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暴日

雷暴日

雷暴日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电工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4757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干旱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六届海峡论坛暨2014年两岸民生气象论坛等;雷暴日的相关文献由576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民学、钟颖颖、丁旻等。

雷暴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3.50%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84%

专利文献>

论文:4757 占比:95.66%

总计:4973篇

雷暴日—发文趋势图

雷暴日

-研究学者

  • 冯民学
  • 钟颖颖
  • 丁旻
  • 王锡中
  • 余田野
  • 刘波
  • 唐瑶
  • 李涛
  • 江崟
  • 严碧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磊
    • 摘要: 利用通辽气象站1961年—2013年近53年逐日雷暴、降雨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对通辽气象站雷暴和降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53年雷暴日与降雨日各年分布不均,雷雨日和雨雷日概率的年变化波动起伏变化明显,雷雨日概率很高,多年平均值为79%,在春、夏、秋三季分布相差不大;雨雷日概率在夏季最大;两者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反。
    • 姜雨蒙
    • 摘要: 由于雷暴日停止记录,为了能使雷电日能够更好地代替雷暴日,文章对重点研究该区域114个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雷电日与雷暴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内蒙古地区从行政区域进行平均雷暴日数平均雷电日数分析来看,大部分地区雷暴日数小于雷电日数,且成正相关,但两者之间各站差异显著。同时各区域地理因素会导致平均雷暴日数与平均雷电日数的规律差异较大。②内蒙古自治区的114个基准气候站选取不同的雷电日观测半径得到的雷电日数的差异明显,这与当地的地理因素、城市化进程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总体上看雷电日观测半径为15km时平均雷暴日与平均雷电日的单区域对比的差异最为小。而当观测半径为20km时平均雷暴日数与平均雷电日数的相关性最强。
    • 孙芃
    • 摘要: 本文采用孝感地区1981-2010年雷暴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进行了气候特征分析及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计算出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线性倾向率方程,得出30年雷暴日表现为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2)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知,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存在5-10年和15-30年的周期变化,同时孝感地区雷暴日周期变化存在着5个主周期;(3)运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预测出2017年孝感地区年雷暴日将超过31d,也即该年雷暴日将大于整体年雷暴日的平均值.
    • 孙芃
    • 摘要: 本文采用孝感地区1981-2010年雷暴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进行了气候特征分析及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计算出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线性倾向率方程,得出30年雷暴日表现为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2)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知,孝感地区30年雷暴日存在5-10年和15-30年的周期变化,同时孝感地区雷暴日周期变化存在着5个主周期;(3)运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预测出2017年孝感地区年雷暴日将超过31d,也即该年雷暴日将大于整体年雷暴日的平均值。
    • 吴永斌; 赵晓兰; 胡颖; 殷娴
    • 摘要: 应用2017-2018年云南省VLF/LF三维闪电定位数据和1987-2006年云南省人工雷暴日观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雷都”西双版纳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网格法将闪电定位数据转化为网格雷电活动日,研究人工观测雷暴日与闪电定位监测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西双版纳地区雷电活动从3月就开始逐渐增多,峰值出现在7-8月.就闪电频次而言,云闪少于地闪、正闪少于负闪,正地闪明显多于云南省其他地区.11月闪电强度较大,但频次较少;7月闪电频次较多,但强度较小.云闪多发生在8 km以下,平均高度为4.914 km.地闪和云闪密度分布一致,北部高而南部和东西部低;云闪的强度明显高于地闪,但在空间分布上均是北部弱而南部和东西部强.人工观测雷暴日与网格雷电活动日的逐月分布特征较一致.研究还表明:西双版纳在云南省范围内是人工观测雷暴日最多区域,也是网格雷电活动日最多区域.
    • 阳宏声; 卢炳夫; 植耀玲; 伍华丽
    • 摘要: 利用2017-2018年广西ADTD-2C型三维闪电定位探测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了广西三维闪电时空分布规律和雷电流特征.结果 表明,2017-2018年广西多数地区的年总闪电密度为8~16次·km-2· a-1;秋、冬季的云闪比大于50%,冬季的正闪比大于50%;全年各月均有闪电发生,5-9月是广西闪电发生集中期,闪电频次日变化呈单峰分布,主峰发生在13-20时之间;雷暴日部分地区超过220d,比人工观测值明显偏大;云地闪的电流强度主要在5~35kA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单位面积闪电电流强度值为25~30 kA· km-2· a-1.
    • 朱华亮; 华连生; 温华洋; 庞文静; 梁丽; 孔芹芹
    • 摘要: 基于1961—2013年843个气象站的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和2010—2018年的ADTD系统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全国28个区域的ADTD监测雷电日与人工观测雷暴日之间的关系,建立年雷暴日数拟合公式,并利用PMFT方法探讨年雷暴日数计算值与人工观测值的均一性.结果表明:(1)各地区ADTD监测雷电日和人工观测雷暴日的最优匹配半径不尽相同,大部分地区的最优匹配半径介于9~15 km之间,而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的最优匹配半径大于20 km;(2)绝大部分地区的年雷暴日数计算值与人工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0.0 d,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0.0%,而新疆、青海和西藏地区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误差较大,表明除新疆、青海和西藏地区外,利用二元法建立的公式对年雷暴日数的拟合效果较好;(3)经PMFT检验发现843个站点中有776个站点的序列在2013年前后无明显跳变,占比达92.1%,仅有67个台站因ADTD站点稀疏、ADTD探测性能下降、高山阻隔等原因造成序列明显跳变,表明利用二元法延长的年雷暴日数序列与人工观测序列之间的均一性较好.总体表明,采用ADTD监测数据替代人工观测雷暴日适用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区因ADTD站点稀疏而不适用.
    • 顾耀耀
    • 摘要: 0引言上海地处长江下游,东临大海,是一个冷暖空气交替频繁的沿海城市,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数据显示,上海年平均雷暴天数为32.2天,但根据上海市气象局防雷统计数据对近几年上海雷暴日的统计应为54天,是雷暴发生较多的地区,因此,探讨雷击火灾对于处理好该类型火灾具有积极意义。
    • 王秀萍; 金巍; 王岩; 侯彦泽; 高磊
    • 摘要: 利用1961-2013年大连地区3测站逐日地面雷暴观测资料及1948-2016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连地区雷暴日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雷暴严重年5-9月平均大气环流背景特征.结果 表明:大连地区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北部内陆地区多,南部沿海地区少的特点;除2月外,各地其余月份均可发生雷暴,7月和8月达到高峰值,雷暴集中发生在5-9月,雷暴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夏季6-8月最多,冬季很少出现雷暴;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北部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雷暴初日多出现在4月,终日多出现在10月,初日较终日稳定,无论初日和终日均以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稳定,各地雷暴初日显著提前,终日推迟不显著,但仅有大连终日推迟趋势显著;雷暴初日和终日北部地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1°C和10°C,南部(东部)地区对应的候平均气温阈值分别为6°C(-1°C)和3°C(8°C);多雷暴年,高层500 hPa蒙古低涡异常偏强,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低层850 hPa偏南风水汽输送和大连上空整层垂直上升运动均异常偏强,这些有利于雷暴日数的增多,而少雷暴年与多雷暴年特征基本相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