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态平衡

静态平衡

静态平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临床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95792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活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当代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等;静态平衡的相关文献由655位作者贡献,包括游永豪、吴毅、张阳等。

静态平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792 占比:99.79%

总计:95996篇

静态平衡—发文趋势图

静态平衡

-研究学者

  • 游永豪
  • 吴毅
  • 张阳
  • 李放
  • 邸海滨
  • 马学东
  • 马恩东
  • 高国友
  • 唐光旭
  • 张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卫; 钟陶; 黄志锐; 高燕; 黄臻
    • 摘要: 背景:平衡能力是影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姿势控制的重要因素和引发跌倒、骨折、残疾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大多仅从双足站位下分析比较,却鲜见在辨别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带来混杂因素等影响的前提下去探讨单、双足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的特征报道。目的: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特征。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实习生中招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20例(腰痛组),健康者20例(健康组)。选择Pro-kin平衡仪,进行单/双足站立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测试,并记录相应测试的指标数值,例如:双足站立时的足底压力中心和稳定极限,以及单双足站立下的前后和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和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面积、运动长度等。结果与结论:(1)睁/闭眼状态下,健康组的足底压力中心呈轴心处集中分布,腰痛组相较呈更大离散分布,并以非优势腿上分布为主;(2)比较双足站立静态平衡:睁眼状态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闭眼状态下腰痛组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大于健康组(P 0.05);腰痛组优势腿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明显大于健康组(P 0.05);(4)健康组在左方(正左方、左前方、左后方)和右方(正右方、右前方、右后方)上的稳定极限数值均显著大于腰痛组(P <0.05);(5)结果提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闭眼状态下的双足站立静态平衡、优势腿的单足站立静态平衡以及左、右方上的稳定极限平衡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平衡能力的维持存在视觉依赖,并有较大跌倒风险。
    • 胡建成; 胡精超
    • 摘要: 目的:观察太极拳和羽毛球练习对增强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排除相关干扰,随机选取40名河南理工大学学生进行太极拳训练,选取40名学生进行羽毛球训练,两组均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训练,每周进行3次,每次持续30min以上。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动态平衡控制能力测试——星形偏移平衡;静态平衡控制能力测试——闭眼单足站立、闭眼高抬腿站立;变向条件下身体平衡控制能力测试——T字形跑、W字形跑测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动态和静态的平衡控制能力中,星形偏移测试(前、后)、闭眼单足站立(前、后)、闭眼高抬腿站立(前、后)均具有显著变化(P<0.05),而在进行变向条件下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测试中,实验组的效果要低于对照组。结论:16周的太极拳练习和羽毛球练习均可以提高大学生动态和静态的平衡控制能力,但太极拳组的效果要显著高于羽毛球组,太极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平衡能力的有效训练手段。
    • 罗卫; 黄志锐; 曹志贤; 黄臻; 闵瑜; 钟陶
    • 摘要: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LOS)特征。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取本院颈性眩晕患者30例(眩晕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采用PRO-KIN平衡仪进行测试,记录两组在睁眼和闭眼条件下的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面积、运动长度、 8个方向的LOS,计算面积和长度的Romberg值。结果闭眼时,两组各项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睁眼时(|Z|>2.138, P0.05),眩晕组各项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均大于对照组(|Z|>2.004, P2.240, 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静态平衡能力下降,平衡控制有赖于视觉补偿,LOS范围缩小,有较高跌倒风险。
    • 徐盛嘉; 孟凡华; 赵寒治; 孙庆浩; 彭丽
    • 摘要: 目的:评定30min持续跑后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平衡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法:18名男性健康青年(年龄:21.23±2.09岁;身高:176.18±3.53 cm;体重:69.91±5.21 kg)分别完成2次30min持续跑,记录全程运动负荷,在运动后即刻和20min后进行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两次运动之间心率、运动后过量氧耗和运动冲量无显著差异(P>0.05)。优势腿与非优势腿之间的平衡能力各指标的安静值和运动后即刻均无显著差异(P>0.05)。20min休息后,优势腿整体和前后方向的重心动摇距离和速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30min持续跑不影响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单腿站立时的平衡能力。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以及20min后的优势腿和非优势腿的平衡能力无显著差异,但运动20min后平衡能力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
