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
麦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10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致富天地、散文百家、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等;麦秆的相关文献由7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华平、洪枫、杨雪霞等。
麦秆
-研究学者
- 王华平
- 洪枫
- 杨雪霞
- 杨光
- 崔茂金
- 赵炜
- 李德芬
- 董向元
- 郭淑青
- 杨改河
- 不公告发明人
- 付坤
- 刘开拓
- 刘志明
- 刘明玉
- 吴婷婷
- 吴红艳
- 宫贵贞
- 张迎晨
- 徐吉成
- 曹张军
- 李婷
- 杨冬亚
- 杨华美
- 祝勇
- 翟睿
- 荣新山
- 邱凤仙
- 闫彩辉
- 马淇雨
- 于锋
- 任广鑫
- 刘丹
- 华蕾
- 吴晓娜
- 孙可伟
- 张秀梅
- 张鸣
- 彭淑荣
- 徐伟民
- 徐向群
- 曹拢财
- 杜明
- 王学斌
- 盛晨
- 胡银平
- 董英
- 谭厚章
- 陆仁书
- 陈时盛
-
-
袁超;
张鑫;
汤哲;
方汉章;
刘炎;
宫贵贞
-
-
摘要:
麦秆用盐酸进行酸解,探究了不同料液比及处理时间酸解后对麦秆酶解制备还原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料液比的增加,麦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保留率逐渐减少,木质素的脱除率逐渐增加,浸泡时间控制在60 min最佳。在80°C、浓度0.8 mol/L、浸泡60 min、料液比1∶100条件下预处理的麦秆,酶解后溶液中还原糖含量达5.7 g/L。
-
-
潘兴家;
王居飞;
李旭辉;
李骅;
田莉
-
-
摘要:
运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对3端口微波设备加热麦秆粉末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微波设备开启单个端口和多个端口组合对麦秆粉末升温的影响。对微波设备右侧端口、右侧和左侧端口开启、3端口共同开启的仿真加热情况进行验证,发现测温点的升温曲线与仿真一致。3个端口对麦秆粉末分别单独加热时,热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并且对物料的加热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当3个端口共同开启时,麦秆粉末的热点形状以及位置发生改变,并且热点中心区域的温度均出现下降。在相同功率下,单端口开启的平均升温速率均快于端口组合开启时的速率,左侧端口单独开启的平均升温速率最快,是后侧端口和左侧端口组合开启时的2倍以上。端口组合对于微波加热带来升温不均匀具有优化作用,平均温度梯度的波峰处降低约22.7%。从升温速率上考虑,应考虑采用单个大功率磁控管加热;从物料的受热均匀性上来说,可以考虑增加多个微波端口,以保证麦秆的受热均匀性。虽然能源损耗会加大,但在能源投入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提升麦秆受热的均匀性。
-
-
-
-
摘要:
大家好,我叫王博源,是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我和妈妈是《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忠实粉丝哦!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2021年第11期,里面有关于秸秆小屋的手工,我们也来动动手。妈妈问我,家里没有麦秆怎么办。这有何难!我们可以自己制作“麦秆”呀。不过,用纸卷麦秆好像没有那么容易,幸亏有妈妈的帮忙。
-
-
刘蕾;
任继巍;
刘鑫露;
郑兆娟;
李鑫;
欧阳嘉
-
-
摘要:
木质纤维原料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中木质素分子结构最为复杂,木质素的综合利用度成为木质纤维原料生物炼制商业化的瓶颈和关键.当前,我国商品木质素磺酸盐主要来源于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而源于生物炼制的木质素磺酸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却鲜有报道.我国是农业大国,麦秆资源丰富,笔者对亚硫酸氢镁预处理麦秆木质素磺酸盐进行了性质和应用初步研究.结果 表明:与市售商用木质素磺酸盐(CMLS)相比较,麦秆木质素磺酸盐(IELS)磺酸基团较高,酚羟基和羧基含量较低;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分别为3456 u和2842u,分子量分布均一;对于微晶纤维素的酶解有促进作用,添加1.0 g/L IELS,酶解48 h纤维素酶解得率达72.3%,较空白组提高了7.7%;添加质量浓度2.0 g/L的超滤麦秆木质素磺酸盐(UFLS)可使甲基咪草烟(IMM)颗粒表面Zeta电位降至-30.3 mV;质量浓度2.0 g/L的UFLS液滴在IMM压片表面接触角为72.38°,易于在疏水材料上铺展开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炼制来源木质素磺酸盐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
刘蕾;
任继巍;
刘鑫露;
郑兆娟;
李鑫;
欧阳嘉
-
-
摘要:
木质纤维原料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中木质素分子结构最为复杂,木质素的综合利用度成为木质纤维原料生物炼制商业化的瓶颈和关键。当前,我国商品木质素磺酸盐主要来源于亚硫酸盐制浆造纸废液,而源于生物炼制的木质素磺酸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却鲜有报道。我国是农业大国,麦秆资源丰富,笔者对亚硫酸氢镁预处理麦秆木质素磺酸盐进行了性质和应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市售商用木质素磺酸盐(CMLS)相比较,麦秆木质素磺酸盐(IELS)磺酸基团较高,酚羟基和羧基含量较低;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分别为3456 u和2842 u,分子量分布均一;对于微晶纤维素的酶解有促进作用,添加1.0 g/L IELS,酶解48 h纤维素酶解得率达72.3%,较空白组提高了7.7%;添加质量浓度2.0 g/L的超滤麦秆木质素磺酸盐(UFLS)可使甲基咪草烟(IMM)颗粒表面Zeta电位降至-30.3 mV;质量浓度2.0 g/L的UFLS液滴在IMM压片表面接触角为72.38°,易于在疏水材料上铺展开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炼制来源木质素磺酸盐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
