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渣水
冲渣水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731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5559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山东冶金、冶金动力、工业加热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十六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2015年第三届炼铁对标、节能降本及相关技术研讨会等;冲渣水的相关文献由170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殿金、宋秉棠、王超等。
冲渣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5590篇
占比:99.96%
总计:255687篇
冲渣水
-研究学者
- 赵殿金
- 宋秉棠
- 王超
- 刘森
- 仪垂杰
- 周扬民
- 不公告发明人
- 盖东兴
- 丁煜
- 周涛
- 张延平
- 彭小平
- 曹先常
- 朱少华
- 王芳
- 赵金标
- 董茂林
- 刘胜利
- 徐春森
- 李伟
- 王东
- 王丰芹
- 龚宇同
- 万磊
- 刘亚东
- 叶理德
- 周全
- 尚德敏
- 张佳佳
- 张国伟
- 战胜
- 李金峰
- 毛华芳
- 王涛
- 谢建
- 严阵
- 侯志伟
- 刘军
- 吕永鹏
- 吴海兵
- 孟凡双
- 张军
- 李军
- 杜亚涛
- 杨光伟
- 杨刚
- 杨成业
- 汪通悦
- 田晓杰
- 葛雷
-
-
陈那港;
焦魁明;
张卫华;
史先培;
李志刚
-
-
摘要:
芜湖新兴铸管1280m3高炉渣量从1250t/d提高到1500t/d后,渣处理系统出现了冲渣水补水过少或不及时熔渣无法冲走、冲渣水补水过大或过急冲渣水和熔渣溅出渣沟、渣池容积不能满足高炉稳定生产需要等问题.通过对渣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如新建1个2000 m3水渣池及水渣沟,增设4台智能全自动抽水泵,3个水渣池冲渣水管道实现实时随机互通等,消除了高炉渣处理存在的问题.
-
-
王延明
-
-
摘要:
以首钢京唐公司的两座高炉冲渣余热换热站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动控制相关方法,探讨了冲渣水换热站余热利用自动控制方法,并对该方案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运行稳定、易操作、易维护等特点,能实现高炉渣冲渣水余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
-
周先桃;
汪飞;
冉慧慧;
宋秉棠;
陈云;
冉龙巍
-
-
摘要:
我国每年炼钢冲渣生成大量的高炉冲渣水,其中蕴含庞大的中低品位余热资源,可以因地制宜用于北方的冬季采暖,但关键装备冲渣水换热器的发展制约了余热采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凹坑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凹坑侧流道内冲渣水的传热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通过试验验证模拟精度后,对模拟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拟合出努塞尔数和范宁摩擦因子的特征数关系式,为该板型流道在冲渣水余热回收应用中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针对冲渣水特性改进了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并基于某余热采暖项目开发出了600 m3/h新型板式换热器,且已成功运营多个采暖季,运营结果表明,该设备对冲渣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设计许可的压降下具有优于普通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
-
李波;
邵朱强;
童成业
-
-
摘要: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对生产过程水处理的研究与投入也逐渐提高.铊作为一种毒害元素,在铅冶炼过程中部分铊会进入到烟化炉冲渣水中,为进一步降低水中铊含量,开展了冲渣水中铊的脱除研究.试验过程使用氢氧化钠调节PH后,用高锰酸钾联合聚合硫酸铁对铊进行氧化絮凝,综合考虑试验效果和成本发现:当加入1.2ml的高锰酸钾和0.5ml的聚合硫酸铁,可以使冲渣水中铊浓度从19ug/L降低到0.06ug/L,达到国家地表水中铊含量小于0.1ug/L的要求.通过本研究可为铅冶炼生产过程中水中铊的脱除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
-
于占辉
-
-
摘要:
目前高炉水冲渣的余热主要有三种回收利用途径,分别为采暖用水、浴池用水和余热发电.对于北方主要采取前两种方式,解决居民的采暖和洗浴问题,同时减少水冲渣水蒸发带来的工业水消耗,文章引用实例分析了高效板式换热器在渣水余热利用中优势及巨大的经济效益.
-
-
-
李和平;
童海波
-
-
摘要:
高炉冲渣工艺中筛网采用自系统水冲洗工艺和高压泵水冲洗工艺结合,实现了在必须消化分解其它排放污水条件下的高炉冲渣水系统动态平衡,基本做到了系统零排放要求,节约了工业用水,减少总冲渣耗水0.175m3/t.Fe,降低补水消耗0.15 m3/t.Fe以上,满足了生产需要,环保效益明显,并且大幅度改善了回用水水质.
