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气味
人体气味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化学工业、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0463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党课、刑事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7年全国工作犬实用技术理论研讨会、“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中国化学会第25届年会——公共安全化学分会场等;人体气味的相关文献由15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德华、孟品佳、王彦吉等。
人体气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463篇
占比:99.72%
总计:40578篇
人体气味
-研究学者
- 吴德华
- 孟品佳
- 王彦吉
- 徐汉坤
- 杨瑞琴
- 王淳浩
- 张林
- 王辛
- 龙成生
- 彭树红
- 王正萍
- 陈然然
- 刘锁英
- 张汇东
- 朱海娟
- D·L·克林
- J·A·诺仁
- MENG Pin-jia
- R·E·马洛尼
- R·H·贝多吉恩
- WANG Yan-ji
- 代勇
- 凌永权
- 刘庆
- 吴泽佳
- 姚扶有
- 崔迎
- 李晗宇
- 李群
- 李金峰
- 杜佳洁
- 杜占琴
- 杜永均
- 林潇
- 洪飞腾
- 王小龙
- 田家麟
- 窦光宇
- 简家文
- 缪勤
- 胡铃越
- 艾先立
- 邱晓芳
- 郑雁公
- 陈柯柯
- 陈树新
- 高占杰
- CHEN Ranran
- DAI Yong
- LONG Chengsheng
-
-
吴德华;
龙成生;
陈然然;
李金峰;
刘锁英;
田家麟
-
-
摘要:
警犬技术人员在现场提取的人体气味嗅源,大多直接用于警犬的现场搜索物证和追踪迹线;但在嗅源用于警犬气味鉴别,识别犯罪嫌疑人以及作为串并案件的存档物证时,则必须对人体气味嗅源进行转运和保存。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在-20°C的冷冻环境下,密封保存人体气味嗅源样本。然而,在该保存条件下,人体气味嗅源样本的保存时效性还没有被明晰。为此,我们采用警犬气味鉴别和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分析了人体气味嗅源冷冻保存不同时间后的有效性。
-
-
陈然然;
吴德华;
龙成生
-
-
摘要:
人体气味是人体汗腺、皮脂腺、顶浆分泌腺等多种腺体的分泌物在皮肤表面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由遗传物质决定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可用于个体识别,已成为继指纹、DNA后案件侦破的重要物证。目前,刑侦工作中主要是利用警犬对嗅源人体气味进行气味鉴别和采用仪器设备对人体气味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达到识别犯罪嫌疑人的目的,未来两者的相互印证是人体气味证据走上法庭的关键技术。其中,利用仪器设备进行人体气味的分析识别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因为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直观、客观、稳定的人体气味数据。
-
-
龙成生;
吴德华;
陈然然
-
-
摘要:
人体气味主要由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成分复杂,浓度差别大。目前,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是人体气味分析的主要手段。而在人体气味分析过程中,气味样本的采集和预处理对后续分析影响极大。人体气味采集方式主要分接触式采样和非接触式采样两种。接触式采样将采样介质直接与采样部位接触,通过擦拭的方式将气味附着在采样介质上;非接触式采样则利用静态顶空吸附或动态循环方式将气味富集到采样介质上。常用的采样介质包括纱布、棉布、活性炭、玻璃珠、不锈钢管、有机聚合物和聚合物复合材料等。人体气味样品在进行仪器测试前进行的预处理方法通常采用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顶空气体进样等。
-
-
-
李晗宇;
郑雁公;
简家文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人体气味的可穿戴式柔性传感器阵列.采集志愿者的人体气味并通过气相质谱-色谱分析得到传感器测试的目标气体;使用碳纳米管(CNT)/有机物复合敏感材料制备传感器阵列,将传感器阵列置于静态测试装置中进行单一气体测试和混合气体测试;提取传感器阵列相对响应,采用主元分析法(PCA)进行降维聚类.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在静态测试中识别准确率为100%,可以识别不同的混合气体,具有识别不同人体的潜力.
