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健康必读》 >青海高原地区养路工和居民骨矿含量测定分析

青海高原地区养路工和居民骨矿含量测定分析

         

摘要

目的:为明确青海高原地区养路工与居民骨矿物质含量及其变化特点、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44例青海高原居民及养路工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非优势侧前臂远端1/3处矿物质含量.根据职业分为养路工组、居民组,比较两组骨密度差异.按照年龄分段,5岁为一分段,对骨密度进行分析,寻找男女峰值骨量年龄段,分析临床资料并发现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青海高原地区,养路工较居民骨密度高,男性在30-34岁达峰值骨量(0.57±0.08)g/cm2,其后逐渐下降,55岁后下降显著;女性在40-44岁达峰值骨量(0.51±0.07)g/cm2,其后逐渐下降.其中海拔在2800-3600m中的人群骨密度值最高,考虑与采集标本时此海拔段中青年男性(尤其养路工中)所占比例较多有关.汉族、藏族、少数民族间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女性而言,绝经后骨密度显著下降,与未绝经女性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海高原寒冷地区,骨密度与性别、年龄、海拔、是否绝经有相关性.因长期低气压、低氧环境,高原地区人群更应该重视骨骼健康,增加峰值骨量,早期预防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以提高全民骨骼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