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价值排序

价值排序

价值排序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伦理学(道德哲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163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伦理学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等;价值排序的相关文献由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彦、郗凤芹、孙帅等。

价值排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163 占比:99.28%

总计:11244篇

价值排序—发文趋势图

价值排序

-研究学者

  • 张彦
  • 郗凤芹
  • 孙帅
  • 乔凯
  • 张伟
  • 戴威
  • 施昕妤
  • 朱平
  • 杨天真
  • 杨建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韵斐
    • 摘要: 建于20世纪的青岛老城区因无法满足21世纪的需要而日益衰落,如今此部分建筑闲置,与社会隔离,公共空间过度私有化、品质低劣,环境被严重破坏。本文以青岛老城区的特色建筑里院的前期策划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并利用罗伯特·G.赫什伯格(Robert G.Hershberger)创立的HECTTEAS价值排序对村落价值进行评估,并提出规划策略,以期为里院的保护与复兴指明重点和发展方向。
    • 沈湘平
    • 摘要: 在今天谈工程价值的问题要注意三“性”:一是时代性。在工程价值论的研究中,除确定所谓价值的规定外,首先需要对工程的本质有一个哲学高度的思辨把握,抽象出工程概念的一般性,然后考察不同时代工程的特殊性,例如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工程的差异,从而着重凸显当代工程及工程价值的时代特点。
    • 柳亦博; 高洁; 李轶倩
    • 摘要: 人工智能在信息时代将成为参与公共决策的一个特殊主体,其介入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在于经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训练,算法给出的建议方案确实能够提升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会在无形中影响甚至重塑公共行政的价值排序,并形成一套基于功利主义的算法伦理挑战以道义论和契约论为代表的传统行政伦理。以人工智能参与公共决策的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基本要素为切口,识别三种人工智能对行政决策的影响,辨析或推导人工智能介入后可能引发决策歧视、循环论证、行政集权等潜在的伦理风险。行政组织不应当简单地将算法伦理视同为一种应用伦理,应积极开展数字治理,通过强化数据审查、强调公共价值治理、廓清技治边界,审慎探索算法伦理与行政伦理共存的可能。
    • 张彦; 韩伟
    • 摘要: 发展伦理是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要价值支撑和实践指引.对此论题,新自由主义以一种经济哲学或道德哲学化的论证方式,来证成其所服务的经济政策的伦理向度和价值观照.它围绕自由偏好、权利博弈、帕累托排序等问题展开探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和增进道德基础.这一辩护框架虽然与发展伦理有价值表达的共通性,却依然面临着巨大争议与挑战:第一,以偏好满足作为自由依据是否意味着对发展主体的最大尊重;第二,契约关系下的权利博弈是否富有正义活力并推动社会发展;第三,追求发展的最大增长能否改善全体人类的最大福祉.目前来看,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探究和论证范式无法提供自立根基完整的正义性说明.而发展伦理的正义前沿试图表明,对发展主体伦理命运的关怀、为关系性的善创造空间、建构体面的全球性人类社会是发展作为一项世界性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论题为重新理解全球正义、促进全球平等公正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 王齐
    • 摘要: 如果说,西方哲学在引人中国的初始阶段尚有“中体西用”还是“西体西用”之争的余音,那么,今天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已成一个无可回避的坚硬现实。人非全知全能,很难逃脱认知上的“洞穴假相”,认知的倾向、爱好甚至偏见都在所难免。涉及中西思想文化差异和价值排序的时候,又多出了一层民族情感,再因中西百余年来国力差距等非哲学因素的存在,使得中西哲学的差异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
    • 王江伟; 胡卓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诸种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三个方面的整体性内涵:一是在外部形式上呈现为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之间两两互为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结构;二是在内部范畴上呈现为不同层面的各个范畴之间隐含的特定排序及其生成逻辑;三是在总体方法论上呈现为贯穿始终的实践指向原则.只有以此三者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更好地避免片面化、碎片化、口号化的风险,进而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理论张力基础上,促使其向一切可能的更新与完善保持敞开.
    • 王丛虎; 门理想
    • 摘要: 公共资源作为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配置方式的选取与变革遵循一套中国特色的逻辑,"交易价值"概念的引入可以为解释这一逻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交易价值"概念由"价值排序"与"认知导向"两个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构成,二者的动态匹配过程决定着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选取与变革.以不同时期"价值排序"与"认知导向"的差异为划分依据,我国70多年来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过渡、探索、变革及巩固,每个阶段的特殊背景都赋予了公共资源不同的价值取向.为了回应这些价值取向,党和国家充分结合特定的价值认知,从而判断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
    • 王丛虎; 门理想
    • 摘要: 公共资源作为国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配置方式的选取与变革遵循一套中国特色的逻辑,"交易价值"概念的引入可以为解释这一逻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交易价值"概念由"价值排序"与"认知导向"两个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构成,二者的动态匹配过程决定着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选取与变革。以不同时期"价值排序"与"认知导向"的差异为划分依据,我国70多年来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过渡、探索、变革及巩固,每个阶段的特殊背景都赋予了公共资源不同的价值取向。为了回应这些价值取向,党和国家充分结合特定的价值认知,从而判断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
    • 朱平; 乔凯
    • 摘要: 价值与价值观作为反映主客体效用和功能关系的范畴,与同为主客体关系范畴的真理和真理观有着“以人为本”与“唯物主义”的不同旨趣。这一差别给我们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最大启示,是客体功能属性的无限多样性与主体需要的无限丰富性带给我们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无限可能性。由此,人的主体性思想与主客体相契合的意识应是价值观培育的重点。而人的欲求的无止境与价值实现的历史局限性又带来价值观践行或价值创造与实现中现实的三大困扰:一是“忠孝难两全”类(公私关系)的价值选择之难,二是“利人与利己”(人我关系)的价值排序之难,三是“知与行、情与理”(身心关系)的价值整合之难。解决这些困境的根本出路是经济社会乃至文化文明的发展,对个人来说,则有赖于思想境界与思维智慧的不断提升。人类文明发展与人的素质提升的过程就是马克思所述的人通过实践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由“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的过程。
    • 杨天真
    • 摘要: 我是放弃型人格。所谓放弃型人格,就是我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确定一个清晰的价值排序,并且按照核心的目标严格地界定所有的事物,一旦发现这件事情并不能促成目标的最终达成,我就会果断放弃。我们往往会在自我沟通中形成很多矛盾,这导致经常有年轻人问我:“天真姐,我现在应该怎么选?”“天真姐,我应该放弃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