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粉生物学
传粉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56889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广东省植物学会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国家公益性行业水生蔬菜科研专项汇报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9年全国观赏园艺年会等;传粉生物学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东辉、兰思仁、吴沙沙等。
传粉生物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6889篇
占比:99.97%
总计:357002篇
传粉生物学
-研究学者
- 彭东辉
- 兰思仁
- 吴沙沙
- 李庆军
- 柯卫东
- 王英强
- 郭友好
- 黄双全
- 黄来春
- 丁亮
- 任明迅
- 任盘宇
- 余发新
- 余江帆
- 刘淑娟
- 刘演
- 刘玉平
- 吴建忠
- 周亚福
- 周华
- 周育真
- 周莉花
- 姜新华
- 宋启示
- 张光明
- 张大勇
- 张彦周
- 张敬丽
- 张莹
- 彭艳琼
- 朱朝东
- 权秋梅
- 李峰
- 李新亮
- 杨大荣
- 杨柏云
- 杨爱红
- 林秀香
- 林秋金
- 武英
- 毛少利
- 温放
- 潘开玉
- 王娟
- 王美盛
- 王莉
- 罗火林
- 苏金强
- 路国辉
- 邓晓保
-
-
罗火林;
陈兴惠;
肖汉文;
陈衍如;
刘环;
卢建;
黄文辉;
熊冬金;
杨柏云
-
-
摘要:
传粉是植物繁殖和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探讨中国产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的传粉生物学特性,对其开花物候、繁育系统、花的挥发性成分、传粉昆虫行为学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花兰不存在自动自交和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有赖于传粉媒介。其自然结实率远低于人工授粉,存在严重的传粉限制。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为多花兰的有效传粉昆虫,但未能从中获得报酬,在传粉过程中将花粉块连药帽一起带出。通过昆虫的行为学实验发现,多花兰气味对中华蜜蜂具有显著性吸引作用,而颜色对中华蜜蜂无显著性吸引作用。花朵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与醇类物质,一天之中在种类和量上几乎没有变化,只有芳樟醇含量的变化与传粉昆虫活动频率相关。本研究可为兰多花兰的野生保护和杂交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
-
佟莉蓉;
宋雨;
王朋;
王娟;
车迪
-
-
摘要:
为揭示达乌里胡枝子的传粉生物学特性,本文以山西省八个地区的野生达乌里胡枝子为供试材料,针对其繁育系统、传粉媒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和顺居群的单花花粉量最多达到(8750±1946)粒·花-1,而中阳的花粉量最少仅有(5370±879)粒·花-1.依照P/O值所测得的达乌里胡枝子繁育系统类型为专性异交.达乌里胡枝子的杂交指数为4,其繁育类型为存在自交和异交,需要传粉媒介传播花粉.昆虫访花行为会在10:00~11:00之间出现第一次访花高峰,在午后15:00~16:00出现第二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小于第二次.膜翅目昆虫如蜜蜂等传粉效果最为明显.国内外对达乌里胡枝子开花特性的研究较少,其繁育体系和授粉生物学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达乌里胡枝子的育种特性提供参考,也可为达乌里胡枝子的杂交育种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
张哲;
任明迅;
向文倩;
宋希强
-
-
摘要: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广布于除两极和极端沙漠地区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包括5个亚科800多属28 000多种.东南亚地区兰科植物种数约占世界的1/3,是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通过查阅文献及书籍等资料,该文系统整理了东南亚兰科植物物种种类及其扩散演化历史,并对其生活习性和传粉系统进行了归类.结果表明:(1)东南亚兰科植物8 855种,分属5亚科17族26亚族240属;(2)主要生活型为附生的有127属6 000种以上,地生97属2 000种以上,腐生13属约100种,藤本4属40余种;(3)根据整理出的东南亚79个属的兰科植物传粉系统发现,有44个属含有自动自交的物种,具报酬物的传粉系统有花粉(仅见于拟兰亚科)、芳香类物质(仅见于香荚兰亚科)和花蜜(5个亚科均有)等报酬物类型.欺骗性传粉系统广泛存在于各个亚科,包括食源性欺骗、性拟态、繁殖地拟态和信息素拟态等类型.东南亚兰科植物在物种、生活习性及传粉系统都展现出极高的多样性,对这些生物学特点的总结将为兰科植物的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本底资料.
