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鱼道

鱼道

鱼道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93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水产、渔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51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红水河、长江科学院院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 第六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第七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研讨会等;鱼道的相关文献由2096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小涛、吴世勇、朱瑞晨等。

鱼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29.1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651 占比:69.55%

总计:936篇

鱼道—发文趋势图

鱼道

-研究学者

  • 石小涛
  • 吴世勇
  • 朱瑞晨
  • 姜宏军
  • 孙双科
  • 朱世洪
  • 戴会超
  • 柳海涛
  • 郑铁刚
  • 戎贵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朝建; 柘孝金; 刘惠
    • 摘要: 为实现高海拔峡谷地区过高坝长鱼道的安全快速施工,通过对鱼道布置及结构形式优化、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群精确安装及调平等技术措施,减小鱼道施工难度,提高钢管安装效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制梁吊装固定、池室导/隔板安装方法等进行创新,运用低温季节保温覆盖、边坡双重安全防护等手段,实现了鱼道快速施工,不断创新施工工艺、优化设计结构、优化施工方案是实现高海拔峡谷地区过高坝长鱼道安全快速施工的关键。
    • 李雷; 段会平; 李瞬旭燕
    • 摘要: 金沙水电站集鱼补水渠布置于机组尾水墩上,底板预制块长度长、体积大、重量重,运输、吊装及交叉作业安全风险高。原施工方案搭设满堂支撑架,高宽比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方案进行合理优化,采用底板分块预制、现浇连接的方式。实践表明:该方案可解决施工中吊装困难、安全风险大的难题。
    • 杨俊锋; 张菡
    • 摘要: 为了选择金沙水电站适用的过鱼设施,结合该水电站过鱼要求和工程特点,对目前5种主要过鱼设施:鱼道、仿自然通道、升鱼机、鱼闸、集运鱼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确定选择竖缝式鱼道作为金沙水电站过鱼设施。应用实践表明:金沙水电站鱼道过鱼效果良好,鱼类种类、数量满足前期设计目标。可供类似水电站过鱼设施建设参考借鉴。
    • 王晓; 廖冬芽; 俞立雄; 高雷; 段辛斌; 陈大庆; 苏云垓; 欧阳珊
    • 摘要: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鱼道是一项重要的生态补偿措施,研究鱼类游泳能力可为鱼道等过鱼设施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以四大家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在不同温度(10°C、15°C、20°C、25°C和30°C)梯度下的临界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在10°C~30°C温度范围内,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3.93±0.24~9.94±1.65)BL/s、(3.50±0.48~10.55±2.07)BL/s、(0.95±0.04~4.68±0.58)BL/s、(2.22±0.18~3.95±0.23)BL/s[BL为实验鱼的体长(cm)]。在水温为10°C~20°C范围内,四大家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基本表现为在20°C时达到最大值,随后趋于稳定,且20°C组四大家鱼游泳能力显著高于15°C组和10°C组,20°C组、25°C组和30°C组四大家鱼临界游泳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草鱼的游泳能力增加速度高于其他3种鱼。相同温度条件下,草鱼和青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相近,均极显著高于鲢和鳙(P<0.01)。当考虑过鱼对象为四大家鱼时,建议延长鱼道在夏季的开放时间,将鳙的临界游泳速度作为鱼道设计的主要依据。
    • 胡京川
    • 摘要: 介绍了玉林市龙云灌区蟠龙水库上、下坝址方案的详细布置。从节省投资、布置合理性、施工方便性等多角度对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为蟠龙水库选择合理的坝址,并推荐上坝址方案为执行方案。项目建成后,将统筹解决该区域的水资源问题。
    • 祝龙; 胡乔一; 王程; 王晓刚
    • 摘要: 根据枞阳枢纽仿自然鱼道的工程特点以及过鱼需要,建立了连续弯道布置下鱼道池室三维概化紊流数学模型,提出了仿自然鱼道水流条件优化思路,通过5种方案的逐步改进,对池室内水流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到了满足要求的鱼道池室结构布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受各因素综合影响,仿自然鱼道池室流态极其复杂,通过增大竖缝偏心距,延长主流绕流路径,减小竖缝宽度,增大局部阻力,缩短池长,增大阻力等措施可降低鱼道池室流速,同时应控制主流弯曲度,避免上下池室竖缝中心线偏离过大,引起流态紊乱。推荐鱼道布置型式下,沿程隔墙竖缝区域最大流速基本能够控制在0.7~0.9 m/s,池室内主流明确,流态良好,基本满足鱼类上溯需求,相关研究方法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吕春玮; 韩雷; 王正君; 赵兴龙; 叶昆河
    • 摘要: 鱼道身为一种生态弥补工程,会恢复河流的连续性。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鱼道的基本情况、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并从鱼道的结构类型、鱼类的游泳能力、鱼道的水利特性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叙述,并对目前鱼道的研究中的不足提供建议。
    • 金瑶; 王翔; 陶江平; 胡望斌
    • 摘要: 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遥测作为一种射频识别和电磁感应相结合的技术,是开展鱼类行为学原位观测的一项重要手段。采用该技术进行鱼道过鱼效率评估,需解决该技术监测有效性及鱼类洄游轨迹量化分析等问题。该研究以大渡河安谷竖缝式鱼道为试验案例,以该水域的优势物种(白甲鱼和唇?)为试验对象,试验鱼的全长范围为9.70~26.60 cm,均值为(15.79±3.58 cm)。基于HDX(Half Duplex)半双工PIT标记遥测系统的构建,试验鱼PIT标记的腹腔植入,开展了2种标记试验鱼在鱼道6个典型监测断面的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鱼道过鱼效率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标记试验鱼成活率为79.17%,放流的169尾标记试验鱼,有81尾进入鱼道,14尾完全游出了鱼道。其中白甲鱼通过鱼道的经历时长为1.46~17.38 h;唇?通过鱼道的经历时长为11.5~162.38 h。2种试验鱼均在鱼道转弯池室停留的时间最长,触发频次最高。此外,2种标记试验鱼在鱼道不同监测断面的通过效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鱼道的入口效率和过鱼效率分别为47.93%和8.28%。该研究可为国内过鱼设施过鱼效率量化及鱼类行为学原位观测提供技术参考。
    • 单承康; 金志军; 马卫忠; 石小涛; 沈鹏; 张亚杰
    • 摘要: 为分析中国过鱼设施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从研究主体分布、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过鱼设施研究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科研团队;过鱼设施研究主要围绕过鱼设施水力条件数值模拟、过鱼设施物理模型试验以及基于鱼类游泳能力来开展过鱼设施水力特性适宜性研究和鱼道设计,各研究主题具有关联、重叠、交叉等特点。同时,提出鱼类上溯游泳行为、进口诱集鱼、鱼类下行、过鱼设施补建改建、过鱼设施效果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等未来重点研究内容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 赵国安; 沈春颖; 徐一民; 苟超; 李镇旭; 龚兴勇
    • 摘要: 河流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鱼道是解决大坝诸多生态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学者们通过物理模型实验以及数值仿真技术对鱼道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诸多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水体内部的湍动对上溯鱼类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而至今为止湍流流场对鱼类游泳特性的影响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对近些年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研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对鱼道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