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黑斑息肉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0058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综合临床、浙江临床医学、临床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全国学术交流会议、第二届全国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学术交流会等;黑斑息肉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403位作者贡献,包括戴益琛、宋于刚、曾伟等。

黑斑息肉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058 占比:99.87%

总计:100192篇

黑斑息肉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黑斑息肉综合征

-研究学者

  • 戴益琛
  • 宋于刚
  • 曾伟
  • 谢军培
  • 孟荣贵
  • 肖冰
  • 何学莲
  • 何长华
  • 刘霞
  • 吴宏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艳齐; 陈柯豫; 张玲利
    • 摘要: 背景Gardner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胃肠道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它比较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但其恶变率高,因此对该病有全面认识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病例简介我们报告1例被确诊为Gardner综合征的39岁男性患者,因贫血、黑便4月余,伴恶心呕吐20天来院诊治.胃肠镜检查发现胃肠道多发息肉,息肉活检病理证实该疾病诊断,我院医生即对其行内镜下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黑便症状缓解,贫血症状也有所改善.结论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因此要求医生能更加敏锐地将患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尽早诊断和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改善疾病预后.
    • 张佳豪; 刘梅; 李娅琳
    •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预后,探讨诊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就诊时年龄11~56岁,均存在消化道多发息肉,18例有黑斑表现,7例有家族遗传史,临床上表现为黑斑、腹痛、腹泻、贫血等,16例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5例行手术治疗,其息肉病理类型有错构瘤(9例),腺瘤性息肉(20例),管状腺瘤(8例),增生性息肉(6例)。21例患者1例考虑合并肠结核,目前行经验性抗结核治疗,1例失访(具体诊治不详),其余19例患者均定期随访,行胃镜、小肠镜或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未见恶变。结论: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消化道多发息肉和癌症易感性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治疗以内镜治疗为主,患者应定期复查及随访。
    • 张金; 薛飞
    • 摘要: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伴有胃肠道错构瘤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现阶段相关研究报道该病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或肝激酶B1(STK11/LKB1)基因的种系突变引起。患者常表现为胃肠息肉、肠套叠等,导致肠梗阻甚至出血,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患癌风险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因此对于PJS这样恶性度高,发病率低且较易误诊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监测、早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 石月; 陈奕清; 丁景新; 宁燕; 汪清; 马凤华; 谭灏文; 康玉
    • 摘要: 背景与目的: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相关的妇科疾病包括小叶状子宫颈内膜腺体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子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 type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GAS)和卵巢环状小管性索肿瘤(sex cord tumor with annular tubules,SCTAT)等。特别是LEGH发病早,疾病进展为GAS快,早诊困难,预后不佳,为患者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相关研究数据,尤其是在中国进行的临床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PJS患者妇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患病情况、健康筛查及诊治现状,以期帮助指导早筛早诊,为PJS女性妇科疾病,特别是为恶性肿瘤的诊治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基于目前妇科临床PJS患者诊疗现状、患者反馈,结合文献阅读设计针对性调查问卷,并于2022年3月26日—2022年7月29日发放,以有效填写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妇科临床表现和诊疗情况。对各项目进行分层分析以找出相关高危因素保护因素及诊疗欠缺之处。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4份,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剔除5份,149例患者中114例(76.51%)具有妇科临床症状,主诉多为异常子宫出血(55.70%),近一半(41.61%)患者诉阴道排液。不到一半(47.65%)的患者接受过子宫颈筛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阳性率低(7.04%)。约1/3(36.91%)的患者接受过基因检测,52例(94.5%)的患者存在STK11突变,其中64.52%系蛋白截断突变,但在癌症和癌前病变发病率及发病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胚系突变遍布整个基因,但未发现位于非编码的9号外显子(E9)上的突变,突变发生率最高为E7(25.81%)。本研究中,无亲缘关系的患者携带相同突变,其发病年龄和疾病谱完全不同。因妇科肿瘤接受手术的患者中,1/3出现了女性生殖道多部位同步胃型黏液性病变(synchronous mucinous metaplasia and neoplasi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SMMN-FGT)。GAS患者中不到一半的患者得到了及时干预和规范化手术治疗,73.33%的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40%的患者术前完成生育,0例接受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结论:本研究聚焦中国PJS女性妇科临床表现及相关诊治现状,发现子宫异常出血、阴道排液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存在于一半的PJS女性中,发生年龄显著左移。蛋白截断突变作为队列中主要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无相关性,并不影响其癌症风险及发病年龄。携带相同突变的无亲缘关系女性疾病发生情况完全不同,证明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PJS患者的疾病外显率。中国PJS女性群体未建立起遗传咨询和妇科健康筛查意识,基因检测普及度低,不到一半罹患妇科肿瘤的患者接受标准手术和辅助治疗。罹患妇科肿瘤的PJS患者普遍生育率低,极少接受PGT。这主要由于临床对于PJS的认知度局限,遗传咨询普及度低,干预不及时,使得PJS患者,尤其罹患妇科肿瘤的PJS女性患者失去了优生优育的机会。
    • 孙鑫鑫; 郝希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合并肠套叠的临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个月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市南院区收治的2例黑斑息肉综合征合并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均行急症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均出现术后复套并再次行手术治疗,再次手术中均出现迟发性肠坏死。结论: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对术中可扪及的息肉及已经缺血即使恢复的肠段应及时给予切除。
    • 罗明旺; 张兆祺; 卫媛; 闫文帝; 严东旺
    • 摘要: 患者女性,16岁,因"反复下腹痛1年,复发伴加重10d"就诊.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口唇有散在点状黑斑,直径1~4 mm,界限清,不融合,压之不褪色;左上腹压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1.肠套叠;2.肠道多发息肉;3.黑斑息肉综合征可能性大"收治入院.入院后行剖腹探查+十二指肠、空肠息肉切除术,术后明确诊断为黑斑息肉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具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家族遗传倾向三大典型特征.介绍该病例的临床资料可提高对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再认识,为后续同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减少紧急手术和短肠综合征的发生.
    • 王栋; 陈志萍; 史恒峰; 付冰杰; 储梦梅; 刘强光; 宋庆源; 唐慧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小肠造影(CTE)技术诊断和评估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优化方案.方法 选取确诊为PJS的12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行双能量CTE检查,重建最佳对比度图像定义为A组;最佳单能谱70 keV图像为B组;等效常规增强图像为C组.将消化道分为9段,记录每组各段直径>5 mm息肉的数量,测息肉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测量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中错构瘤息肉内平滑肌灶数量并与真实平扫对比.双盲法主观评分各组息肉内罪犯血管清晰度、对恶变病灶肠壁的分界能力;测量恶变病灶肠周和正常肠周碘浓度;计算常规组、双期双能量组和动脉期双能量组的有效剂量(ED).结果 B组动脉期对直径>5 mm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且其罪犯血管清晰度评分及恶变病灶肠壁分界能力评分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动脉期息肉的SNR、CNR最大且与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期虚拟平扫对错构瘤内平滑肌灶明显高于静脉期(P<0.05);恶变灶肠周碘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肠周(P<0.05);动脉期双能量组与常规组和双期双能量组比较辐射剂量均较小.结论 PJS的双能量CTE使用优化方案是:免去CT平扫,动脉期使用双能量模式扫描,静脉期普通模式扫描;后处理时重建动脉期虚拟平扫、单能谱70 keV图像、最佳对比度图像和碘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