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殖细胞瘤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75588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母婴世界、全科护理、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首届全国中医肿瘤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等;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母义明、康静波、张军等。
颅内生殖细胞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5588篇
占比:99.97%
总计:275678篇
颅内生殖细胞瘤
-研究学者
- 母义明
- 康静波
- 张军
- 窦京涛
- 聂青
- 贾海威
- 赵向飞
- 匡远深
- 周平
- 姜炜
- 左秀玲
- 张文学
- 方立浩
- 李江源
- 涂青松
- 潘长玉
- 王军
- 罗世祺
- 谷伟军
- 赵志刚
- 陆菊明
- 陈若平
- 韩磊
- Gottschling
- Graf
- Meyer
- N.
- S.
- 严炎
- 严红玲
- 么喜存
- 乔琳
- 于如同
- 于洪升
- 于青
- 从征
- 代英杰
- 伯颖
- 何丽
- 何池泉
- 余云湖
- 修霞
- 全冠民
- 关建中
- 关鸿志
- 冯守信
- 冯春国
- 冯瑾
- 冯金环
- 凤香清
-
-
赵嘉澍;
梅升辉;
王睿韬;
路瑆;
刘宇;
赵志刚
-
-
摘要: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延迟排泄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16例采用HD-MTX治疗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影响颅内生殖细胞瘤患儿HD-MTX延迟排泄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异常组的MTX血药浓度超安全值占比均高于上述指标正常组[52.00%(13/25)比3.66%(7/191)、46.87%(15/32)比2.72%(5/184)、25.00%(18/72)比1.39%(2/144)、29.17%(14/48)比3.57%(6/168)、45.95%(17/37)比1.68%(3/179)](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和血肌酐是评价MTX经亚叶酸钙解救后血药浓度超安全值的影响因素(OR=6.434,95%CI 1.567~26.412,P=0.010;OR=13.081,95%CI 2.712~63.103,P<0.001)。结论血肌酐和ALT是接受HD-MTX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患儿MTX延迟排泄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时应密切关注患者肝肾功能,确保用药安全。
-
-
王敏;
朱新新;
杨芳;
晏益民
-
-
摘要:
患者,男,24岁,未婚,因“多饮、多尿1年余”于2018年10月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6~7 L,尿量与饮水量相当,夜间需饮水才能入睡,偶感头部胀痛不适,无明显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患者曾多次于外院行相关检查示血糖、抗核抗体谱均正常,于外院行头颅MRI检查示垂体增大.
-
-
汪志强;
张纯;
邓美玲;
吴少雄
-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初治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失败模式及挽救性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失败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治疗失败模式及挽救治疗手段.结果 治疗失败时间为初治后3~24个月(中位8.5个月).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3例患者中,12例出现原发部位复发(6例合并颅内种植,1例合并脊髓种植),另1例出现颅内种植;接受序贯全脑或全中枢照射的4例患者,3例出现原发部位复发和颅内或脊髓种植,1例出现颅内种植.所有患者均接受挽救性治疗.全部患者均行多程含铂方案联合化疗,14例行放疗,3例未放疗,中位随访时间137.0个月,10年生存率为76.5%.结论 对于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为颅内生殖细胞瘤,初治不宜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作为单一治疗方法,一旦已经实施,应设法联合常规外照射放疗和/或化疗进行补救性治疗.对于复发病例,根据既往治疗情况,选用放化疗等治疗.
-
-
奚良晨;
李先明
-
-
摘要:
背景 和目的通过分析12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生殖细胞瘤与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肿瘤科收治的12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ICGCTs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7~31岁(中位年龄18岁);病变部位位于松果体区(5例,41.7%)、鞍上区(3例,25.0%)、侧脑室(2例,16.7%)及三脑室和下丘脑(1例,8.3%).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8例,66.7%)、尿崩症(4例,33.3%)、视力障碍(3例,25.0%)、肢体活动障碍(4例,33.3%)和癫痫(4例,33.3%).2和5年OS分别为91.7%和82.5%,PFS分别为83.3%和74.1%,中位生存时间128个月.结论 放射治疗是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其放射范围大、剂量高可产生晚期放射并发症,所以探索不影响治疗效果前提下尽量减少照射体积和剂量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最近的研究及文献报告显示低剂量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仍是其可选择的治疗方式;降低放疗剂量,缩小照射范围,优化化疗方案以及密集化疗联合放疗的应用仍为ICGCTs未来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
-
-
-
-
罗桃红
-
-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放疗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 ~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7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为例,对其放疗疗效展开分析.结果:有13例患者继续进行化疗治疗,有6例患者在放疗之后接受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随访1年 ~2年后,患者的存活率为91.89%,复发率为10.81%;正常生活的患者有14例;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有22例.结论:放疗是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首选方法,通过对局部肿瘤进行照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为无脑脊髓播种者,则不需要进行脑脊髓轴放疗.
-
-
李丽嫱;
桂松柏;
宫健
-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与AFP正常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儿预后,探讨血清AFP水平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70例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患儿,其中56例血清AFP正常(AFP﹤25 ng/ml)患儿为AFP正常组,14例血清AFP升高(AFP≥25 ng/ml)患儿为AFP升高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理类型、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 AFP正常组中生殖细胞瘤比例为80.36%(45/56),明显高于AFP升高组中的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00,P﹤0.01).AFP正常组与AFP升高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0,P﹥0.05).AFP正常组患儿生存情况明显优于AFP升高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5,P﹤0.01).结论 血清AFP升高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儿相较于血清AFP正常患儿,预后较差,采用化疗联合低剂量放疗近期疗效确切,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
-
-
谭志欣
-
-
摘要:
目的:研究颅内生殖细胞瘤联合化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和血液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22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联合化疗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均开展有效护理.结果:本组研究中,2年生存率100.00%(22/22),患者满意度95.45%(21/22).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联合化疗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
-
范丹峰;
姚生;
宁浩勇;
戚晓昆;
郑奎宏;
邱峰
- 《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1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儿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颅内生殖细胞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累及的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头颅CT病灶呈高密度或钙化;头颅MRI常伴有病灶侧脑萎缩,病灶囊性变.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早期临床容易误诊,应重视脑脊液HCG检查,结合头颅CT, MRI可以诊断,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
-
-
-
-
-
-
-
莫昌期;
李绍林
- 《全国医学影像(青岛)学术交流会》
| 2009年
-
摘要: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最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区,极少数发生于丘脑和基底节区,而发生大脑半球的额颞叶和脑干就更少见。多发于青少年。本文收集了近5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及鞍区生殖细胞瘤10例。对其临床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
-
-
-
-
-
-
-
-
-
-
- 扬州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3-26
-
摘要:
一种鸡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介导生产转基因鸡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通过OCT4,SOX2,NANOG,LIN28A诱导鸡CEF重编程为iPS;通过BMP4/BMP8b/EGF诱导鸡iPS分化为iPGC;鸡iPGC血管注射介导转基因鸡生产。本发明的实验方法不仅在家禽上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可行,在脊椎动物的其他研究领域也可应用。这一发明将为体外诱导的PGC‑like细胞介导后代鸡的生产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也有利于对禽类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鸡的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