-
-
解增光
-
-
摘要:
对ISP密闭鼓风炉冶炼过程中余热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技术改造将现有的余热作为热源回收利用,实现了铅锌冶炼余热循环利用.该余热回收项目,既解决了铅锌厂冬季生产、供热不均衡的问题,对生产和供暖有很好的保证作用,又增加热费收入,减少每年的水费支出,又缓解了冬季热量不足的压力.
-
-
刘起
-
-
摘要:
高炉冲渣水富有大量的余热,回收高炉冲渣水的余热用于生活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炉冲渣水的余热回收利用形式,提出了高炉冲渣水余热用于采暖、制冷及脱湿鼓风的三联供技术,并探讨了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点.
-
-
王东;
周扬民;
仪垂杰
- 《2017工业低温余热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分析了当前钢铁企业夏季冲渣水余热难以得到利用以及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青岛特钢董家口新区为背景,提出了将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创新性思路,并以青岛特钢年产500万吨钢材为例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和成本计算.结果显示将高炉冲渣水余热应用于海水淡化后完全可以实现生产的自给自足,而生产成本仅为3元/吨,前景可观.
-
-
朱佩璋
- 《第7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由于高炉环保INBA法冲渣工艺将冲渣时产生的硫份转移到冲渣水中,致使冲渣水较其他工艺的腐蚀性更强,余热更难以回收.介绍了太钢公司根据环保INBA工艺特点及水质,结合试验情况,采用直通无过滤换热器进行冲渣水余热回收,并对渣水换热器的材质与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更改,工厂小试成功后,在高炉上实施全水量余热回收以进行集中供热;并指出在冲渣水余热回收系统设计中,对外部热负荷配置、换热器位置等应注意的问题.
-
-
-
-
-
-
-
Han Shufeng;
韩淑峰;
Yu Chengzhong;
于成忠;
Zhao Zhenghong;
赵正洪;
Meng Fanshuang;
孟凡双;
Tian Yejun;
田业军
-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鞍钢高炉冲渣工艺多样、复杂,其中1号、2号、3号和4号高炉为茵芭工艺,5号高炉为嘉恒工艺;7高炉和11高炉为轮法工艺,针对不同的高炉冲渣工艺特点,分析影响高炉冲渣水溢流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通过对冲渣工艺的优化,冲渣系统外来水源的有效控制和岗位操作技能的提高,实现高炉冲渣水内部动态平衡,逐步减少高炉冲渣水溢流外排,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
张明;
姬光刚;
张华
-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高炉大修扩容改造及工艺需求,高炉水系统设备及工艺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通过高炉冷却壁再生技术的研发应用,空冷器分层防垢强冷技术的探索研究,高炉冲渣水沉降分离及扁平式圆头小孔式消泡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高炉净环水系统节能优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实现高炉水系统稳定节能、高效运行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了高炉生产需求.
-
-
严伟利;
秦洪涛;
汪玉来;
朱建平
- 《第十六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实现天钢废水零排放,天钢开展了浓盐水用于高炉冲渣系统补水相关技术研究,以解决浓盐水用于高炉冲渣水系统技术难题.通过前期测量设计,工艺设备改造和调试,浓盐水成功代替S1新水,用于1#高炉冲渣系统补水,取得良好效果.每年可节约用水61.3万吨,经济效益45.3万元/年.减少外排废水61.3万吨/年,有较大环境社会效益.在天钢1#高炉INBA法水渣系统中,液态熔渣从渣口经由渣沟流入粒化塔(包括冲渣槽及冷凝塔),被粒化箱喷出的高压冲渣水(由粒化泵提供)冲制、水爆破碎成粒化水渣,再落入封闭的冲渣槽内,其生成的携尘蒸汽由冷凝塔喷淋(由冷凝泵提供)回收处理,以支除排入大气中的硫及粉尘,而冷凝水进入缓冲箱,再由冷凝回水泵打到冷却塔(包括冷却风机及冷水箱),经冷却后循环使用。之后,粒化水渣随同冲渣水由粒化塔进入脱水转鼓,经转鼓内分配器均匀铺在转鼓筛网上进行砂水分离,脱水后的成品渣由皮带输送往渣场。使用主管道S1新水对转鼓筛网进行反冲洗,及压空吹扫,以清除筛网上附着的水渣。转鼓分离出的冲渣水及反冲洗的S1新水,经过滤后进入热水箱,再由粒化回水泵打到冷却塔,经冷却后循环使用。其中,基坑内来水最终都进入集水箱,再由集水箱回收泵打到冷却塔,经冷却后循环使用。同时,使用主管道S1新水对系统中的粒化泵、冷凝泵及各回水泵轴封进行降温并进入系统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