王武生;
杨会民;
刘巧霞;
张月明;
王研;
郝婷;
黄勇
-
-
摘要:
目前将流化床反应器用于小麦秸秆中低温热解研究的报道较少.为此,自主搭建了进料量为5 kg/h的流化床反应器,并在400-550°C温度区间内,以氮气为载气,在反应压力(0.2 ±0.02) MPa(G)、气相表观停留时间(2±0.1)s的工况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小麦秸秆快速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 表明,热解所得液体收率在450°C左右出现极大值49.22%,且在该热解温度所得液体产物中的含水质量分数达到极小值31.27%.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半焦收率单调递减,热解气的收率单调递增,而焦油的收率先增加后减小且在450°C左右出现极大值33.83%.另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500°C条件下所得快速热解焦油进行了分析,该焦油脱水后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酚类34.94%,酮类30.01%,烃类5.56%,其他29.49%.可见,麦秆快速热解焦油具有水含量高、成分庞杂、氧含量高的特征.
-
-
-
-
摘要:
在古巴比伦时期,啤酒是一种未经过滤、苦涩、浑浊的饮料。为了避免喝到噂酒中的沉淀物,人们通常会用麦秆当吸管用。皇室贵族用麦秆有失身份,于是一根超长的24K纯金吸管诞生了,足以从王座伸到附近贮藏啤酒的大容器里。
-
-
翟睿;
郭大亮
-
-
摘要:
利用亚硫酸氢铵水溶液在高温条件下处理麦秆纤维,以促进亚硫酸钠水溶液对纤维酶解性能的改善,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表明:在亚硫酸氢铵用量4%(亚硫酸氢铵计,下同)、处理温度135°C、处理时间40 min(浸渍时间15 min,纤维浓度20%)的条件下,亚硫酸氢铵水溶液的处理效果最佳.在上述条件下,和仅经亚硫酸钠水溶液处理后纤维的性能相比,经亚硫酸氢铵和亚硫酸钠两段处理后纤维中木质素和木聚糖的含量显著降低,同时酶解葡聚糖含量和葡聚糖转化率提高约21%.
-
-
冯俣航;
翟睿;
周超瑜
-
-
摘要:
在本论文中,笔者利用亚硫酸氢铵水溶液在高温条件下处理麦秆纤维以求改善其酶解性能,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最佳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亚硫酸氢铵用量6%、处理温度140°C、处理时间60min(浸渍时间15min、纤维浓度20%)的条件下,该溶液对麦仟纤维酶解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在上述条件下,和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处理后的纤维相比,经亚硫酸氢铵水溶液处理后纤维中木质素和木聚糖的含量降低,同时酶解葡聚糖含量增加约11%。
-
-
冉薛伶;
曾瑞媛;
王燕子;
王彦博;
王晓娇;
任成杰;
杨改河;
任广鑫
-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添加量磁铁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厌氧发酵体系的影响,在发酵底物含固率为8%,麦秆为发酵原料,不同温度(20°C、25°C、30°C、35°C)下,向发酵瓶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磁铁粉(0、2、4、6、8g/L),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pH、碱度、甲烷产量、脱氢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表明,适量磁铁粉添加可以促进发酵系统的启动、增强系统稳定性,促进发酵产气.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为该试验最关键影响因子.动力学参数比较得出,麦秆在20°C、25°C、30°C和35°C进行厌氧发酵时,磁铁粉添加量分别为8、6、4、2 g/L可以使体系获得最好的发酵效率.
-
-
-
-
王学斌;
司纪朋;
谭厚章;
牛艳青;
徐通模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利用TG-MS技术,对麦秆和煤热解过程中N-S-Cl组份的析出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温度下的残余焦样用XRD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麦秆中含N组份(HCN,NH3,HNCO和CH3CN),含S组份(SO2,H2S和COS)和含Cl组份(HCl合Cl2)从200°C开始析出,而煤要到350°C以上。麦秆和煤热解过程中的含N组份主要是NH3和HNCO,但麦秆释放的含N产物中的NH3量明显高于HNCO;由于生物质中S含量很低,麦秆热解过程中仅检测到微量的COS,而煤热解则仅检测到H2S和SO2,其中H2S的生成温度区间为500°C-600°C,SO2的释放则分为三个阶段(300-500°C,500-600°C,1200-1450°C)。麦秆和煤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含Cl组份均为HCl和Cl2,并且Cl2的释放量远小于HCl,同时存在一临界温度800°C,该温度以上时麦秆中的KCl全部析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