为矿井正常有序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参考和借鉴。
    • 张胜
    • 摘要: 以矿井1301首采工作面为工程实例,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对停采煤柱宽度进行确定。研究发现,发现当煤柱宽度为90 m时采区回风巷围岩变形量、塑性区分布等基本不受采面采动动压影响。为此,将1301首采工作面推进至1 470 m时停止回采停采,即将停采煤柱宽度设计为90 m。现场应用后,采区回风巷围岩变形量较小,围岩变形不受采面回采影响,现场取得较好应用成果。
    • 马敬
    • 摘要: 煤矿首采工作面缺乏可供参照的水文地质数据,防治水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本文在矿井水文地质及补勘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首采工作面地层结构及充水条件,计算分析不同采高情况下第四系涌水可能性,评价顶(底)板突水(溃砂)危险程度,为矿井防治水和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指导。
    • 田正
    • 摘要: 覆岩运移范围及运移规律是指导工作面生产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园子沟煤矿首采工作面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钻孔电视法及理论分析对其覆岩运移范围的上下界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带发育顶部高度距煤层顶板253.34 m,约为煤层厚度的23.68倍,而控制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关键层位为22.15 m厚的砂岩;工作面布置方向上平均来压步距和最大来压步距整体分布较为一致,中间略小于两侧,工作面推进方向上来压较为同步。研究结果对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 丁杰
    • 摘要: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指导降低煤炭开采水害影响、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等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参数.文章以山西某矿2采区首采的250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钻孔资料、岩层力学参数对5号煤层顶板覆岩岩性进行划分,采用现场实测法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结果表明:5号煤层覆岩岩性属于软弱类,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53.4~177.0 m;现场实测得到5号煤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68.27~177.05 m、为煤层厚度的18.7~19.7倍.
    • 马海胜
    • 摘要: 玉溪煤矿1301首采工作面老顶为一层坚硬厚实的中粒砂岩,在工作面切眼内实施工作面回采前深孔预裂爆破,通过对顶板预裂前后老顶断裂极限跨距的理论分析、回采初期顶板垮落情况、工作面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等的综合分析,发现顶板爆破有效缩短了初次来压步距,减小了悬顶面积,防止了大面积垮落时工作面瓦斯超限,减弱初次来压对支架的冲击破坏性.
    • 朱广安; 蒋启鹏; 刘海洋
    • 摘要: 被保护层首采工作面布置的合理性对于保护层的防冲效果至关重要.以葫芦素矿井2-2中煤首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构建了上保护层开采后的煤体应力分布力学模型,将被保护层首采工作面的布置问题转化为水平错距L的合理取值问题,进而基于半无限平面体内的应力传递理论,推导了被保护层煤体内的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求解得:当L=50~75 m时,巷道掘进最有利;当L=80~140 m时,回采扰动对两巷影响最小;当L=40~100 m时,遗留煤柱对工作面回采影响最小.通过AHP评价方法,求解了3组相悖的判别条件权重值及不同L值下的峰值应力加权值,结果表明:L=60 m时,被保护层首采工作面整体应力水平最低.研究结果可为邻近矿井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布置提供参考.
    • 刘海军
    • 摘要: 本文以甜水堡煤矿二号井首采工作面利用接续工作面回风顺槽,呈双巷形式进行回采管理的实际,分析优缺点,作为该矿工作面设计、施工和回采的实践经验总结、积累,用于指导后续生产组织,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孔亮
    • 摘要: 宋新庄煤矿110301工作面运输顺槽和辅运顺槽为该矿首采工作面回采巷道,自建成至今已达5年之久,巷道出现围岩变形破坏严重,威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在RMR评价体系基础上,将锚杆(索)拉拔试验、围岩矿物成分分析纳入稳定性分析,确定巷道闲置时间太长、受水理作用影响明显、地质构造复杂为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注浆加固、锚索补强支护、架棚或点柱+梁支护、补齐锚网、并喷浆等技术措施,加强不稳定区域支护强度,保证回采安全.
    • 韩浩
    • 摘要: 为了准确掌握首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后续的采区设计、巷道布置、设备选型、支护设计、顶板控制等提供依据,依次对1301首采工作面和相关顺槽进行了矿压观测,分析其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在第一来压周期与第二来压周期时,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老顶基本可以同时发生断裂,但在第三来压周期之后老顶断裂的位置发生明显滞后,但来压步距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对各测区周期来压步距统计分析得知,整个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12.1 m。在矿压监测范围内,工作面液压支架能够较好地发挥支护作用,且在工作面来压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未出现大范围过载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