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设计
公差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1429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资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2011年APC联合学术年会、2010航空航天数控加工技术交流会等;公差设计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昭同、杨将新、马玉林等。
公差设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296篇
占比:99.87%
总计:114450篇
公差设计
-研究学者
- 吴昭同
- 杨将新
- 马玉林
- 曹衍龙
- 刘少岗
- 张振家
- 张根保
- 方红芳
- 王平
- 胡洁
- 邵锦文
- 冯国泰
- 刘裕先
- 姬舒平
- 徐旭松
- 来新民
- 熊光楞
- 宁汝新
- 廖小云
- 张大克
- 李余兵
- 李振刚
- 李韬
- 沈晓阳
- 王瑜
- 程森林
- 许重庆
- 邢彦锋
- 郑丞
- 闫艳
- 陈关龙
- 黄克正
- 黄强
- 黄美发
- 何亮
- 何勇
- 刘巽尔
- 刘志刚
- 刘玉生
- 刘超
- 刘鹏
- 匡兵
- 华武
- 单福平
- 卢恒
- 吴伟
- 吴伟国
- 吴俊
- 吴德辉
- 周建华
-
-
-
冷鸿彬;
罗森侨
-
-
摘要:
汽车结构件设计除了考虑结构、材料之外,结构件的工艺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保证结构件整体强度及性能要求外,还需考虑零件的制造工艺、加工精度及制造成本等因素。汽车零件的工艺设计包括零件制造工艺,如冲压、铸造、机加、热处理等,还包括加工过程中基准的选择、公差的设计等过程。本文对结构件的主要制造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制造过程中的基准选择、常用工艺关重点进行了探讨。
-
-
常义宽;
陈威
-
-
摘要:
该文介绍了尺寸链仿真技术在相控阵天线装配中的应用,对装配对象进行尺寸链仿真分析,以满足装配要求和保证加工效益为目标,指导公差设计。设计典型样件,通过尺寸链仿真制定合理的公差,并开展装配试验。装配精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相控阵天线装配有着积极作用。
-
-
王琦琛;
高润鑫;
曾俊添;
张东旭;
葛胜祥;
夏宁邵
-
-
摘要:
为减少微流控芯片流道中的试剂残留,避免因微阀转动将残留试剂带入到其他生物化学反应中,对影响微阀流道端口对准精度的关键特征进行公差设计。首先,利用实效边界法,建立微阀流道端口重合面积与微阀各关键特征公差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得到满足实验要求的最小流道端口重合面积,进而求得公差值;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公差设计下的微阀可以减少试剂残留,实效边界法的可行性得到证明,提出一种不依赖人工经验的公差设计方法,对通用性微阀的公差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
-
-
李昭;
李静
-
-
摘要:
结合我国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其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矛盾,以轮胎质量控制为例,使用统计过程控制工具,通过制造过程与公差设计的优化,将设计过程与制造过程进行关联,进而实现轮胎质量与成本的最优平衡,同时结合互联网发展中的新技术应用,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
-
肖荣光
-
-
摘要:
新型7系铝合金前防撞梁端板与吸能盒连接结构,提升连接强度及稳定性的同时,带来了装配间隙对焊缝质量影响的问题.旨在研究插接结构的铝合金前防撞梁端板与吸能盒装配公差设计,探讨如何制定名义尺寸及设计公差以获得满足焊接工艺要求的装配间隙.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CA T)技术,对依靠经验获得的零件制造公差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输出装配公差贡献因子及贡献率,以此为依据制定零件合理的精度提升方案.依照方案对原有零件制造公差通过工艺手段进行加严,再次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优化后的装配间隙公差范围.修改吸能盒宽度名义尺寸,使得装配间隙的名义值覆盖公差值,达到实际装配既保证间隙公差符合目标范围又不产生装配干涉的效果.通过运用CA T技术,解决了插接结构的铝合金前防撞梁端板与吸能盒装配,几何公差、尺寸公差和定位公差非线性叠加的问题,最终零件设计公差满足装配公差要求.
