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CU获得性衰弱

ICU获得性衰弱

ICU获得性衰弱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专利文献17313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国际护理学杂志、护理学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 ICU获得性衰弱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莉、罗健、侯芳等。

ICU获得性衰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6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17313 占比:98.94%

总计:17499篇

ICU获得性衰弱—发文趋势图

ICU获得性衰弱

-研究学者

  • 张莉
  • 罗健
  • 侯芳
  • 刘杨
  • 刘苗
  • 谢霖
  • 周兴婷
  • 周庆
  • 姚彦蓉
  • 张志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董翠萍; 王君慧; 侯晓营; 胡娜
    • 摘要: 目的:探讨eCASH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舒适化浅镇静策略)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专科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措施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eCASH理念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结果:实施eCASH理念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在干预1周后ICU获得性衰弱和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MRC肌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定和首次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病人实施eCASH理念联合早期肺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病人发生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
    • 艾美花; 林硕超; 杨成彬
    • 摘要: 目的分析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危险因素,构建ICU-AW预测模型,为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ICU-AW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ICU-AW 55例,未发生ICU-AW 67例。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发生ICU-AW相关的预测指标,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ICU-AW独立预测指标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评估各个预测指标及模型对ICU-AW的预测能力。运用Bootstrap重抽样技术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乳酸、机械通气时长、肌酸激酶、白蛋白、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ICU-AW的危险因素(P<0.0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年龄的P值<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4,95%CI:1.023~1.108,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849,95%CI:1.279~2.675,P<0.01)和CRRT治疗(OR=7.281,95%CI:2.019~26.264,P<0.01)是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机械通气时间、CRRT治疗和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8、0.678、0.606和0.846。该模型预测能力的内部验证表明模型的预测效果理想,C指数为0.846,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031。结论运用由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和CRRT治疗构成的模型对预测ICU-AW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可为早期护理干预,预防ICU-AW发生提供依据。
    • 刘欢; 马达; 王双乐; 倪海滨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学“脾主四肢、肌肉”理论,运用益气健脾方防治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重症医学科6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国际指南统一治疗及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胃注益气健脾方中药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患者ICU-AW的发病率、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RC-score)、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中医症候评分和28 d累积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MRC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益气健脾方治疗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肌力,有效降低ICU-AW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推广应用。
    • 闫亚敏; 杜瑞芳; 潘文彦; 王晓容; 虞正红; 胡燕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睡眠质量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ICU住院的病人278例。采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分(MRCscore)调查病人的睡眠质量及ICU-AW的发生率。转入ICU次日06:00~07:00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因子水平检测。结果:32例病人被诊断为ICU-AW,发生率为11.5%,持续时间为3.00(1.00,8.00)d。85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ICU-AW发生率为23.5%,高于非机械通气病人ICU-AW发生率(6.2%)。ICU病人睡眠质量对ICU-AW发生无明显影响。与低水平的Q1区间相比,IL-8和TNF-α表达水平Q4区间病人的ICU-AW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的升高,ICU-AW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重症病人睡眠质量与ICU-AW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转入ICU 24 h内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升高会促进ICU-AW的发生,监测其变化对预防及早期干预ICU-AW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杨; 罗健; 刘苗; 周兴婷; 丁韫晗; 胡梦阳; 孟莹莹
    • 摘要: 目的 构建并验证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筛查ICU获得性衰弱危险人群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Meta分析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以各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度的自然对数为模型的β系数,以某时段ICU获得性衰弱发病率与未发病率比值的自然对数为模型的α系数,建立预测模型。收集137例ICU患者资料,分析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ICU获得性衰弱预测模型为logit(P)=-0.781+0.039年龄+0.077APACHE+0.940休克+0.122机械通气时长+0.971脓毒血症+0.756神经肌肉阻滞剂+1.311血管活性药物+1.308皮质类固醇+0.747性别+0.626高血糖+1.973肾脏替代治疗;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672,0.833),概率P函数的临界值为0.998,敏感度为0.930,特异度为0.489。结论 基于Meta分析建立的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可作为早期预测ICU获得性衰弱危险人群的工具。
    • 江唯晗; 周维; 陈梦竹; 刘彦伶; 叶祖峰; 陈莉
    •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认识及体验,为制定ICU-AW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月至4月,对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南华医院10名ICU护士实施关于ICU-AW的认识情况的半结构化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访谈结果中提炼出4个主题:ICU护士对ICU-AW认知受限、ICU护士对ICU-AW重视度不够、ICU护士学习ICU-AW相关知识途径少、ICU护士无法获取ICU-AW知识的原因。结论ICU护士仍缺乏ICU-AW相关知识的认知,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培训与学习,才能为后期制定和实施ICU-AW干预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 陈培英; 邹海妹; 郑佳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干预,统计并比较2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情况,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表(BI)]评分。结果: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危重患者经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干预后,能够减少ICU获得性衰弱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侯芳; 高晶; 赵瑞玲; 苏丽; 张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132例和非FI组122例,统计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肠内营养FI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7d ICU-AW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影响因素。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52.0%和59.8%。K-M分析显示,FI组患者7d内ICU-AW发生率高于非F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998,95%CI:3.057~11.766)、APACHEⅡ评分(OR=1.150,95%CI:1.080~1.225)、高血糖(OR=2.090,95%CI:1.091~4.005)、放置鼻胃管(OR=2.098,95%CI:1.097~4.015)、床头未抬高≥30°(OR=4.151,95%CI:1.951~8.832)和营养液输注速度(OR=1.049,95%CI:1.019~1.080)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率高,FI会增加其ICU-AW发生风险。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高血糖、放置鼻胃管、床头未抬高≥30°和营养液输注速度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 沙宇毅; 许兆军
    • 摘要: 四肢肌肉超声检查通过对肌肉的横截面积、厚度、回声强度、羽状角等进行观测,描述肌肉形态和质量上的改变,有助于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早期诊断,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能动态连续监测的特点,且相较于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无需患者的配合。本文就四肢肌肉超声检查评估ICU-AW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 江唯晗; 陈莉; 何平平; 叶祖峰; 赵红梅; 黄小英; 周维
    • 摘要: 目的:构建ICU获得性衰弱集束化干预方案,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系统的护理措施。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初步制订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集束化干预方案。选取19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函询的意见,结合临床实践对条目进行修改。结果:两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781,0.833,两轮咨询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95,0.204和0.448,0.423(P<0.001)。最终形成的集束化干预方案包括评估与诊断、早期活动、物理治疗、血糖管理、营养支持5项一级指标,44项二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集束化干预方案与临床结合紧密,科学可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