-
-
王连军;
杨庆华;
高伟祥;
宋昌梅
-
-
摘要:
[目的]探索海滨木槿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特征.[方法]以海滨木槿为试验材料,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座果率等指标,首次对海滨木槿的繁育特征及传粉生物学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海滨木槿的花朵包括5个花瓣,少数为4个或者6个花瓣;花期5~10月;开花当天的花粉活力呈单峰曲线,在13:00时活力最高,开花当天柱头都具有可授性;海滨木槿的杂交指数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海滨木槿的花粉/胚珠比为350.6±11.6,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5)海滨木槿自然坐果率为95%;人工同株同花授粉的座果率为70%;人工异株异花授粉坐果率为92%;各种授粉方式下,种子平均数为31~35,没有显著差异;海滨木槿的主要传粉昆虫是蚂蚁.[结论]海滨木槿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主要传粉昆虫是蚂蚁.
-
-
唐汉青;
王晓月;
张子楠;
相孟达;
张祥棵;
汤晓辛
-
-
摘要:
韭菜坪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韭菜花带,全国唯一的野生韭菜花保护区.为探讨多星韭在该地区的传粉生态学特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该研究对多星韭的花期、形态特征、访花者进行了定点观察实验,通过人工授粉实验探究其繁育系统;通过海洋光谱仪检测蜜蜂视觉对两种花色的显著性;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测定其各部分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多星韭花为雄先熟,单花期为7~8 d,花序持续开花时间为25~28 d;花蜜量为(0.61±0.07)μL;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为主要有效传粉者,隧蜂、食蚜蝇、蝇类为偶见访花者;海洋光谱仪的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色在绿叶中对蜜蜂视觉来说更显著.访花者在不同花色间的访花频率有显著性差异,但单次访花频率无差异.当两种花色同时存在时中华蜜蜂会优先访问紫色花的多星韭,在访紫花时,由于受到气味的影响,大部分蜜蜂也会访相邻的白花多星韭.多星韭的次级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茎、子房和花梗含有多种刺激性含硫代谢物,花器官以及花蜜拥有多种花香类次级代谢物;其有性繁殖为自交和异交混合交配系统,具有无融合生殖.综上结果表明,多星韭在该地区不存在花粉限制,多星韭的繁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能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
-
卢清彪;
朱晓珍;
刘长秋;
胡兴华;
唐文秀;
黄仕训
-
-
摘要: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为常绿乔木,是我国热带季雨林的代表树种之一.它树型优美,具一定的耐寒性,是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为阐明其传粉生物学特征和迁地保护的繁殖潜力,该文在引种地桂林植物园对狭叶坡垒的开花物候、花尺寸和花气味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花粉活力、柱头活性检测和人工自交等方法对其繁育系统进行了检测,观察了访花昆虫并检验了其传粉效率,通过人工异交检验了繁殖潜力和可能的传粉限制.结果表明:(1)桂林植物园内狭叶坡垒的花期为7月底到9月底,持续60 d左右,一个花序花期约12 d,单花期约3 d,花朵开放时间为17:00—18:45.(2)雌雄同熟,雌蕊空间位置高于雄蕊,高花粉活力和高柱头可授性出现时间基本一致.(3)OCI等于4,P/O为10788±984.(4)无自动自花授粉能力且自交不亲和,自然条件下和异交授粉能坐果且坐果率无显著差异.(5)蕈蚊是狭叶坡垒唯一的传粉者.(6)主要花香成分为β-榄香烯、(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和1-石竹烯.综上所述,狭叶坡垒繁育系统为异交,在迁地保护地需要蕈蚊作为传粉者,能坐果并得到成熟种子,不存在授粉限制.
