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面神经功能

面神经功能

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105019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医疗装备、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2009上海国际耳鼻咽喉头颅外科学术会议等;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文献由62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皓、殷善开、陈立华等。

面神经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05019 占比:99.98%

总计:1105260篇

面神经功能—发文趋势图

面神经功能

-研究学者

  • 吴皓
  • 殷善开
  • 陈立华
  • 陈静
  • 于斌
  • 刘彦廷
  • 刘旭龙
  • 刘景全
  • 刘波
  • 吴剑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钟伟森; 刘育清; 陈嘉丽; 熊桂莲
    • 摘要: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采用中药牵正散合导痰汤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风痰阻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牵正散合导痰汤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牵正散合导痰汤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等级及面部残疾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等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痰阻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采用中药牵正散合导痰汤联合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张文忠; 张思庆; 朱学芬; 魏明勇
    • 摘要: 目的:探究腮腺美容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6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切口入路切除术,观察组采用V形切口入路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美学效果、面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用温哥华瘢痕量表与患者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口干、面部凹陷畸形、Frey's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及术区麻木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形切口入路治疗腮腺肿瘤的疗效、美学效果及面神经功能较传统S形切口入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席常丽
    • 摘要: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针刺治疗)和观察组(36例,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3/36),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面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用针刺治疗,安全性良好。
    • 卢韵羽; 刘人玮
    • 摘要: 目的探讨温针灸翳明穴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电针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效果以及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3周H-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3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明穴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崔凯
    • 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部症状(Portmann评分、面部对称性)、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HBGs)评分、多伦多分级(TFGS)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ortmann评分、面部对称性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Gs评分低于对照组,TFG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D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面部症状及面神经功能,促进面部功能恢复。
    • 蔡丽萍
    • 摘要: 目的:分析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电针治疗。治疗20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面神经功能[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血清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血清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面部功能,同时还能改善血清ET、NO指标。
    • 黄晖宇
    • 摘要: 目的:探究面瘫中医治疗方案,明确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从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功能三个方面,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在H-B面神经功能分级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分级及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面瘫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 王岩; 王强; 聂耳; 石秦宇; 周秀萍; 于如同
    • 摘要: 目的:评价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感染、脑脊液漏等可能与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指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疾病转归。出院时及术后3月分别对上述患者随访评估,根据House-Brackmann分级探讨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听神经瘤的全切率为91.22%,术后感染率为7.02%,听力改善率为87.72%,听神经保留率为94.74%。出院时面神经功能正常31例(54.39%),其中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14例(24.56%),Ⅱ级17例(29.82%);面神经功能损伤26例,其中House-Brackmann分级Ⅲ级11例(19.30%),Ⅳ~Ⅵ级15例(26.32%)。术后3月面神经功能正常40例(70.18%),其中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22例(38.60%),Ⅱ级18例(31.58%);面神经功能损伤17例,其中House-Brackmann分级Ⅲ级10例(17.54%),Ⅳ~Ⅵ级7例(12.28%)。结论:肿瘤大小、囊变、瘤周水肿是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P=0.043,0.010,0.022);肿瘤越大,存在囊变,瘤周水肿越明显,术后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黄美英
    •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55例PF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面神经功能麻痹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0.37%)(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麻痹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PFP患者,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 刘更; 卜秀焕; 王田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阿昔洛韦、甲钴胺片等西药治疗,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应用分期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IgA、IgG、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针刺有利于降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人血清IgA、IgG、IgM水平,改善面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