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折固定术,髓内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9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2篇、专利文献495931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中国骨伤、医学临床研究、临床骨科杂志等; 骨折固定术,髓内的相关文献由343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满宜、张英泽、刘智等。

骨折固定术,髓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2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495931 占比:99.80%

总计:496903篇

骨折固定术,髓内—发文趋势图

骨折固定术,髓内

-研究学者

  • 王满宜
  • 张英泽
  • 刘智
  • 张堃
  • 任继鑫
  • 吴希瑞
  • 孙天胜
  • 孙林
  • 张建政
  • 张长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路军; 徐伟; 王自鸿; 彭明学; 张建中
    • 摘要: 目的 探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tibiotalocalcaneal arthrodesis,TTCA)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行TTCA治疗17例距骨周围病变患者.男5例,女12例.年龄27~65岁,平均43.5岁.踝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距骨缺血坏死5例,马蹄内翻足4例,其它固定方式踝关节融合失败1例.通过体格检查、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及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36~63个月,平均43.1个月.1例出现伤口周围皮下血肿,1例出现远端锁钉局部刺激症状,1例出现髓内钉应力骨折,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4.65±13.37)分,术后1年(68.35±4.02)分,术后2年(80.35±5.37)分,术后3年(80.53±6.25)分.术前、术后1年、术后1~2年AOFAS后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3年AOFAS后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定型后足融合髓内钉是行TTC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黄晨; 廖冬发; 任亚明; 龚凯; 谢美明; 徐伟; 郑伟
    • 摘要: 目的 比较采用单枚和双枚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手术过程及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本研究共纳入29例,双针组(n=15)采用2枚1.2 mm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单针组(n=14)采用1枚1.5 mm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术后均采用石膏制动2周.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4周、8周、6个月复查,了解骨折复位有无丢失,测量全手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Quick-DASH问卷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术后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单针组(1.37±0.21)分,双针组(1.42±0.7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DASH评分:单针组(10.32±3.27)分,双针组为(11.46±2.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1).手指握力(与健侧比较):单针组(87.23±7.91)%,双针组(84.61±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掌指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单针组伸直(95.46±3.24)%屈曲(91.23±4.78)%,双针组伸直(96.11±2.31)%屈曲(89.97±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术后6个月,VAS评分:单针组(0.91±0.07)分,双针组为(0.89±0.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9).DASH评分:单针组(3.83±1.03)分,双针组(4.47±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手指握力(与健侧比较):单针组(92.91±3.97)%,双针组(91.75±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掌指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单针组伸直(99.11±0.94)%,屈曲(97.78±1.02)%,双针组伸直(99.35±0.05)%,屈曲(96.89±0.0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7).具有较大差异的是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单针组平均10.06 min,双针组平均为18.95 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单组(9±3)次,双针组(17±5)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枚和双枚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不同的是采用较粗的单枚克氏针相比于较细的双枚克氏针手术操作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
    • 王攀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钢板组和PFNA组各46例.钢板组给予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PFNA组给予PFNA治疗.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60.48±8.62)min比(86.32±9.73)min]、手术切口[(6.73±1.71)cm比(13.27±2.38)cm]、术中出血量[(65.83±11.49)mL比(182.48±29.26)mL]均低于钢板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距重建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两者相比较,PFNA具有更好的微创效果,而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可通过股骨距重建可减少头切割的发生,两者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合理选择.
    • 刘苏; 李笑笑; 吕雪莉; 蒋振菲; 聂心蕊
    •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指导镇痛对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PFNA的老年患者接受SPI指导镇痛或依据心率血压指导镇痛,分为SPI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心率和血压值、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苏醒时长、拔管后1 min、出恢复室时疼痛评分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PI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评分更高[(129.57±34.28)分vs.(153.07±33.58)分]、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更少[(1.29±1.13)mg vs.(0.63±0.18)mg]、全身麻醉苏醒时长更短[(17.93±6.26)min vs.(13.63±3.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指导镇痛可改善老年患者PFNA术后24 h恢复质量.
    • 于大鹏; 孙卫强; 张峻玮; 聂伟志; 初海滨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精准引导在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TEN)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急诊创伤科术中在超声精准引导下进行骨折闭合复位TEN固定治疗的40例新鲜锁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52.1岁;左侧27例,右侧13例.观测术中骨折端复位固定情况,规避锁骨下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腔等医源性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进行闭合复位TEN固定手术,手术时间20~56 min,平均36 min;出血量10~35 mL,平均22 mL.均未造成锁骨下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腔损伤.40例患者术后获4~6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及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良好,Neer评分为85~95分,平均93.1分.结论 术中超声精准引导下闭合复位TEN固定技术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手段,可提升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 赵晓涛; 张殿英; 郁凯; 张晓萌
