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量与品质

产量与品质

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36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专利文献24973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农技推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文献由12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守军、侯扶江、刘燕等。

产量与品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70%

专利文献>

论文:24973 占比:99.30%

总计:25149篇

产量与品质—发文趋势图

产量与品质

-研究学者

  • 杨守军
  • 侯扶江
  • 刘燕
  • 张忠兰
  • 李桥旺
  • 贾存勤
  • 贾存奎
  • 陈小娟
  • 严根土
  • 倪铖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志坚
    • 摘要: 云南省芒市有着悠久的冬瓜种植历史,冬瓜表皮光滑、肉质致密、口感好、耐储存。近年来,随着冬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冬瓜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提升冬瓜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推广应用冬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志文; 王应涛; 杨庆
    • 摘要: 施肥作为葡萄种植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葡萄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施肥是确保葡萄又好又快生长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葡萄施肥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机肥使用量少,而化学肥料应用频率高,导致土壤污染。过量施加氮肥会导致葡萄营养不均衡,对其产量、颜色与品质都有一定影响。过于重视根系追肥,没有重视叶面施肥,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与品质。文章主要针对葡萄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展开探究。
    • 曹新丽
    • 摘要: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储备与民心稳定。河南是农业大省,小麦的丰歉在全国粮食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小麦白穗逐渐增加,给农民朋友带来难题,也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现把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希望能够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小麦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
    • 李春俭; 王正; 张福锁
    • 摘要: 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但长期以来忽视施用镁肥的现象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2016年9月由德国钾盐集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共建了国际镁营养研究所,进行植物镁营养基础研究;并在2017年建立了全国镁营养研究协作网,在全国连续开展施肥量调查、土壤取样以及大面积的镁肥田间试验和推广示范。1)调研结果显示,作物尤其是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生产中的氮磷钾肥投入量过高,但是大部分农户在生产中没有施用镁肥。在仅有少数施用镁肥的农户中,镁肥平均用量不足磷肥用量的10%。2)我国土壤交换性镁浓度平均为160.5 mg·kg^(-1),南、北方平均值分别为94.3、393.0 mg·kg^(-1)。我国45.3%的土壤严重缺镁(720 mg·kg^(-1))的比例仅有4.0%和3.0%。3)优化氮磷钾施肥量不减产,还会增产;在优化氮磷钾投入基础上施用镁肥能够进一步增产,平均达到7.8%(n=110),同时还能提高品质。施镁不仅在南方缺镁地区的增产提质效果明显,在土壤交换性镁浓度较高的北方地区也有很好的效果。总之,我国超过63%的土壤缺镁或严重缺镁(<120 mg·kg^(-1)),但生产中普遍忽视镁肥的施用。施用镁肥能够增产,且对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增产幅度大于粮食作物,还能提高不同经济作物的外在和内在品质,说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增施镁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文大成; 黄明进; 罗影子; 杨秋悦; 杨洋; 罗春丽; 邓帮强
    • 摘要: 铁皮石斛是贵州道地药材截至2020年12月底贵州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面积超过5333.3hm;(平均以45600丛计为1hm;),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铜仁和遵义等河谷温润区域,因其产地立体气候多样和栽培模式不同,对铁皮石斛生长及其品质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分析了贵州不同产地及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和多糖、蛋白质、浸出物等物质组分含量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农艺性状指标及品质差异显著产自黔东南锦屏的铁皮石斛多糖(34.3 3±3.04)%、浸出物(10.59±0.34)%含量较高,农艺性状表现较优;产自黔西南贞丰县的铁皮石斛蛋白质含量达到(7.33±0.21)%;搭架和附树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多糖(37.35±7.475)%、浸出物(11.89±0.75)%及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综合品质最佳,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为附栗树栽培达到(7.55±0.53)%。因此在贵州推广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时应优先选择光照条件较好(具适当遮阴度)的温润环境,遮阴度太高不利于铁皮石斛品质形成,搭架、附树和附石等是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的最佳方式。
    • 张靖; 刘强; 谢忠清; 赵玺; 张亚萍; 周彦芳; 施志国; 张英英