-
-
王书楠;
张永亮;
姚家胜;
陈旭
-
-
摘要:
电机气隙是检验电机公差设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建立三维公差模型,对模型进行响应动态分析.提出通过基于MATLAB图像识别技术,全面真实地反应电机气隙值的变化,继而对比公差优化前后的电机装配气隙,完成误差虚拟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使得误差虚拟检测技术得以实现.提高电机生产的合格率,从而规避电机制造成本的不必要浪费.
-
-
樊嘉;
郑华林;
何勇;
米良;
胡腾
-
-
摘要:
面向加工精度指标提出机床关键几何误差元素辨识及其公差设计方法.以某型立式加工中心为对象,基于螺旋理论对机床空间误差进行建模;结合所得机床空间误差模型及加工精度指标定义,推导建立加工精度评估模型,同时提出间接试验验证策略及实施技术;通过正交实验、统计学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几何误差元素进行辨识,并利用数值试验对辨识结果进行验证,并基于响应面法构建加工精度与关键几何误差元素的映射关系,由此将后者的公差设计转换为一类优化问题;利用遗传算法获取各关键几何误差元素最优公差,在加工精度指标满足要求的同时,机床产品成本达到最低,表明所提方法有利于实现机床精度稳健设计.
-
-
-
-
-
匡兵;
黄美发;
钟艳如;
张晶
-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公差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在传统的公差设计中,很少同时考虑质量损失和统计公差,因而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得到公差的最优解.基于产品的质量损失,利用公差-成本关系和统计公差的方法,建立了公差设计的优化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进行装配公差的分配.该模型以制造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之和为目标函数,以加工能力和功能要求为约束条件.最后通过齿轮装配体公差分配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所提出方法和模型的优点.
-
-
黄娟;
顾寄南
- 《第四次江苏科技论坛机械装备制造分论坛》
| 2003年
-
摘要:
在虚拟装配技术中充分考虑公差约束的影响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是虚拟装配技术实用化的瓶颈问题.探讨了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技术以及所涉及的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对后桥轴承预紧问题的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面向虚拟装配的尺寸公差建模与优化的研究,并采用蒙特卡罗仿真法,对后桥主动轴进行公差设计,并开发了虚拟装配公差设计系统,解决了后桥轴承的预紧问题.
-
-
邵锦文;
马玉林;
张振家;
冯国泰;
刘振德
- 《全国零部件设计与制造会议》
| 2002年
-
摘要:
采用选择装配技术可以提高零部件的可加工性,特别对高精度要求的产品,选配方法应用更为重要,相比较完全互换法,选配法在保证相同的装配质量同时降低了加工成本.在设计初始阶段,有效的公差分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提出一个基于选配方法的公差设计新的方法,采用统计模型技术来评估装配质量.应用方法对采用选择装配技术的公差设计有参考价值.应用事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
-
-
-
-
宫艳峰;
李康;
付磊;
李显;
刘金玉;
李金成;
窦慧莉
- 《2011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1.5L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燃烧特性以及增压系统、喷油正时、喷油压力、进排气相位和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燃烧特性和经济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动机的动力性满足了设计目标,在2000r/min 2bar BME工况,发动机的比油耗可以达到375g/kWh,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
宫艳峰;
李康;
付磊;
李显;
刘金玉;
李金成;
窦慧莉
- 《2011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1.5L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燃烧特性以及增压系统、喷油正时、喷油压力、进排气相位和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燃烧特性和经济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动机的动力性满足了设计目标,在2000r/min 2bar BME工况,发动机的比油耗可以达到375g/kWh,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
宫艳峰;
李康;
付磊;
李显;
刘金玉;
李金成;
窦慧莉
- 《2011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1.5L增压直喷汽油机的燃烧特性以及增压系统、喷油正时、喷油压力、进排气相位和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燃烧特性和经济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动机的动力性满足了设计目标,在2000r/min 2bar BME工况,发动机的比油耗可以达到375g/kWh,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