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观

内观

内观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3760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大众心理学、犯罪与改造研究、广西经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第二届内观疗法学术大会等;内观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德所、朱永国、廖铖等。

内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3760 占比:99.89%

总计:163937篇

内观—发文趋势图

内观

-研究学者

  • 蔡德所
  • 朱永国
  • 廖铖
  • 黎佛林
  • 方建新
  • 李昌彩
  • 于柯函
  • 熊岩
  • 许为勤
  • D·B·库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景轩; 柳明浩; 郦晓宁; 连振国
    • 摘要: 本研究在传统内观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团体咨询的相关理论探索适合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团体内观方法。团体内观心理干预简便易行,时程短,效率高。本研究选取了B市辖区内某司法所的22名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团体内观。使用SCL-90量表进行前后测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社区服刑人员的各项心理因子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呈现降低的趋势,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躯体症状因子、强迫症状因子和生活症状因子较团体内观前有显著性差异,三项因子得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
    • 吕秋萍; 沈君
    • 摘要: "观课程"与课程观意义截然不同,但逻辑上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对当下的学校课程进行了内观与反思,并通过课程主体的转化和代入,厘清教师课程理解的取向,充实学校课程教育体系,推进学校课程快速迭代,以"观课程"的研究方式走向课程观的自我构建。
    • 摘要: 愿你把最近这段停摆的曰子当作一场内观:在朝夕相对的相处中检视自己是否真的了解父母,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自问最挂念谁、最惦记什么,试炼独立思考的勇气和智慧,在单调重复的状态下保持正念和温暖的心。很多时候,并非投身潮水才显得积极,真正的积极,是管好自己。
    • 王云翠; 陈家言; 李帅奇; 王增珍
    • 摘要: 目的:探讨融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内观、催眠、神经语言程式(NLP)及正面信念植入为一体的综合心理疗法-五步脱敏疗法对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成瘾记忆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5所强制戒毒机构内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脱敏组(n=65)和常规对照组(n=63).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戒毒康复训练,脱敏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五步脱敏治疗.采用成瘾记忆强度量表(AMIS)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进行测评.结果:纳入分析的有效样本共116例.其中,脱敏组57例,对照组59例.脱敏组的AMIS得分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01,Cohen's d=0.67),RSES得分升高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Cohen's d=0.41).结论:五步脱敏疗法能有效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的成瘾记忆强度,提高其自尊水平.
    • 叶阳舸; 李兆健
    • 摘要: 中医药文化中有丰富的"治神""医心"内容,佛教文化是其源头之一.佛教东渐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丰富的西域医药理论和医学思想,同时也将佛教的调心技术——禅,作为"医心"重器传入中国,成为医家指导病人调心养心的重要助力.若将佛教的调心技术充分发掘,运用到中医临床实践中,将促进中医心理治疗学的发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并与心理治疗前沿接轨,从而更好地维护国人的心身健康.
    • 詹颂可; 曾光; 黄锦文
    • 摘要: 目的:幸福感(Well-being)对健康尤其对精神、心理和生活状态较脆弱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精神科作业治疗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各种治疗活动提升患者的幸福感以恢复健康,包括积极心理学和内观治疗.本研究设计一项结合积极心理学和内观治疗的活动计划,探讨该计划对患者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患者对计划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方法:25例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者入选,为期4个月.本计划中的积极心理学活动包括欣赏与感恩、设立及实现目标、分享积极故事和制作积极体验记录册;内观治疗活动包括内观呼吸、身体素描和内观进食练习.评定指标为5点评分的李克特量表的自评调查问卷,包括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程度与参与程度以及内观的认识程度与参与程度;测量包括前测与后测,分别为计划实施前与计划实施后.参与者还需要完成开放性问卷报告,以文字形式记录参加计划的感想和心得.结果:通过统计软件对问卷测量的前测与后测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参与者对积极心理学(P<0.05)及内观治疗活动(P<0.01)的认识程度有显著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参与者对内观治疗活动的参与度也有显著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积极心理学活动参与度方面,只有教育程度在高中程度以上的参与者(>9年)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参与者对此计划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积极心理学和内观治疗活动能增加积极情绪,减少负面情绪,有助于减压放松和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提升总体幸福感.结论:在精神科作业治疗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与内观治疗活动对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本治疗计划为其他作业治疗师或医护人员提供了经验参考.
    • 詹颂可1; 曾光2; 黄锦文1
    • 摘要: 目的:幸福感(Well-being)对健康尤其对精神、心理和生活状态较脆弱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精神科作业治疗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各种治疗活动提升患者的幸福感以恢复健康,包括积极心理学和内观治疗。本研究设计一项结合积极心理学和内观治疗的活动计划,探讨该计划对患者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患者对计划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方法:25例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者入选,为期4个月。本计划中的积极心理学活动包括欣赏与感恩、设立及实现目标、分享积极故事和制作积极体验记录册;内观治疗活动包括内观呼吸、身体素描和内观进食练习。评定指标为5点评分的李克特量表的自评调查问卷,包括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程度与参与程度以及内观的认识程度与参与程度;测量包括前测与后测,分别为计划实施前与计划实施后。参与者还需要完成开放性问卷报告,以文字形式记录参加计划的感想和心得。结果:通过统计软件对问卷测量的前测与后测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参与者对积极心理学(P9年)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参与者对此计划给予正面积极的反馈;积极心理学和内观治疗活动能增加积极情绪,减少负面情绪,有助于减压放松和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提升总体幸福感。结论:在精神科作业治疗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与内观治疗活动对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本治疗计划为其他作业治疗师或医护人员提供了经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