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可靠性
任务可靠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72712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装备学院学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3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2012年第14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2011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及其工程实践学术会议等;任务可靠性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武小悦、何益海、韩笑等。
任务可靠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2712篇
占比:99.97%
总计:472854篇
任务可靠性
-研究学者
- 武小悦
- 何益海
- 韩笑
- 郭波
- 陈兆祥
- 徐东
- 王如平
- 王春辉
- 程红伟
- 赵依潇
- 闫华
- 黄金娥
- 刘隆波
- 周伟
- 周迪
- 封会娟
- 王岩磊
- 王璟玢
- 胡华平
- 赵靖
- 于永利
- 刘世华
- 史宪铭
- 吴栋
- 周文明
- 孙思琦
- 张扬
- 张柳
- 张睿明
- 张蕊
- 张衍
- 方娜
- 时钟
- 李孝鹏
- 林冠
- 梁亮
- 牛建超
- 王立军
- 王魁
- 肖莉明
- 许双伟
- 谷长超
- 邹蕊
- 阿西达
- 陶聪凌
- 马玉林
- 黄轶华
- 黎放
- 于英扬
- 任占勇
-
-
-
杨晨;
邓茹凤;
张宏;
石邦凯
-
-
摘要:
针对舰船系泊或航行时检修手段不完备、任务可靠性无法保证的问题,以某舰用安全系统的区域监控层设备为例,利用设备软硬件的通用化特性,在不增加资源消耗前提下,设计安全可靠的系统控制策略,采用典型三层网络通信架构,通过对关键设备软硬件和通信网络的改进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优化解决方案和工程化应用方法。通过部分设备的互操作和数据热备份的技术手段,达到系统智能重构的目的,可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该方法较适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能够大幅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
-
李定哲;
景春温;
管小荣
-
-
摘要:
目的分析某自动步枪发射机构的可靠性。方法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的方法对自动武器发射机构进行危害度分析,通过参考GJB 450A和GJB 1391制定危害程度的评判参考标准,列举出故障,并对故障的危害程度进行评分,找出危害影响最严重的故障优先进行可靠性分析。再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和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发射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将动力学仿真得到的结果导入有限元仿真软件,通过力学分析得到零部件的最大应力,运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求出可靠度。最后给出严重故障的可靠度分析。结果在FMECA分析综合评分后,得出某自动步枪发射机构最严重的故障模式是超越保险异常击发。通过ADAMS仿真进行受力分析,发射机构中受力最大的零件为单发阻铁和击锤,使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进行可靠度计算,计算得到单发阻铁的基础可靠性为99.952%,击锤的基础可靠性为99.955%,发射机构的基础可靠度为99.907%。结论发射机构的基础可靠度非常高,因此影响发射机构可靠度的因素主要是机构运动不可靠。在自动武器非正常操作时,将导致零部件位置异常,从而出现任务不可靠。可以通过改进零部件的方法防止故障发生,提高发射机构的任务可靠度。
-
-
李泽宇;
王泉;
杨鹏飞;
许志伟;
梁金鹏;
高歌
-
-
摘要: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极易遭受由空间高能粒子辐射引发的故障,进而影响片上任务的正常执行.目前常采用三模冗余(triple modular redundance, TMR)进行容错设计,尽管可以取得较好的容错效果但存在资源开销大的问题.尤其当辐射水平较低时,对全部任务采用三模冗余方式执行能使上述资源开销大的问题更加严重.针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自适应冗余的容错方法(fault tolerance based on dynamic self-adaptive redundancy, FTDSR).首先,利用片上块存储(block RAM, BRAM)对空间粒子辐射的高敏感性,设计改进了基于BRAM的辐射水平监测器,周期性监测空间环境的辐射水平;其次,以每个任务执行周期的松弛度时间和当前辐射水平为标准评估任务的可靠性等级,进而在不同辐射水平下以单个任务为粒度动态自适应地匹配冗余策略,保证片上任务成功执行,同时避免高资源开销.仿真实验表明,采用FTDSR的FPGA在不同辐射水平下具备高可靠性,与目前主流的FPGA冗余容错方法相比,在同一辐射水平条件下,片上任务完成量平均提高了57.2%.
