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路工
养路工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预防医学、卫生学、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011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党建、公关世界、新闻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等;养路工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鄂、刘克俭、刘富强等。
养路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011篇
占比:99.03%
总计:20208篇
养路工
-研究学者
- 张鄂
- 刘克俭
- 刘富强
- 张裕曾
- 汪利民
- 姬红蓉
- 李雷
- 吴佳红
- 吴扬帆
- 寇阿俊
- 张世杰
- 李岳
- 李建国
- 杨登峰
- 江晓红
- 范军
- 蔺伟
- 解川
- 谢丁
- 赵军
- 陈炳龙
- 令平虎
- 任巨
- 任建莉
- 任春霞
- 何明利
- 何汉明
- 何江
- 何迪
- 余小伟
- 余洁
- 佚名
- 俞礼云
- 信恒均(口述)
- 冉从贤
- 冯会民
- 冯卉1
- 刘化三
- 刘国明
- 刘恒
- 刘文杰
- 刘斯峰
- 刘泉海
- 刘苏阳
- 刘钦明
- 刘青西
- 厉飞
- 吴保宁
- 吴双峰(摄影)1
- 吴强
-
-
无
-
-
摘要:
自1995年3月退伍进入公路行业至今,现任湖北省潜江市公路管理局养护应急中心副主任的董政家始终扎根一线,勤于学习,矢志钻研,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到公路养护事业上,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养路工成长为两届“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的巨大转变。
-
-
贾海梅;
蔡艳丽;
陈小军;
哈海枫;
高艳红;
曹成红
-
-
摘要:
目的:为明确青海高原地区养路工与居民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变化特点、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44例青海高原居民及养路工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非优势侧前臂远端1/3处矿物质含量.根据职业分为养路工组、居民组,比较两组骨密度差异.按照年龄分段,5岁为一分段,对骨密度进行分析,寻找男女峰值骨量年龄段,分析临床资料并发现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青海高原地区,养路工较居民骨密度高,男性在30-34岁达峰值骨量(0.57±0.08)g/cm2,其后逐渐下降,55岁后下降显著;女性在40-44岁达峰值骨量(0.51±0.07)g/cm2,其后逐渐下降.其中海拔在2800-3600m中的人群骨密度值最高,考虑与采集标本时此海拔段中青年男性(尤其养路工中)所占比例较多有关.汉族、藏族、少数民族间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女性而言,绝经后骨密度显著下降,与未绝经女性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海高原寒冷地区,骨密度与性别、年龄、海拔、是否绝经有相关性.因长期低气压、低氧环境,高原地区人群更应该重视骨骼健康,增加峰值骨量,早期预防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以提高全民骨骼健康.
-
-
黄吉东
-
-
摘要:
1986年,25岁的王立红拿起扫帚、扛着铁锹,干起了养路工这一行。这一干,就是30多年。刚入职时,王立红几乎天天与烈日、雨雪和汗水为伍,扫路面、整路肩、清边沟、补坑槽、应急保畅、防汛抢险……每一项工作都用心做,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评为“襄阳市劳动模范”,也从一名普通的养路工成长为养路公司负责人。
-
-
-
-
信恒均(口述);
张明蕾(整理);
曹新宇(整理)
-
-
摘要:
我出身于铁路世家,从祖父到父亲,再到我们兄弟三人,都奋斗在铁路一线。1990年,我以一名养路工的身份进入铁路工作。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毛头小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更不要说还能顶着"专家"、"工匠"的名头,今年还拿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很多人说我是"钢铁工匠",我知道自己离真正的"大国工匠"还相差甚远,但我的内心一直坚守着"工匠"的操守,那就是精于一行,勇于创新。
-
-
柳鹏
-
-
摘要:
60年来,陈竹琴一家三代人为了新疆西北角这条叫作201线的省道,用真情和汗水在公路线上谱写了一曲爱路护路之歌,也见证了新疆塔城地区公路事业的发展历程。位于新疆西北角的省道201线,名不见经传,但这条路却有一段世界罕见的暴风雪灾害地段——玛依塔斯。这里东西风交替频繁,风吹雪形成的积雪时常让车辆滞留在此。60年来,有一家三代人为了这条公路,传承接续,用真情和汗水在公路线上谱写了一曲爱路护路之歌,也见证了新疆塔城地区公路事业的发展历程。
-
-
吴双峰(摄影)1
-
-
摘要: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在千里210国道线上,古城至白勉峡12公里路段.总能看到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为这段路的畅、洁、绿、美、安而不懈耕耘着;38年的奉献与守护,他在这段上总共走了近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圈。
-
-
-
-
刘克俭;
张鄂;
寇阿俊;
刘富强;
吴佳红;
江晓红;
张裕曾;
汪利民
- 《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养路工职业疲劳及其生命质量的调查与分析,为预防疲劳、提高养路工的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采用疲劳量表和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376名养路工的疲劳程度和生命质量进行测试与分析.rn 结果:养路工疲劳度及疲劳发生率较高,其生命质量降低,与常模和其他组别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已婚者及沥青路面作业养路工的疲劳度和疲劳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未婚者和其他婚姻状况者以及水泥路面和混合路面组养路工人,而生命质量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疲劳度及疲劳发生率与其生命质量呈负相关(P <0.05,P<0.01).rn 结论:在公路养护系统中,养路工职业疲劳度及疲劳发生率较高,而且疲劳度越高,其职业生命质量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