    • 艾冬梅; 郝锋; 曹青青; 邹安弟; 董瀚月; 徐勰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易筋经训练对大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60例,随机分为易筋经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易筋经组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训练,每周进行5次,每次练习45 min,共练习10周;对照组维持正常生活及运动方式,观察周期同易筋经组。所有大学生在试验前后均进行静态平衡(Terax平衡仪)、动态平衡(Y平衡)测试。结果:经过10周易筋经训练后,易筋经组在Terax平衡仪测试中定平面闭眼站立、海绵垫睁眼站立、海绵垫闭眼站立三种姿势下的稳定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筋经组Y平衡测试的总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双下肢前、后内、后外三个方向运动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静态及动态平衡能力。
    • 游永豪; 卢桂兵; 邵梦霓; 张阳; 王广磊; 朱靖靖; 胡燕杰
    • 摘要: 目的探索膝骨关节炎(KOA)对老年人双足睁眼、双足闭眼、线性步睁眼、单足睁眼站立时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仪对老年KOA患者和一般老年人进行不同站立姿势下的包络面积、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动摇距离、动摇速度的测试,并进行组间、组内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OA组单足睁眼时的轨迹长、双足闭眼时的单位面积轨迹长、线性步睁眼和单足睁眼时的X方向动摇距离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足睁眼时相比,KOA组和对照组线性步睁眼、单足睁眼时的包络面积和轨迹长都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足闭眼时的轨迹长也显著较大(P<0.05);与双足睁眼时相比,KOA组和对照组线性步睁眼和单足睁眼时的X方向、Y方向动摇距离及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象限的动摇速度均明显较大(P<0.01)。与双足睁眼相比,KOA组线性步睁眼时的单位面积轨迹显著较小(P<0.05),对照组单足睁眼时的单位面积轨迹长明显较小(P<0.01)。结论KOA不会影响老年人在双足睁眼、双足闭眼站立时的静态平衡能力,但是提高了老年人在单足睁眼站立时的静态平衡能力及线性步睁眼和单足睁眼时左右方向的静态平衡能力。支撑面积对KOA患者和一般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影响都较大,视觉对一般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影响较大,但是对KOA组老年人影响不大。KOA患者和一般老年人在线性步睁眼和单足睁眼站立时的静态平衡能力都比双足睁眼站立时差。KOA患者在线性步睁眼站立时的静态平衡精细调控能力比双足睁眼站立时弱。
    • 赵敏敏; 朱文斐; 王兵旗; 孙方君; 李运峰; 赵成雷; 赵晨曦; 王琳; 张龙海; 郭嘉玮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运动技能类型的运动员在不同任务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取67名在校高水平运动员,采用三维测力台和MARS平衡分析软件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按照运动技能类型对运动员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运动员在双任务的情况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运动员在双重任务下的静态平衡能力要高于单任务的静态平衡能力。在睁眼条件下,闭锁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在有计算状态下的摆动面积均小于无计算状态(p<0.05);在闭眼条件下,开放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的摆动面积在有计算状态下小于无计算状态(p<0.05)。结论开放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明显优于闭锁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双重任务条件下开放和闭锁式运动技能男女运动员的静态平衡均好于单任务条件。
    • 黄华生
    •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6岁儿童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静态平衡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而采用动态平衡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平衡能力提高不显著。结论:针对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静态平衡训练比采用动态平衡训练取得的效果更好。建议:先进行静态平衡训练,再进行动态平衡训练;及时更换不同类型的平衡器材,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开发针对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
    • 王国强
    • 摘要: "共点力的平衡"是高中物理力学版块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是学生在掌握了静态平衡、受力分析及平衡条件使用方法后,再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学习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设置有"共点力的平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动态平衡及动态平衡在题目中的关键性描述,区分动态图解法、解析法和相似三角形法,并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 刘芳
    • 摘要: 五育融合是我国关于“如何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国家处方,旨在通过五育融合方式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转化,是从教育静态平衡到动态融通的进路,是从价值引领到育人实践的探索。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方法促进五育和科学教学的融合,以真正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