-
-
王璟玢;
吕星;
马玉林;
肖寅
-
-
摘要:
基于AADL语言和GSPN模型面向DIMA系统开展任务可靠性建模研究,考虑系统的容错特征及其模式转移逻辑,建立AADL系统建模语言与GSPN模型的转化规则,进行系统可靠性定量分析,并以典型航电产品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和仿真。本文提出的方法和规则可实施性强,为存在重构或备份等容错技术的航电产品进行多模式转移的系统任务可靠性建模提供参考。
-
-
杨皓洁;
吕建伟;
徐一帆
-
-
摘要:
针对考虑时间相关故障、多状态性能输出、系统冗余储备等因素的系统可靠性与任务成功性评估问题使用解析法难以建模求解,而一般仿真方法又存在抽样效率慢和估值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具有时间相关故障抽样与统计方差减小相结合的蒙特卡罗仿真评估方法.首先,设计了非指数剩余分布抽样的数值计算方法,实现了时间相关故障的随机事件抽样.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受迫转移、失效偏倚等方差减小方法,提高了小概率事件的仿真抽样效率,改善了仿真评估方法的估值精度.最后,通过舰船航渡任务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对评估复杂系统行为和故障机制条件下系统可靠性及任务成功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
刘世华;
黄轶华;
邹蕊;
阿西达
-
-
摘要:
为了提高军机复杂系统任务可靠性预计的准确性,弥补传统可靠性预计方法的不足,提出建立以任务失败为顶事件,以单元的输入端口功能失效状态和单元自身的失效状态为底事件的故障树方法,通过Saftylab、Rellab等评估软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树生成并计算系统任务可靠性指标.
-
-
刘世华;
黄轶华;
邹蕊;
阿西达
-
-
摘要:
为了提高军机复杂系统任务可靠性预计的准确性,弥补传统可靠性预计方法的不足,提出建立以任务失败为顶事件,以单元的输入端口功能失效状态和单元自身的失效状态为底事件的故障树方法,通过Saftylab、Rellab等评估软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树生成并计算系统任务可靠性指标。
-
-
王璟玢;
吕星;
马玉林;
肖寅
-
-
摘要:
基于AADL语言和GSPN模型面向DIMA系统开展任务可靠性建模研究,考虑系统的容错特征及其模式转移逻辑,建立AADL系统建模语言与GSPN模型的转化规则,进行系统可靠性定量分析,并以典型航电产品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和仿真.本文提出的方法和规则可实施性强,为存在重构或备份等容错技术的航电产品进行多模式转移的系统任务可靠性建模提供参考.
-
-
李国栋;
高凯烨;
张志强;
彭宇;
王晓童;
王坤;
鲜希睿;
曹奇锋
-
-
摘要: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作为反应堆结构中唯一的动设备,其稳定可靠运行是核反应堆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尤其是在事故工况下,控制棒驱动机构快速落棒,安全停堆尤为重要.考虑到单个部件的严重故障或多个连续部件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轻度故障,也会导致CRDM失效.因此本文采用以通用生产函数为基础的CRDM任务可靠性评估模型,以保持功能为例,对CRDM任务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
-
-
张鹏;
魏世隆
- 《2013年航天可靠性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卫星星座应用是是卫星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发挥卫星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星座应用的分析和设计体系,由于国内航天器基础数据的匮乏、卫星应用可靠性技术基础的薄弱,至今没有建立,也少有研究.本文将对星座任务可靠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借鉴任务可靠性、可用性及其他可靠性维修性参数的定义,初步建立了星座级、整星级和分系统级的任务可靠性量化参数体系,并对各级参数的关联性和应用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定义.星座任务可靠性的分析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信息支持,并与单星、分系统、设备/单机的可靠性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任务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工程应用还需更多的积累和更深入的研究.
-
-
-
-
-
沈军;
张耀辉;
王少华
- 《2011年中国兵工学会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提出了基于技术状态的复杂任务可靠性评估模型,通过任务分解确定相关功能单元,而后利用D-S证据理论对相关功能单元的技术状态展开评估,结合具体任务剖面与技术状态评估结果实现对装备任务可靠性的评估.最后以实例表明该方法运用在装甲装备任务可靠性评估上的有效性.
-
-
-
-
- 《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从阐述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定义出发,分析两者的区别和关系,提出可靠性指标验证的方法,应采用不同的环境应力条件和故障判决方法来考核验证,可作为可靠性试验验证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