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动化
农业自动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3937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台湾农业探索、南方农机、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年会、CWSN2011第5届中国传感器网络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职教通信与信息技术学术年会等;农业自动化的相关文献由491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廷彦、不公告发明人、张毅杰等。
农业自动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39373篇
占比:99.99%
总计:1839487篇
农业自动化
-研究学者
- 马廷彦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毅杰
- 朱国宝
- 林章武
- 王兴旺
- 翁碧娟
- 邹欢
- 阮解琼
- 陈建江
- 陈立畅
- 万瑜
- 关创
- 关慧俊
- 刘丽
- 卢星如
- 吕金殿
- 姚国江
- 庞利民
- 张丽欣
- 张松利
- 张雪萍
- 张鸿富
- 戚建梦
- 易丙洪
- 李一迪
- 李卫国
- 李毅
- 李江龙
- 李琦
- 李馥旭
- 杨彦鑫
- 杨超
- 林耀奎
- 梁智萍
- 梁永立
- 段军义
- 汤阳保
- 沈燕洁
- 王伟
- 王科程
- 王高生
- 罗丹
- 罗梦佳
- 翁祖隆
- 蒋安兵
- 蔡永忠
- 袁喜斌
- 贺益清
- 赵忠快
-
-
李忠玉;
孙睿;
卢洪友
-
-
摘要:
为了解决巡检机器人在小型农场环境信息采集时需自主导航并合理规划局部路径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和模糊控制融合的方法来对局部路径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利用多个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局部路径环境信息;然后将经计算得到的距离和角度信息输入模糊控制器,制定出模糊控制规则;再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输出处理结果,进行模糊推理以得到控制模糊集;最后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得到较精确的电机值并以此规划出较优路径。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机器人系统运行稳定,可以有效地完成小型农场环境信息的采集并将数据返回上位机,说明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模糊控制方法可行有效。
-
-
任秋鸿;
彭华;
董晓霞;
杨红杰;
张利宇;
李立望
-
-
摘要:
为掌握精准奶业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该研究调研了华北产区345个奶农对国际上水平较高的4种精准奶业技术的采用情况,结果表明自动脱杯、自动识别、产奶量自动记录和自动发情监测4种精准奶业技术的采用率分别为64.9%、57.7%、56.2%和37.7%。而未采用任何一种技术的88个奶农的调研结果显示,技术前期投资成本太高,无法承担费用(占比71.9%)是未采用这些技术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有26个奶农表示接下来打算使用。调研的11种因素中,有7种因素至少对1种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影响。其中3种因素即奶农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和日均产奶量对4种技术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其他4种因素至少对2种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4种技术中,自动脱杯受养殖规模、政府补贴、技术培训的影响最小。自动识别受收入满意程度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作用最大。产奶量自动记录受日均产奶量、政府补贴的影响最大,不受技术培训的影响。自动发情监测受教育程度、日均产奶量的影响最低,受养殖规模和技术培训的影响最高,不受政府补贴的影响。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为政府和企业针对4种技术制定推广应用措施提供依据,如针对自动脱杯技术,由于养殖规模对其影响最小,应将推广重点放在小规模养殖场上。而自动发情监测技术的推广重点应放在大规模养殖场上,并利用技术培训提高奶农认知水平和数据管理技能。
-
-
何建;
侯逸臣;
谢家雨;
王洛锋
-
-
摘要: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作为常见的多模态图像配准,被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农业自动化、材料检测等多个领域。同时图像配准作为图像融合的前置条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融合图像的精度和融合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但由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自身的成像原理的不同,对应的图像分辨率、灰度值差异较大,导致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在匹配时较为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这些方法基本可以归纳成三类:基于神经网络、基于图像区域和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目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一般采用的是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如李晖晖,郑平,杨宁等人提出的基于SIFT特征和角度相对距离的图像配准算法;许金鑫的基于斜率一致性的电气设备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方法;还有汪鹏的利用图像Canny边缘特征进行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的算法。
-
-
张华瑾;
郭山国;
杜海彬;
张长军
-
-
摘要:
农业自动化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实际效率,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量与高质量,而且在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自动化领域当中,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也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借助智能机器人来开展农业种植、除草、采摘以及清洁等作业,有效摆脱了传统作业模式的局限,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这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本文将就智能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领域中的主要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
-
-
王雪静
-
-
摘要: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农业领域的创新改革带来重大机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作为现代农业成熟发展的产物,以及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也是保障新时期农业经济效率不断走高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助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减少农民的工作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了解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同时,针对前景进行展望,旨在更好地了解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在当前现代农业中的真实情况。
-
-
贾泽龙;
李娟;
吴涛;
林长彬
-
-
摘要:
蚕桑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我国桑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普遍偏低,桑树生长过程中的枝条修剪和桑叶的采集基本靠人工完成,成本高且效率低,严重阻碍了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桑园的管理效率,降低采摘成本,减轻从业者的劳动强度,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集桑树枝条修剪和桑叶采集于一体的自动化机械,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桑树叶柄力学实验,对圆筒形桑叶采集辅助装置内置环形刀片的半径进行了优化。桑树修枝采叶一体机可以解决传统桑叶采摘、桑枝修剪机械功能单一的弊端,有助于我国蚕桑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提高现代农业的自动化水平。
-
-
-
高菲
-
-
摘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农业科技生产当中,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 术以保证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自动化技术自从投入农业领域以后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传统 农业生产的方式,也相应的让农民从体力劳动变为自动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由此可见,在我国农业领域中推广和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必然趋 势。本文先阐述了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然后又对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
-
-
王龙宁;
张鹏;
林丰山;
潘时佳;
李京儒
-
-
摘要:
随着农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各项领域自动化愈加智能,各种智能机器人走进农业领域,果树剪枝是提高果实品质、增强果树抗病能力、降低大小年频率等的重要技术[1],剪枝机器人在农业机器人中占有独特地位,特别是猕猴桃这种必须依靠剪枝保证质量的水果,更依赖于剪枝机器人的发展用以解放生产力.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猕猴桃剪枝机器人,通过分析该机器人的工作方式,为基于双目视觉的猕猴桃剪枝机器人的进一步智能化研究提供参考.
-
-
罗远杰;
陈息坤;
高艳霞
- 《2015年全国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引导小车(AGV)正逐渐被应用到农业自动化领域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现代农业温室,基于多轴运动控制器和工业PC机的AGV小车.针对路径跟随问题,首先对该AGV小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运动学建模,然后应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以距离偏差和角度偏差为输入,左右驱动轮速度差为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业温室内的工作环境要求,提出了一种变参数双模糊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在直线和圆形路径轨迹跟踪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
-
张殿明;
时会美
- 《2010年全国职教通信与信息技术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通过对机器人在农业自动化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研究,包括采摘机器人、耕耘机器人、嫁接机器人、禽蛋检测与分级机器人、喷农药机器人、除草机器人、移植机器人等.分析应用于农业自动化领域中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感知与避障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及农业专家系统.机器人的智能化、成本过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指出了农业自动化领域机器人的研发方向.
-
-
李震;
洪添胜;
刘敏娟
- 《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标准个人计算机平台的虚拟仪器技术正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应用工具.本文概述了虚拟仪器的系统构成以及软件结构,简述了虚拟仪器在现代农业自动化领域的几个应用实例,介绍了用于光合有效辐射测量的虚拟仪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