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K突变检验

M-K突变检验

M-K突变检验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604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资源科学、广东气象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M-K突变检验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家勋、王芳、何萍等。

M-K突变检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044 占比:99.83%

总计:56140篇

M-K突变检验—发文趋势图

M-K突变检验

-研究学者

  • 毛家勋
  • 王芳
  • 何萍
  • 侯钦磊
  • 刘园园
  • 刘小园
  • 匡文怡
  • 吕忠东
  • 孙芃
  • 张耀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裴玥
    • 摘要: 选取昭通市10个国家气象站1970—2021年日平均、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数据,使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法等分析讨论了昭通市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昭通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0°C/10 a、0.25°C/10 a、0.25°C/10 a,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趋势极显著;昭通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温分别在2005年、2006年、2006年发生了突变;昭通市平均气温变化存在周期性,第一主周期为12 a,第二主周期为6 a。
    • 张耀鑫; 谭秀翠
    • 摘要: 对东平湖2007—2019年的水位、蓄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K突变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东平湖水位以0.000 2 m/d下降、蓄水量以0.000 1亿m^(3)/d下降、近13 a水位与蓄水量总体有微小的减少趋势。利用M-K突变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相结合,得出2014年为东平湖近13 a的突变年份,水位与蓄水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并不显著。变化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可为东平湖进一步开展水位蓄水量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 方欣; 刘小槺; 岳大鹏
    • 摘要: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近年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区域沙漠化防治和灾害预警提供参考,基于毛乌素沙地及其周围邻近地区10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Anusplin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R/S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近59 a的气候变化特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近59 a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到0.35°C/10 a。其约在1996年发生突变,主要存在4 a左右的短变化周期,且增温速率随地区海拔的升高而加快。(2)毛乌素沙地近59 a的年降水变化速率为2.88 mm/10 a,夏季降水增速较快,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且无明显的降水突变时间点和显著的振荡周期。(3)未来毛乌素沙地的年、季节平均气温和秋季降水均呈现持续性较强的上升趋势。总体而言,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向,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对其冬季气温影响较大,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对其冬夏季节降水影响较显著。
    • 张耀鑫; 姚传辉; 王刚
    • 摘要: 对泰安气象站1984—2016年的实测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SPI指数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泰安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微小减少的趋势,平均降水量减少的速度约为10.9 mm/10 a。将M-K突变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相结合,得出1989、2002、2011年为研究区间的降水量突变年份。另外,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得出1个月尺度的SPI的正负波动范围较大,随着时间尺度延长,SPI发生干旱的持续时间增长,旱涝变化趋于稳定。对降水量突变点的检验和不同时间尺度的SPI演变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干旱现象,提高防旱抗旱意识,为泰安的降水量预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 鲁敏; 孙永海; 善从锐; 曾芸; 孙继亮
    • 摘要: 青蚕豆是以采收鲜荚为目的蚕豆的统称。近年楚雄州农科院育成的粮菜兼用型蚕豆品种彝豆3号,在秋种冬末菜荚销售中,增效显著,占楚雄州青蚕豆种植面积的60%。为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资源,科学种植、降低气候风险,本文用气候倾向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周期分析和资料对比法分析了楚雄州早种植主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10°C积温、产量形成关键期气温、降水和低温时段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主生育期气时段平均温呈0.2°C/10a显著上升趋势变化(P 0.1)减少趋势变化,突变多发生在1960~1970年代和2021年,存在6~8a左右主周期、28a次周期变化;日照时数呈−6.116 h/10a不显著(P > 0.1)减少趋势变化,突变多发生在1980年代中期之前。产质量形成关键生育期时段平均气温呈0.209°C/10a显著上升趋势变化(P 0.1)微增加趋势变化,突变与主生育同步发生,存在4a左右的主周期、11~12a的次周期变化。最冷时段平均气温呈0.38°C/10a显著上升趋势变化(P
    • 师银芳; 熊劲锟; 邢捷
