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859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医疗装备、吉林医学、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北医—哈佛麻醉与疼痛治疗论坛等;静脉全身麻醉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富荣、刘晓捷、李德远等。

静脉全身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859 占比:99.47%

总计:38059篇

静脉全身麻醉—发文趋势图

静脉全身麻醉

-研究学者

  • 罗富荣
  • 刘晓捷
  • 李德远
  • 王东
  • 罗兢聪
  • 丁力
  • 刘旺
  • 刘河
  • 吴丽娜
  • 吴振忠

静脉全身麻醉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焕勉; 郭广生; 文静
    •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包皮环切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传统阴茎背神经阻滞,实验组则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切皮时(T_(1))、缝合即刻(T_(2))及术毕(T_(3))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与术后留置恢复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治疗的患儿,采取静脉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阴茎背神经阻滞,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手术过程的生命体征波动,减少麻醉药用量及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董祥莲
    •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全身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CS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清宫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50.35±8.90)ml少于对照组的(125.47±20.59)ml,1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86.29±4.36)%高于对照组的(61.69±6.86)%,手术时间(26.76±3.39)min、β-HCG恢复正常时间(21.46±7.36)d、首次月经时间(33.65±+6.56)d、住院时间(11.69±5.11)d均短于对照组的(44.12±6.14)min、(46.39±11.47)d、(58.41±12.60)d、(18.29±6.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患者予以宫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安全、有效、患者术后恢复身体机能快,较传统的清宫手术具有更高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胡燕菲; 詹利; 郑立东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全身麻醉分别联合硬膜外麻醉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水平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1∶1配对分组,分为联合麻醉组、全麻组、全麻联合TAP组,每组34例。比较麻醉诱导前10 min(T_(0))、麻醉诱导后30 min(T_(1))、停止麻醉时(T_(2))、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_(3))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评估麻醉前、切皮后、术毕等时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糖以及麻醉前、气腹建立后、术后24 h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变化;观察术后睁眼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T_(0)时点,3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点,联合麻醉组SBP、DBP低于全麻组和全麻联合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点,联合麻醉组SBP、DBP、HR与全麻组和全麻联合T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术毕时点,联合麻醉组AngⅡ、血糖低于全麻组和全麻联合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建立后及术后24 h等时点,联合麻醉组IgM、IgG高于全麻组和全麻联合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睁眼时间、躁动评分均低于全麻组与全麻联合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降低应激水平,避免术后躁动事件的发生。
    • 韩娜娜; 修玉芳
    • 摘要: 目的观察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有清晰意识的妇产科腹腔镜手术者,随机分为全麻组与复合组,各40例。全麻组行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气腹建立后、手术后,复合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气腹建立后、手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全麻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的稳定性高,可控制妇产科腹腔镜手术者生命体征,且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 王传光; 周建伟; 尧银光; 羊丽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紊乱(PN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联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麻醉药用量、术后PND发生率以及气管插管前15 min(T_(1))、术后24 h(T_(2))、术后72 h(T_(3))的简易智能状态(MMSE)评分、疼痛数字评分(NRS)、布鲁格曼舒适度(BCS)、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差异并作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相似,但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联合静脉全身麻醉能减少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和PND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蒋向荣; 严功宇
    •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6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更高,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T2、T3和T4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T1时刻(P<0.05),但观察组T3和T4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较佳,且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较小,可减少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
    • 吴啸鸽; 陈元良
    • 摘要: 目的探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作用,从而为其提供更佳的麻醉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骨一科收治的275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将其分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组(观察组,n=153)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122)。评估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相关指标、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一秒率(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l/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3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α,IL–6和TNF–α的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方案可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稳定,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梁园园; 王致辉; 姑丽克孜·买买提热夏提; 姚洋洋; 陈春玲
    • 摘要: 目的研究静脉全身麻醉对经阴道取卵术不孕患者生殖结局的影响,探讨其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阴道取卵术的290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非静脉麻醉,n=421)和静脉全身麻醉组(n=2479),比较两组的生殖实验室指标(获卵数、受精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和早期妊娠结局指标(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早期流产率)。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囊胚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年龄<35岁的患者中,静脉全身麻醉组获卵数、可利用囊胚率和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的患者中,静脉全身麻醉组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身麻醉对经阴道取卵术的不孕患者的生殖结局产生有利影响,可安全应用于经阴道取卵术的不孕患者。
    • 周宁; 张斌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中对患者血压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静脉全麻组(D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G组),每组59例。D组行右美托咪定联合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继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G组行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右美托咪定注射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腹即刻(T2)、气腹后30 min(T3)及术毕时(T4)两组患者的HR、SBP和DBP,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T4时点的SBP、DBP和HR明显低于T0时点(P0.05);G组乌拉地尔及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明显高于D组(P<0.05),而D组阿托品的使用率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效果确切,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梁孝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髋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腰 - 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 2018 年 3 月到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共 90 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设定其中 45 例为联合麻醉组并采用腰 - 硬联合 麻醉,其余 45 例患者作为全身麻醉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联合麻醉组好 于全身麻醉组(P 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 可以确认,对接受髋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腰 - 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均有各自的优势,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 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更好的完成对患者的手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