-
-
-
-
刘淑娟;
杨爱红;
周华;
刘腾云;
李彦强;
钟永达;
余发新
-
-
摘要:
[目的]研究樟树的开花及传粉生物学特性.[方法]测量花部综合特征,MTT法测花粉活性,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柱头的可授性,通过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人工授粉试验测定樟树的繁育系统类型,通过访花观察确定樟树的主要传粉者类型.[结果]樟树的花较小,柱头-花药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分离;樟树的单花期3~4 d,花粉的高活性可以持续到花开后的第3天,而柱头具有较高的可授性是在花开的前2d;樟树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且樟树的结实率受到传粉者不足的限制,导致其自然结实率偏低,只有36.7%.[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开展樟树的种质资源保存、杂交育种以及良种选育等工作奠定基础.
-
-
陈进燎;
周育真;
吴沙沙;
兰思仁;
彭东辉
-
-
摘要:
连续2a对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台湾独蒜兰居群开花物候、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繁育系统及昆虫传粉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膜翅目蜜蜂总科的三条熊蜂和中华绒木蜂是台湾独蒜兰的传粉者,三条熊蜂和中华绒木蜂胸高分别为: (1.4±0.2)cm、(1.5±0.2)cm,均大于传粉通道入口的高度(0.8±0.2)cm,传粉昆虫沿着唇瓣外弯的中裂片进入花朵深处,发现无蜜液等回报并退出花朵时,会将药帽顶开,使得花粉块掉落并黏附在传粉昆虫的背部,当该传粉者再次进入到同一朵花或不同花时完成授粉工作;推测台湾独蒜兰通过唇瓣上金黄色条带(假蜜导)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属于食源性欺骗方式;繁育系统试验证明台湾独蒜兰高度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花授粉的现象,其结实依赖传粉者.传粉者的种群密度和访花频率可能是影响台湾独蒜兰结实的重要因素,并最终影响其种群的维持和扩张.
-
-
-
钟兰;
柯卫东;
刘玉平;
黄来春;
李峰
- 《第四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国家公益性行业水生蔬菜科研专项汇报会》
| 2010年
-
摘要:
对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inn.var.sinensis)及其野生近缘种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inn.)的花朵的形态特征、开花、传粉动态进行观测,用杂交指数,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其传粉方式.结果显示,野慈姑和慈姑群体的花期从6月持续到10月,雌花的数目比雄花少,但开放速率比雄花快,为典型的异交传粉作物,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和野慈姑相比,慈姑植株高大,花序较大,其雌花数,雄花数都较多.对慈姑进行人工杂交可在开花后的6 h之内进行.
-
-
-
- 《上海市动物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连蕊茶花单花的花期约为8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花药在花瓣展开当天或第2天上午开裂.开花后4~5天花柱明显伸长.用TTC法检测了连蕊茶花粉的活力和寿命,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的可授性.花粉寿命约为8天,柱头在开花当天不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第2天开始具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连蕊茶花序上记录到的访花者有11科12种,分别为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昆虫.最常见的访花者是三条熊蜂Bombustrifasciatus、中华蜜蜂Apis cerana、黑丽阿锤角叶蜂 Abia melanocera和黑带食蚜蝇 Episyrphus balteatus.大风、阴天及降雨能使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明显降低,同花期植物也对访花者访问连蕊茶的频率有一定的影响.套袋实验显示,连蕊茶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靠风媒可以帮助其结实,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主要依靠传粉昆虫带来大量的异花花粉才能完成.在自然条件下,连蕊茶存在花粉限制.
-
-
刘启新;
惠红;
李碧媛
- 《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学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报道了明党参ChangiumsmyrnioidesWolff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以及访花频率的观察结果,对传粉效果和繁育系统做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昆虫的访花活动可显著提高明党参坐果率.昆虫传粉主要在居群内异花间进行.传粉者为多种不同的昆虫,主要为蜂类和蝇类,其次为蝶类、蚁类和少量的甲虫等.明党参以其繁殖构件居群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以及以花粉、花蜜、花色和花香等"酬物"特征吸引传粉昆虫.居群间不同昆虫分布区域的局限、繁殖构件居群特点造成的花孕率低、开花期高温影响柱头受孕、广义的自花传粉导致的种子质量低下等原因,可能是造成明党参分布范围趋少致危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