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虐待
儿童虐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法律、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6267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鲁、津两地2012年精神科学术会议、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第十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等;儿童虐待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典、朱相华、万国威等。
儿童虐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267篇
占比:99.55%
总计:56522篇
儿童虐待
-研究学者
- 林典
- 朱相华
- 万国威
- 李娇
- 张亚林
- 杨世昌
- 孟庆跃
- 徐改玲
- 刘兴柱
- 张智辉
- 丁松柏
- 乔娟
- 仲爱芳
- 刘爱书
- 向小平
- 左晓伟
- 张慧颖
- 杨永杰
- 林芝
- 梁光利
- 牛威
- 甄龙
- 蔡迎旗
- 赵汉清
- 郭果毅
- 陈晶琦
- 陶芳标
- 黄国平
- 乔东平
- 傅丽丽
- 冯元
- 凤尔翠
- 吕景娟
- 吴文君
- 周小平
- 周泳
- 唐建忠
- 孙玉叶
- 宋志英
- 尚晓援
- 崔海英
- 张宇
- 张灵慧
- 张福娟
- 徐富海
- 李翔
- 李锋
- 李颖
- 杨娜
- 杨建立
-
-
刘伟;
张丽娟;
王刚;
焦晨炜;
郭锋;
马邦振;
崔明宇;
杜国强;
王晓庆;
李天友;
吴荣德
-
-
摘要: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2021年第10期共发表40篇文章,包括人工智能、实践管理、新生儿外科疾病、腹部及胸壁疾病、手术技巧等板块,介绍了相关疾病的管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等内容。一、儿童虐待伤虐待伤(child physical abuse,CPA)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美国德克萨斯儿童医院儿外科的Johnson等回顾性分析了2014—2018年401例CPA患儿的病例资料及随访情况,发现仅有的患儿完成所有随访。
-
-
冯元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和Finkelhor"四先决条件模型"的理论内核前提下,建构了以儿童和性侵犯者之间"侵犯关系"为基点并融合我国文化传统的"整合性解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社会成因.基于生态系统和"差序格局"视角,构建了以儿童和(潜在)儿童性侵犯者为双圆心的"双线多层"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和干预网络模型,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教育策略和方法.
-
-
冯元
-
-
摘要: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和Finkelho“r四先决条件模型”的理论内核前提下,建构了以儿童和性侵犯者之间“侵犯关系”为基点并融合我国文化传统的“整合性解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社会成因。基于生态系统和“差序格局”视角,构建了以儿童和(潜在)儿童性侵犯者为双圆心的“双线多层”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和干预网络模型,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教育策略和方法。
-
-
胡玄一;
刘爱书;
石婷玉;
田志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童年期虐待、特质抑郁和正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415名,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状态-特质抑郁量表中特质抑郁分量表(T-DEP)和正念注意知觉量表(MAAS),分别测量大学生童年期虐待、特质抑郁和正念.结果:童年期虐待得分与特质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4,P<0.01),与正念得分呈负相关(r=-0.37,P<0.01);正念在童年期虐待与特质抑郁得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统汁学意义(β高=0.60、β低=0.33,均P<0.001),与特质抑郁中快感缺失维度得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高=0.75、β低=0.31,均P<0.001).结论:有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特质抑郁,其特质抑郁受到正念的调节.
-
-
李雪燕;
邵倩茜;
林昭君
-
-
摘要:
近年来,儿童虐待问题在我国引发广泛关注,减少儿童虐待需要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证据为本的儿童虐待干预实践能确保有效的干预实施,降低儿童虐待发生率,因此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美国儿童虐待循证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明确当前儿童虐待循证实践的挑战,探讨我国儿童虐待循证实践的发展模式.研究发现,在美国,联邦及各级政府重视并鼓励循证实践,社会工作者具有开展儿童虐待干预服务的法定权利,儿童虐待循证干预种类繁多,社会工作儿童虐待服务重视证据积累.但美国的儿童虐待循证实践也面临着儿童福利系统和教育系统存在利益分歧、循证实践教学受到制约、儿童照料者依从性不足等诸多挑战.有鉴于此,结合我国的儿童虐待问题实际,本研究提出我国儿童虐待循证实践的发展需要从国家宏观系统、中观实施主体以及微观具体干预三个层面做出努力.
-
-
小西晓和
-
-
摘要:
本文围绕(儿童)罪错及儿童虐待两个问题,分析日本儿童福利的现状与所面临的课题。首先回顾日本儿童福利的历史,分析日本儿童福利制度中具体包含哪些领域。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福利核心机构——儿童咨询所的主要功能以及儿童福利实施机构——儿童福利设施(以儿童自立支援设施和儿童养护设施为对象)的积极意义。最后考察日本儿童咨询所受理的(儿童)罪错咨询与儿童虐待的现状以及面临的课题。
-
-
徐富海
-
-
摘要:
儿童虐待和忽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其具有隐蔽性、隐私性及个体性等特点,很多国家通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防治儿童虐待.由于我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文化、"管孩子是父母个人事"的家庭观念与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强制报告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社会参与性、操作性、强制性和系统性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突破传统文化观念及家庭观念,明确强制报告制度框架及实施流程,完善强制报告制度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提高意识,是健全和落实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完善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重要内容.
-
-
徐富海
-
-
摘要:
儿童虐待和忽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其具有隐蔽性、隐私性及个体性等特点,很多国家通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防治儿童虐待。由于我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文化、"管孩子是父母个人事"的家庭观念与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强制报告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社会参与性、操作性、强制性和系统性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突破传统文化观念及家庭观念,明确强制报告制度框架及实施流程,完善强制报告制度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提高意识,是健全和落实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完善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重要内容。
-
-
卢坦
-
-
摘要:
日本一直高度重视校园安全,诸如《学校保健安全法》《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防止儿童虐待相关法》等都明确了警察在维护校园安全方面的角色。日本《学校保健安全法》第30条指出,学校应与其监护人、所在地警察署等保持合作,以确保儿童学生的安全。
-
-
赵芳;
谢颖;
杨馥榕
-
-
摘要: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网、新浪网、新京报网三家代表性网络媒体在2009~2020年关于儿童虐待的1603篇新闻报道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儿童虐待媒体报道在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互动的基础上,通过议程设置建构了儿童虐待议题,包括媒体通过呼应和呼吁作用于政策,以及媒体报道准确性偏差给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带来的消极影响。期待社会工作者提升与媒体合作的能力,努力将社会工作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强大而独特话语权的职业。
-
-
-
-
-
-
-
秦丽珍;
杨柳;
花琛;
吕景娟;
孙玉叶;
张慧颖
-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青少年犯罪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青少年犯罪由建国初期仅占全部违法犯罪人员的1.0%, 70年代达到4.0%,到90年代已增至7.0%。根据官方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的案件又达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儿童虐待主要有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视四种类型。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在综合各国儿童虐待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虐待做了统一的定义,即儿童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和性暴力,造成儿童躯体与情感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或对儿童的日常照顾、情感需要、生活监护、医疗和教育的忽视现象。童年期躯体虐待容易使青少年形成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和反社会人格倾向,增加他们多次犯罪的可能性。rn 本文对某少年管教所的所有男性少教学员(包括16岁以下的收容教养人员和16岁到18岁的劳动教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显示71名少教学员中童年期躯体虐待发生率达到90.1%,远高于杨林胜和赵椒英等于2004年在长沙市中小学793名9岁-16岁中小学男生进行调查所报道的躯体虐待发生率62.4%,结果提示少教学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躯体虐待率是非常高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