-
-
龙成生;
吴德华;
王辛;
陈然然
-
-
摘要:
A method based on stir bar sorption extraction(SBSE)-GC-MS was developed for determination of dodecanoic acid,tridecanoic acid,tetradecanoic acid and hexadecanoic acid in human body odor. 4 fat acids in human body odor were extracted directly by using stir bar coated with PDMS,then injected into GC/MS by means of the thermal desorption injector. 7-tridecanone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standar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in the range of 20-180 ng and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9920-0.9975.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four fat acids was 3.2-7.5 ng. In 40 ng addition level,the recoveries of 4 acids were 90%-105%,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determination results was 2.7%-4.0%(n=5). The method has been used for analysis of fat acids in human body odor, and meet the analysis requirement.%建立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体气味中正十二烷酸、正十三烷酸、正十四烷酸、正十六烷酸4种脂肪酸的方法.利用PDMS涂层搅拌吸附棒直接采集人体气味,采用热脱附程序升温进样方式气相色谱法测定人体气味中4种脂肪酸.以7-十三酮为内标,建立了4种脂肪酸的内标定量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20~180 ng,相关系数r2为0.9920~0.9975,4种脂肪酸的检出限为3.2~7.5 ng.在40 ng加标水平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0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4.0%(n=5).该方法已应用于人体气味化学组分分析,满足分析要求.
-
-
-
-
王翼晗;
何秋翔;
陈金泉
-
-
摘要:
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气味痕迹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气味,包括自然物品气味、穿戴物品的气昧以及人体综合气味等,其中具有特异性的人体气味是与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物唯一相关的线索.在警犬鉴别实战应用中,从现场中获得的嗅源是随机的,可能是脚印,也可能是手套、帽子、鞋子等衣物,所提取的痕迹气味是一种综合气味.如何从嫌疑人身体不同部位提取到有效人体气味,是确保鉴别成功率的关键.
-
-
-
-
-
寻欣国;
曹锦和;
杨一春
- 《2007年全国工作犬实用技术理论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在刑事调查中,在案发现场要收集的第一物证就是气味证据,因为据案发时间越短,嫌疑犯遗留的气味越浓厚、清晰,受污染越少,取证匹配的可靠性越高。然而,许多刑事案件并不是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往往是在案发几天、十几天甚至数月后才发现,这就对气味证据的提取、保存和使用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验和质疑,对人体气味的存留能力和时效性提出了新课题。本文通过对人体气味的释放、传导和发散的了解,以及通过文献的搜索、试验的分析和实例的介绍,表明人体气味的存留能力受环境和时间的双重影响。但是环境的影响比时间对气味存留的影响更大。在恶劣的外界条件下(高温、强风、下雨、爆炸、燃烧),人体气味的存留时间会大大缩短,以至被破坏掉。这就提示我们对作为法庭证据的人体气味要小心提取和谨慎保存。试验表明,人体气味抵御环境条件和时间影响的存留能力比人们以往想象的(24小时)要强一些和长久些,人体气味能够生存在极端机械和热应力条件下,警犬能够探测和识别炸弹碎片和纵火碎片上残留的人体气味。这就提示我们要重视爆炸案和纵火案现场炸弹碎片和纵火物残片的人体气味的收集,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人体气味证据经妥善密封保存,可以保存数年之久,供以后警犬用于气味的匹配。
-
-
-
徐汉坤;
彭树红;
吴德华;
崔迎;
王正萍;
张汇东;
洪飞腾;
张林;
王辛;
朱海娟
- 《2007年全国工作犬实用技术理论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技术,利用二乙烯基苯一聚二乙醇一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PDMS)对人体腋窝气味样品进行取样,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方法对气味样品进行分析。利用分析软件对人体气味样品色谱图分阶段比较谱图相似度,结果表明,色谱检出物质保留时间在0~15分钟及25~42分钟阶段的谱图相似度比全谱图相似度高;而保留时间在15~25分钟阶段的谱图相似度则明显低于全谱图相似度。故可以认为,不同个体的人体气味的差异性主要集中于15~25分钟内的检出物质,即认为此阶段为人体气味的特征区域,气味样品色谱图在这个出峰阶段具有"指纹"特性。就同一个体而言,其气味色谱图相似度均值为83.8﹪,20天内的变异系数为2.67﹪;不同个体间的气味谱图相似度均值为63.1﹪,低于同一个体间的谱图相似度。
-
-
王淳浩;
王彦吉;
孟品佳;
杨瑞琴
- 《中国化学会第25届年会——公共安全化学分会场》
| 2006年
-
摘要:
选择并优化了HS-SPME-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鉴别人体气味的分析条件,鉴别了30位不同个体的腋窝部气味;初步比较了人体手部、足部和腋窝部的人体气味,三者的峰数目和成分保留时间大致相同,一些差别可能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干扰(如与外界物质接触)或者是其本身组成部分的差异;确定在两个月内人体腋窝部气味成分没有变化;考察了该方法的重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