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结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1060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健康之路、中国保健、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第二届全国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等;髋关节结核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德森、张文、李冰梅等。

髋关节结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060 占比:99.86%

总计:61146篇

髋关节结核—发文趋势图

髋关节结核

-研究学者

  • 张德森
  • 张文
  • 李冰梅
  • 李继峰
  • 林羽
  • 谷诚
  • 丁慧勇2
  • 乔仲章
  • 于景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冉学军; 张科; 余江; 胡兆洋; 覃勇志; 王芳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采用THA治疗23例髋关节结核患者。术前和术后均给予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方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21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多次发生髋关节脱位,经治疗后未再发生;1例因未遵医嘱规范抗结核治疗,2年后结核复发伴骨破坏导致假体松动,行假体取出术。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77~95(91.0±4.0)分,其中优19例,良2例,可2例,明显高于术前的21~57(41.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或有轻微疼痛、功能良好。结论THA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有效治疗手段。规范有效地抗结核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金属髋臼杯的牢固安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 兰香谋
    • 摘要: 目的:对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实施髋关节融合术,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实施髋关节融合术,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行克氏针固定,对照组37例行重建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63%,与对照组16.22%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关节融合术用于晚期髋关节结核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李继峰
    • 摘要: 目的:分析髋关节结核在影像学中基本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CT、MRI、X线检查结果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在采用X线、CT、MRI仪器对1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进行检查时,发现在不同的仪器设备特征表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于早期髋关节结核具有良好诊断效果的是MRI.结论:针对于髋关节结核患者来说,依照基本的临床表现,在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作用下,能够及时做出合理诊断,对于早期髋关节结核具有良好诊断效果的是MRI,体现出较强的敏感性.
    • 李继峰
    • 摘要: 目的:分析髋关节结核在影像学中基本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CT、MRI、X线检查结果进行了客观评价。结果:在采用X线、CT、MRI仪器对1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进行检查时,发现在不同的仪器设备特征表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于早期髋关节结核具有良好诊断效果的是MRI。结论:针对于髋关节结核患者来说,依照基本的临床表现,在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作用下,能够及时做出合理诊断,对于早期髋关节结核具有良好诊断效果的是MRI,体现出较强的敏感性。
    • 王玉美
    •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髋关节结核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行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照IMB,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完成度、满意度、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康复训练完成度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Harris总评分、疼痛、功能及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可增强髋关节结核术后患者的康复实践力,优化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 王艳; 董白石; 王宇彪; 李秋红; 赵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结核误诊的原因。方法30例髋关节结核患者被临床误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6例,均行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观察其误诊的原因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3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最早4例至随访结束8.5年,未复发。术后4例伤口在2个月内延期愈合,4例合并窦道者6个月闭合痊愈,6例股骨头头颈部不规则吸收。患者均未做关节固定术,术后2个月由患肢适当制动,3个月后或结核静止稳定后,开始适当活动进行功能练习。除8例股骨头破坏、吸收较重负重能力较差,髋关节屈曲40~60°,余患者屈髋均>80°,步态稍有异常。结论髋关节结核要早期诊断,以免误诊,延期治疗,病情加重给后期治疗带来一定难度,丧失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髋关节功能丧失,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 余焱楚
    • 摘要: 目的:综述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3例髋关节结核行全款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前、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患者的体位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张兴睿1; 丁慧勇2
    • 摘要: 目的骨水泥与生物固定用于髋关节结核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54例髋关节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生物固定组与骨水泥组,每组27例。生物固定组给予生物固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组给予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生物固定组术中出血量(147.68±30.21)ml少于骨水泥组,手术时间(41.96±6.89)d短于骨水泥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固定组优良率85.19%高于骨水泥组59.2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丽娟
    • 摘要: 浙江杭州 江女士 我今年46岁了,1年多前发现下身无端出血,偶尔小便时也会带血,因为出血不多,也不痛,就没有去医院。直到2个月前,我突然腰酸、肚子胀痛,去医院一检查,居然得了宫颈癌。宫颈癌可以治好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