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韩偓

韩偓

韩偓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专利文献13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青年时代、船山学刊、广西社会科学等; 韩偓的相关文献由7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在庆、吴在庆1、毕士奎等。

韩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39.09%

专利文献>

论文:134 占比:60.91%

总计:220篇

韩偓—发文趋势图

韩偓

-研究学者

  • 吴在庆
  • 吴在庆1
  • 毕士奎
  • 刘芳廷
  • 刘铁峰
  • 周秀娟
  • 张巍
  • 曹丽芳
  • 李丹
  • 杜广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殊春
    • 摘要: 韩偓从小就喜欢读姨父李商隐的诗。姨父的诗很美,但他总是看不太懂。那些诗里有热烈到悲哀的爱恋,有压抑到沉默的希冀,也有清醒到绝望的冷漠。姨父也很喜欢他,说他颖悟早慧,但从没解答过他的疑问。于是,他只能对着那些诗意模糊的《无题》犯迷糊,幻想自己有天也能成为姨父那样的才子。
    • 裘江
    • 摘要: 晚唐诗人韩偓之字,唐五代一直称"致光"。北宋以后渐有"致尧""致元""龙光"等说。考察我国和日本目前所藏善本《香奁集》别集与收录此书的总集,均载韩偓自署其字为"致光"。韩偓多年挚友吴融在诗中称呼其"致光"。材料来源于前朝国史、实录的《南部新书》,以及《新唐书》与《宣和书谱》等官修书籍均载其字"致光"。宋人中见过或收藏过韩偓诗文集的,亦称呼其为"致光"。"尧""元"等说恐是因与"光"字形相近导致的讹误。
    • 裘江
    • 摘要: 晚唐诗人韩偓之字,唐五代一直称"致光".北宋以后渐有"致尧""致元""龙光"等说.考察我国和日本目前所藏善本《香奁集》别集与收录此书的总集,均载韩偓自署其字为"致光".韩偓多年挚友吴融在诗中称呼其"致光".材料来源于前朝国史、实录的《南部新书》,以及《新唐书》与《宣和书谱》等官修书籍均载其字"致光".宋人中见过或收藏过韩偓诗文集的,亦称呼其为"致光"."尧""元"等说恐是因与"光"字形相近导致的讹误.
    • 余海涛
    • 摘要: 韩偓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诗人,晚年生活在泉州南安县.通过对其诗歌系年进行分析,可以证明他于后梁乾化元年开始寓居南安,龙德三年卒于南安龙兴寺,前后在此生活13年.寓居南安期间,韩偓虽然生活清贫,但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政治节操.同时,他的社会交游相当广泛,并创作出了大量诗歌.南安历史上曾存在不少与韩偓相关的遗迹,这对研究韩偓与南安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 吴在庆1
    • 摘要: 韩偓入闽后在闽南作有《此翁》诗(本文所引韩偓诗文及其作年均据吴在庆《韩偓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15年版,下容不再注明),云:高阁群公莫忌侬,侬心不在宦名中。严光一唾垂紫,何胤三遗大带红。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据胡震亨《唐音统签》所录韩偓集本诗题下小注“庚午桃林场作”,知此诗作于后梁开平四年(910)。桃林场在今福建永春,唐时则属于南安县。要解读韩偓此诗,有必要先大致了解诗人作此诗前所经历的八年流寓生涯。韩偓在唐朝廷中曾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但因朱全忠之嫉恨而于天复三年(903)春被贬为濮州司马。不久后他弃官流寓湖南等地,终于在天祐三年(906)经由江西抚州、南城来福州寓居。又约在开平二年(908)冬,他又自福州移居沙县,而其离开沙县往尤溪抵桃林场隐居则在开平四年春间。韩偓这一首诗就作于这一段流寓不定的生涯后。
    • 严明; 熊啸
    • 摘要: 自传体艳诗是中国古代诗人对其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的实录,其独特价值在于坚守恋情、彰显个性,其坦诚与执着的态度在诗歌史上卓然特立.唐代的韩僵、明代的王彦泓以及清代朱彝尊分别代表了古代自传体艳诗发展三阶段中的主要类型,他们鲜明的个性及爱情观在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恋情对其人生而言到了刻骨铭心乃至不可或缺的地步,他们在艳诗中记录其过程,展现自我形象;他们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与隐私性的恋情结合起来;对恋情的坚守,使得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及诗歌创作都超越时俗.传统儒家诗教宣扬的人生价值在他们的心目中已退居次位,他们敢于将纯粹的个人言情作为一种意义重大的主题进行史诗般的描绘,充分体现出对于自我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他们的自传体艳诗创作之途是颇为孤独和艰难的,但其独特价值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无疑有着超前的近代意义.
    • 刘芳廷
    • 摘要: 韩偓(844-923),字致尧,小名冬郎,京兆万年人.幼年即以文才著名,得姨夫李商隐赞许"雏凤清于老凤声".如此高格的诗人却以一卷《香奁集》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艳夺温李"的情爱诗人.本文即从《香奁集》中"花"的艺术表达方法入手,管窥香奁诗的情感表现、诗境内涵和观念影响及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