    • 摘要: 为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鄂西山地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与特征,基于1971-2015年恩施、巴东、来凤、房县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鄂西地区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5年鄂西山地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的升幅最大,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冷事件数逐年减少,极端热事件数逐年增多,突变年份分别为1996和2007年。鄂西山地极端气温事件具有5、18 a等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极端气温事件发生频率具有明显交替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能够对鄂西地区防灾减灾,构建极端气温气象灾害的综合防范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唐超礼; 陶鑫华; 魏圆圆; 戴聪明; 魏合理
    • 摘要: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水循环和大气环境互通的重要参数,也是海、陆能量传输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2003—2020年卫星反演的LST数据,通过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LST时空模态特征,并运用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on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模型预测LST的变化趋势。发现春、秋、冬三季沿海温度高,内陆温度低,由南向北(10°N—60°N),由东向西(70°E—140°E)递减;而夏季相反。EOF第一模态贡献率为29.58%,空间分布以昆仑山脉、秦岭为分界线。预计2020年以后,LST的变化范围在–5~35°C。结果表明:(1)由于纬度的增加及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日本的LST幅度小,蒙古国的LST幅度大,其余地区变化幅度平稳;(2)春、秋季温差不大,夏、冬季温差大,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其次,季风气候显著。内陆高山多,沿海平原多,陆地升温效应小于水体的降温效应也会影响温差;(3)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LST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火山爆发等事件有关。
    • 肖潇; 毛北平; 吴时强
    • 摘要: 洞悉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的水文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对确保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为了掌握汇流河段水文特征演变情况,本文结合汇流河段处监利、城陵矶、螺山等国家重要水文控制断面的近百年水文资料,通过M-K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河段逐日水位、流量等水文数据,分析了汇流河段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变化趋势、突变点及变化周期等水文特征,并探讨了具体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与洞庭湖汇流河段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月,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1、2月;②汇流河段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59月,占年径流总量的63.64%~73.44%;③近50年城陵矶水位高、中、低水分别约抬升0.98、0.56、1.46 m;④近10年城陵矶与监利年径流比降至0.66.⑤在长江中下游水利开发历程中,经突变检验表明,下荆江裁弯取直和三峡蓄水175 m对江湖水文特征的影响较为明显.⑥城陵矶站和螺山站的年径流量、水位平均周期约为16 a,监利站的年径流量、水位平均周期约为8 a.⑦19542017年间,汇流比最大值一直在降低,其发生时间在逐渐提前.以上成果为深入研究流域复杂的江湖演变规律提供了科学参考.
    • 姜雨彤; 郭宁; 马勇星; 武蓉; 张鑫; 柏富碧
    • 摘要: 针对陕西省近年来极端气温事件发生频率增加这一现象,选用1960-2016年陕西省34个气象站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法、M-K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研究陕西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间上对极端气温指数的全省均值和分区均值的突变分析可知,极端气温冷指数频率减少且数值呈现下降趋势,极端气温暖指数频率增加且数值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关中地区的指数突变的权重对于陕西省整体的贡献最大。陕西省各季度平均气温均以11 a、16 a、29 a为周期,29 a为主周期(冬季以9 a为主周期除外),极端气温暖指数中热夜日数、暖昼日数和暖夜日数均存在5 a或6 a的主周期,极端气温冷指数中冰冻日数、冷昼日数和冷夜日数均存在27 a的主周期,且在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分区,极端气温冷暖频率的变化周期一致;空间上陕西省1960-2016年气温异常的空间型表现主要为总体一致性,极端气温暖指数普遍呈上升趋势且主要集中于关中与陕南地区;极端气温冷指数变化普遍呈下降趋势且主要集中于关中与陕北地区;陕西省各分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有较好的响应。
    • 达伟
    • 摘要: 依据焉耆盆地周边低山区大山口、黄水沟及克尔古提等水文站和盆地中部的焉耆及和硕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运用M-K趋势分析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焉耆盆地1960年—2019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盆地内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垂直分布和南北差异比较明显,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盆地北部山前区降水量大于南部山前区降水量,西边山前区降水量大于东面山前区降水量;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冬春两季干燥少雨,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相差4.6倍~11.0倍;因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不同,突变时间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同时存在7~9的震荡周期,但各个站点第一主周期有所不同,大尺度的周期嵌套着小尺度周期变化,有利于焉耆盆地水资源利用.研究结果为焉耆盆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因地施策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