    • 摘要: 为提高河西绿洲灌区甜叶菊品质,以甜叶菊品种谱星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在氮、钾肥相同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水平柠檬酸(15,30和45 kg·hm^(-2))与磷肥(45和90 kg·hm^(-2))互作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甜叶菊产量和品质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柠檬酸的施用对土壤pH影响的差异不显著。柠檬酸的施用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全盐量,且浓度越大影响越显著。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在柠檬酸与磷肥互作下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速效钾含量随着柠檬酸的增施,整体呈现降低趋势。柠檬酸与磷肥互作,均能显著促进甜叶菊叶片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叶片干物质积累明显,产量显著增加,最高达5367.60 kg·hm^(-2),相对增产49.9%,最高净收益为3.50万元·hm^(-2),较CK处理增收2.39万元·hm^(-2)。适宜的柠檬酸与磷肥配比,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甜叶菊叶片中总苷以及各主要类别的糖苷含量的增加,总苷量最高可达13.78%。土壤全盐与甜叶菊产量和品质呈负相关,土壤养分与甜叶菊产量和品质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该区在常规肥料的基础上施用一定量的柠檬酸,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提高甜叶菊产量及品质。
    • 侯晓健; 杜常荣; 张光弟; 何胜娟; 张浩宇
    • 摘要: 为探究宁夏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内不同位置光分布特点及其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维多利亚’两个鲜食品种为试材,调查了走道杆、中杆、下风口3个位置的光质特征及其果实产量、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的含量。从7:00到19:00,光照强度、叶绿素a加权辐照度、叶绿素b加权辐照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日光温室内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的光质强度均为中杆>下风口>走道杆。从产量来看,在走道杆、中杆、下风口3个位点‘巨玫瑰’平均株产分别为1.38、1.75、2.30 kg,差异极显著;‘维多利亚’平均株产分别为1.45、1.90、1.80 kg,无显著差异。从果实品质来看,‘巨玫瑰’在下风口处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05.9 mg·kg^(-1)、12.05%、6.99%,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维多利亚’在中杆定植处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07.3 mg·kg^(-1)、10.35%、5.35%,可滴定酸最低,为0.37%。‘巨玫瑰’在下风口定植处品质与产量达到最佳,‘维多利亚’在中杆定植处品质与产量达到最佳。
    • 刘雁征; 周云鹏; 和婧; 匡乃昆; 陈伟杰; 徐飞鹏
    • 摘要: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调、土壤板结等退化问题。引发的根区氧气含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设施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加氧灌溉通过向灌溉水中掺入空气或氧气,以直接向作物根区输氧的形式提高根际氧气含量,从而实现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升。纳米气泡作为一种高效加氧方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关于纳米气泡产生方法、表征手段、在水处理以及矿石浮选方面的应用等已经被竞相报道,然而对于纳米气泡在农业领域的效果与应用还鲜有概述。综述聚焦于纳米气泡特性,以及纳米气泡灌溉对设施作物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纳米气泡在设施农业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纳米气泡在农业领域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 于亚楠; 邬海燕; 王盼星; 丁明月; 马行聪; 姜斯琪; 蔡枫; 沈其荣; 陈巍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滨海盐土种植体系下,2种木霉生物有机肥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对甘蓝产量、结球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绿宝石”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设计8个处理:不施肥对照(CON)、100%化肥(CF)、3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70%化肥、6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40%化肥、10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无化肥),其中木霉生物有机肥分2种,分别由贵州木霉T.guizhouense NJAU 4742和滩涂木霉T.arenarium 1A131菌株制成。施肥处理间总氮、总磷和总钾养分均等。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60%木霉生物有机肥+40%的化肥处理,相比于CON和CF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蓝的地上部鲜物质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根系生物量,且30%和60%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P<0.05)。同时,田间试验表明,相对于其他处理,6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40%化肥处理对甘蓝产量的提高和结球品质的改善(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提高,硝酸盐含量降低)效果最为显著(P<0.05)。综上,在滨海盐土甘蓝种植体系中,60%的木霉生物有机肥与40%化肥配施为最优配比。该施肥模式下,甘蓝根系生长发育最佳;且与通过施肥引入的养分相比,功能菌木霉在该生物效应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 张锦强; 苏学德; 李鹏程; 杨湘; 李铭; 郭绍杰
    •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日光温室内夏黑葡萄第一熟和第二熟两个时期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两茬果的果实产量和品质差异性。【结果】夏黑葡萄整个生育期内,第二熟温室内温度整体上要高于第一熟,而且第二熟整个生育期内温度日均值在10°C以上;第一熟与第二熟温室内温度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第一熟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之前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幅度大,而第二熟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之后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昼夜温差值在开花期和果实转色期差值最明显,在开花期,第一熟温室内昼夜温差均值比第二熟昼夜温差均值高58.1%。在果实转色期,第二熟温室内昼夜温差均值相较于第一熟昼夜温差均值高46.3%;第一熟果实单粒重、单穗重、单产均高于第二熟,但商品果率较第二熟低5个百分点。【结论】温室内日均温变化和昼夜温差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但各生育期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第二熟时温室内温度对果实生长和品质形成的适宜性要好于第一熟,商品果率高。但受树体营养、光照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第一熟果在产量上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