    •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48例,女220例;年龄为44-93岁,平均74.6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稳定组424例,骨折AO分型为31-A1型、31-A2.1型;不稳定组144例,骨折AO分型为31-A2.2型、31-A2.3型、31-A3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失效率及患髋功能等.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共有19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失效原因:螺旋刀片退出13例,股骨颈短缩17例,髋内翻畸形14例,螺旋刀片切出14例.稳定组患者的失效率为1.2% (5/424),显著低于不稳定组患者[9.7% (14/14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98 (95,100)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患者[84 (82,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 =7.283,95%CI:1.626 ~32.623,P=0.009)和不稳定型骨折(OR =11.607,95% CI:4.039~33.355,P<0.001)是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固定失效率较高,固定后形成杠杆样结构,需由内固定物承受主要应力,杠杆支点位于髓腔内内固定成角部位,负重侧力臂长,失效率高.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需较长的免负重时间.
    • 裴保安; 段姗姗; 贾庆运; 訾金花; 吴立生; 陈允震
    • 摘要: 目的 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稳定性的X线三柱评分标准,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3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61例,女217例;年龄为60~ 97岁,平均72.5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09例,31-A2型188例,31-A3型81例.内固定术后即刻行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稳定性评估采用自行制定的三柱评分标准:内侧柱4分,中间柱2分,外侧柱2分;单柱满分为柱稳定,三柱均稳定为优,二柱稳定为良,一柱稳定为可,三柱均不稳定为差.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优者早期完全负重,良者早期部分负重,可或差者早期禁止负重.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内固定失效率等,并计算内固定失效与术后X线三柱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378例患者术后获6 ~ 24个月(平均10.4个月)随访.365例患者骨折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3~7个月);内固定失效13例,失效率为3.4%(13/378).术后X线三柱评分标准评定为优的129例患者无一例失效;193例评定为良的患者中,4例失效;56例评定为可的患者中,9例失效.内固定失效与术后X线三柱评分密切相关(r=-0.986,P=0.006),与柱稳定密切相关(r=-1.000,P=0.033). 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X线三柱评分标准能够准确反映骨折的稳定性,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及判断预后.
    • 马洪; 沈钊雄; 郭跃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12~17岁,平均14岁;左侧13例,右侧17例.手术均采用髓内钉固定:12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固定,18例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患者末次随访时健侧与患侧的下肢长度、颈干角、股骨颈最宽径、关节面转子间距离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18例闭合复位和12例切开复位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153.2、238.0 mL,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0.5、91.5 min,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分别为1.5、3.0d.30例患者术后获12 ~41个月(平均20.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双下肢长度不等长,但差值<1 cm.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息侧颈干角、股骨颈最宽径、关节面转子间距离、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133.4°±2.3°、(29.3 ±4.2)mm、(27.1 ±6.3)mm、(96.4±3.6)分],与健侧[132.4°±3.5°、(30.2±3.6) mm、(26.4±6.8)mm、(95.6±4.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内钉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干骨折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对股骨近端发育影响小.
    • 樊晓磊; 王健; 张德华; 毛峰; 廖燚
    • 摘要: 目的 探讨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11例明显移位的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术后随访患侧、健侧第五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抓握力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7.1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1.1)个月.患侧第五掌骨背侧成角畸形从术前(44.5±2.6)°显著降至术后(15.7±2.5)°(P<0.001).术后第五掌骨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患侧(87.9±2.4)°与健侧(88.5±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术后VAS为0~2分,平均(0.18±0.60)分.患侧抓握力为健侧的85%~101%,平均(91.5±4.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移位、功能障碍、畸形以及掌骨头坏死.本组中1例患者出现骨骺板提前闭合,但未发生肢体短缩和成角畸形.结论 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方法治疗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术后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该术式虽存在潜在的生长板损伤风险,对于骨骺板接近闭合的青少年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 田晋; 林庆荣; 王磊; 胡岩君; 王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髓内钉结合骨水泥修复肿瘤切除术后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黔南州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例接受保肢手术治疗术后存留节段性骨缺损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1 ~55岁,平均35.4岁;切除肿瘤病灶后骨缺损长度6~21 cm,平均12.3 cm;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评分(KPS)均小于50分.其中3例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加骨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2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加骨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2例因缺损21 cm、13 cm予钢板及外固定支架辅助固定.记录患者切除后缺损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PS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 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 ~ 225 min(平均154.2 min),术中出血量300 ~ 500 mL(平均为382 mL).5例患者随访6~ 28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1例28分,2例23分,2例21分,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1~6分,平均3.6分;术后KPS评分60~80分,平均72分.结论 采用髓内钉结合骨水泥填充技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近期疗效满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