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铁路基

高铁路基

高铁路基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3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85148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建筑技术开发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第九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 、2016年福建省科协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交通运输分会场等;高铁路基的相关文献由52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国堂、蒋金洋、杨长卫等。

高铁路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5148 占比:99.98%

总计:385244篇

高铁路基—发文趋势图

高铁路基

-研究学者

  • 赵国堂
  • 蒋金洋
  • 杨长卫
  • 佘伟
  • 宋绪国
  • 岳祖润
  • 潘利
  • 郭帅杰
  • 彭勃
  • 童心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岳祖润; 介少龙
    • 摘要: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路基跨软弱土分布广泛,且由于施工、封闭措施、微地貌排水等原因,易造成路基软化,产生沉降病害,降低高速铁路的运营效益。因此,在对路基进行注浆加固整治中,为避免造成轨道几何尺寸超限,必须构建高精度、实时在线的空间线路平顺性监测技术,为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注浆加固提供技术保障。研究结论:(1)Leica TS15自动监测系统配合微型精密棱镜在对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进行实时误差修正后,其三维精度满足全天候监测要求,可控制在±0.5 mm以内;(2)室内极限风压风洞试验和现场测试均验证了微型精密棱镜在钢轨轨腰和轨道板侧面安装的安全性与适用性,且不影响高铁列车正常运行;(3)自动监测系统能耗测试表明,结合新能源+物联网技术,可实现高铁路基注浆加固过程中自动连续监测,其精度、操作性、稳定性均能满足运营线路要求;(4)本文研究技术在运营高速铁路其他类似工况中具有参考价值。
    • 张彦明
    • 摘要: 本文结合已有的高速铁路路基防排水措施,分析了沿海及河道地区和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防排水设施存在的病害以及出现病害的机理,进一步分析防排水设施不良造成的路基工程质量病害及其形成机理,最后给出了高速铁路路基防排水处理的几点建议,以及沿海地区路堑边坡隔水桩防腐措施。
    • 董连成; 王昊玉; 高瑞; 程江东
    • 摘要: 为了探究哈尔滨季冻区高铁路基冻胀受气态水迁移驱动的影响,依据“锅盖效应”和土水势理论,分析不同含水率下路基在温度势和基质势驱动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总含水率低于15%时,基质势驱动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量可达0.13%,温度势驱动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量为0.26%,基质势驱动与温度势驱动共同作用;总含水率高于15%时,基质势驱动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量可达1.32%;温度势驱动作用下的气态水迁移量为4.88%,温度势驱动起主导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下,路基冻胀受温度势的驱动更为明显。
    • 魏冠军; 梁斌; 戴嵩; 张幸; 王瀚弘
    • 摘要: 高铁路基的冻胀变形是季节性冻土区高铁建设和安全运营面临的重大问题,有效的路基冻胀变形预测可以为路基冻胀灾害防治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提高对高铁路基冻胀变形的预测能力,首先建立非等间距回归模型与基于幂函数改进的非等间距灰色模型,其次通过马尔科夫算法修正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两种修正预测模型进行最优权组合。利用组合模型、非等间距灰色模型、非等间距回归模型对两个工程实例中冻胀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对三种模型拟合、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利用组合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离散程度低、差异性小,可为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冻胀变形监测提供有效参考。
    • 李厚荣
    • 摘要: 上海机场线一号风井及明挖区间深基坑长距离并行既有高速铁路,最大开挖深度25.5 m,基坑外边缘距高铁路基坡脚最近仅10.6 m。基于基坑变形、土体位移及既有高铁变形等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在多种防护加固措施下基坑变形规律及对既有高铁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超厚地连墙对基坑变形控制效果有显著提升,1.5 m厚的地连墙水平变形最大值相较于1.2 m厚的地连墙最多可减小约38.2%;(2)过大的伺服钢支撑轴力会引起基坑外地表土体隆起,需合理设置;(3)超厚地连墙、隔离桩和超高压旋喷桩等防护加固措施对高铁路基可起到较好保护效果,有效保障高铁运营安全。
    • 卫来贵; 王佳琦; 张敬雷
    • 摘要: 依托长期从事铁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实践,根据国内各类土工格栅的技术质量标准、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分析土工格栅在高铁路基中的应用情况及其质量管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工格栅在高铁路基中的选用原则、质量管控要点及修改完善相关标准建议。
    • 崔宏环; 闫利; 赵嘉
    • 摘要: 为了研究高铁路基改良粗颗粒填料的冻融特性,采用粗粒土单向冻融试验装置开展高铁路基改良填料单向冻融试验。研究改良填料在冻融过程中受改良剂种类和改良剂掺量等因素影响,其内部温度、水分迁移、水分重分布和冻胀变形的变化规律,分析采用水泥和水泥粉煤灰改良后的粗颗粒填料的冻胀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向冻结过程中,通过填料内部冻结深度变化可将填料冻结过程分为快速冻结、缓慢冻结和稳定冻结3个阶段,填料内部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变化滞后于顶板温度变化;粉煤灰的掺入对水泥改良填料内部温度变化过程影响较小,但会减小填料的冻结深度;外部环境形成的温度梯度是填料内部水分迁移的驱动因素,2类填料冻结过程中内部水分向冻结锋面产生迁移,3次冻融循环后,冻结锋面所处深度含水率最高,距离冻结锋面越远,水分迁移作用越弱,体积含水率波动范围越小;水泥粉煤灰填料的毛细作用会导致填料持水能力增强,致使水泥粉煤灰填料在冻融过程中水分重分布现象较弱;2类改良后的填料均属于不冻胀类材料,其最大冻胀率均未出现在第1次冻结过程中,粉煤灰颗粒的存在会增大填料的冻胀敏感性,导致水泥粉煤灰填料的冻胀变形量高于水泥改良填料,且粉煤灰掺量越大,填料冻胀变形量越大。
    • 梁斌; 魏冠军; 张幸; 张沛
    • 摘要: 由于传统灰色模型在预测波动性较大的数据时精度不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GM-Markov预测模型。利用非等间距加权矩阵与无偏优化对灰色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原始序列的动态更新实现模型的参数更新,在此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残差修正,得到改进动态GM-Markov预测模型。利用某高铁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将改进的动态GM-Markov模型预测结果与灰色以及非等间距无偏灰色模型、最优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动态GM-Markov模型对于波动性较大的冻胀变形可以取得较好预测效果,提高了预测精度与稳定性。
    • 李建强
    • 摘要: CFG桩全称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碎石与粉煤灰等材料加水拌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可变强度桩,充分利用了桩间土承载力共同作用,可以将荷载传递至深层地基,在高铁路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及经济效果.因此,本文对高铁路基施工中CFG桩试桩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 董连成; 王昊玉
    • 摘要: 为了解决高铁路基含水率较低且远离地下水发生冻胀的问题,通过分析锅盖效应理论,提出双侧补水夹层冻胀模型,基于达西渗流方程与热传导理论,构建符合高铁无砟铁路路基实际运营的二维水热汽耦合方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5.4内置的PDE二次开发模块求解了该方程.结果表明:在温度梯度的影响下,两布一膜土工布上部含水量可达35%,混凝土面层下部含水率可达37%;气态水在顶部的含水率略高于液态水在土工布上的含水率,与哈牡高铁实际工程冻胀数据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可以指导无砟铁路高铁的安全运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