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集落计数,微生物

集落计数,微生物

集落计数,微生物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专利文献370258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集落计数,微生物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凌海慧、刘峰群、周旭等。

集落计数,微生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70258 占比:99.98%

总计:370326篇

集落计数,微生物—发文趋势图

集落计数,微生物

-研究学者

  • 凌海慧
  • 刘峰群
  • 周旭
  • 周燕萍
  • 张诗龙
  • 徐洁玲
  • 杜凤霞
  • 于淑兰
  • 于霞
  • 付玉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穗燕; 郭旭光; 李莹; 夏勇
    • 摘要: 目的 评价BD Kiestra InoqulA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接种临床尿液和血液/无菌体液标本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BD Kiestra InoqulA(仪器法)和手工法同时接种尿液标本810例和阳性血/无菌体液培养标本120例,35°C培养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比较两种接种方法培养阳性率、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数、菌落计数及菌种数的差异.结果 930例标本中,仪器法接种的培养阳性率为37%,手工法为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接种方法均为阳性的339例标本中,仪器接种比传统手工接种得到更多的单个菌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菌落总数和菌种数来看,仪器法接种的尿培养标本菌落总数大于或等于102 cfu/mL,分离到2种菌的标本都要比手工法多;而分离到阳性血和/无菌体液菌量大于或等于105 cfu/mL的标本例数仪器法比手工法更多.结论 BD Kiestra InoqulA全自动微生物标本处理系统是微生物实验室高效的自动化仪器.
    • 王蕴红; 谢文麟; 梁雪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复苏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培养18~24 h后配制的菌悬液作为生物制品微生物验证用菌液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选择保藏0、3、6、9、12、13个月对其复苏后菌液进行菌落计数,对计数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储存3、6、9、12、13个月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计数与0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2.24、2.21、0.58、1.59,P值均大于0.05.计数结果稳定.结论 采用等量分装的标准贮备菌株复苏后配制菌悬液,可作为生物制品微生物验证用菌液,菌液浓度稳定.
    • 夏天; 崔迎; 任文鑫; 王愚; 杨晓东
    • 摘要: 目的 对国内22家企业生产的清火片(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方法学进行研究比对,确定适合每家企业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通则1105、通则1106)对清火片(胶囊),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 266批清火片(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全部符合规定,其中207批需氧菌总数结果<10 CFU/g,263批样品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结果<10 CFU/g.清火片(胶囊)需氧菌总数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各个厂家的样品冲洗程度略有不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采用平皿法,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结论 本实验室确认的清火片(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与企业提供的方法有差异,然而,现有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全部符合《中国药典》的标准规定.
    • 吕芸; 何健; 卫旭东; 张邵婕; 姚玉荣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中耳炎患者患耳分泌物病原微生物分布及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18例(220耳)甘肃周边各地县区(包括甘南地区)居住十年以上患者,化脓耳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病原菌检出率69.1%,其中细菌感染125例,真菌感染8例。(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68.8%),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中耳胆脂瘤革兰阴性菌比例较高(30.2%),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3)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菌种而异。结论致病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常见致病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较高,故条件允许时应行细菌培养,指导合理用药。
    • 卫延明; 闵朕; 陈子龙; 杜思迪; 秦亚红
    • 摘要: 目的 建立倍芪腹泻贴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和通则1106﹞的具体规定,采用平皿法、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及方法联用对倍芪腹泻贴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 需氧菌总数、真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各试验菌回收比值均不小于0.9,控制菌方法适用性试验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该试验方法可用于倍芪腹泻贴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张磊
    • 摘要: 目的 探究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以UF-1000i定量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医院284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284例尿液标本中,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60例,阳性率为21.13%,阴性224例,阴性率为78.87%;尿液细菌培养阳性57例,阳性率为20.07%,阴性227例,阴性率为79.9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正常的细菌培养为参照标准,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的准确率为94.01%,敏感度为77.92%,特异度为100.0%;尿液细菌培养的检出准确率为92.96%,敏感度为74.03%,特异性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检测尿路感染,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与细菌培养均能较为准确的进行临床检查诊断.
    • 王利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对比效果.方法 随机选定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均进行阴道细菌检验,对照组采纳细菌培养法,试验组采纳PCR检验法.对比2组阳性率以及检验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检验阳性率比较,试验组较高,与对照组检验时间比较,试验组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细菌检验中采用PCR检验法,在提高检出结果阳性率的同时,缩短了检验时间,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叶合敏; 李帅; 向洋; 付豪; 杜永洪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白色念珠菌(白念珠菌)在LB营养琼脂培养平板上不同浓度的生长情况,探讨白念珠菌平板稀释法计数的适宜观察浓度.方法 将白念珠菌原液稀释至约1.5×109 cfu/mL,编号为A.然后取7个20 mL的无菌试管,每个试管加入9 mL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编号为B~H.从A试管中吸取1 mL菌液至B管,混匀后再吸取1 mL至C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H管.用移液枪吸取100μL不同浓度的白念珠菌悬液到对应编号的一次性琼脂培养平板,用接种环涂抹均匀,置于37°C孵箱内培养.结果 培养48 h后,浓度数量级为104的白念珠菌较浓度数量级为102、103菌体密集且体积小,而105较104更密集、体积更小,呈针尖状,肉眼不易观察具体形态.白念珠菌浓度数量级为102、103时,真菌数量为20~300个,可以计数,而浓度数量级达104及以上时,则不能计数.分别培养24、48、72 h后取出琼脂培养平板观察,培养24 h后肉眼可观察到菌落,但具体形态不明显;培养48 h后较24 h时体积大,大致形态可看出,呈乳白色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直径为1.0~2.0 mm;培养72 h后较培养48 h后体积稍大,但呈现黄色.结论 菌液浓度为1.5×102 cfu/mL时可以作为平板稀释法的适宜计数浓度,培养48 h后为菌落形态观察的最佳时机.
    • 侯超
    • 摘要: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MDR-TB)病人的耐药及临床治疗转归情况,为促进其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MDR-TB病人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治MDR-TB病人58例(初治组),复治MDR-TB病人51例(复治组)。收集并分析病人的耐药情况及治疗24个月后临床治疗转归情况,包括痰涂片转阴情况、病灶变化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初治组和复治组病人对二线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4个月后,初治组痰涂片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复治组(χ2=6.312~10.871,P〈0.05);而治疗24个月后,初治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复治组(χ2=15.109,P〈0.05)。结论初治组耐药情况与复治组无明显差异,而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转归却明显好于复治组。
    • 施丽莎; 许春娟; 贾红兵; 陈炜; 李秀华
    • 摘要: 目的 调查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分析不同类别及不同科室医院内工作人员手污染的程度.方法 应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法对来自4个科室的1 12名医院内工作人员的优势手采样并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分离菌株214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属为主.不同职务、科室工作人员手表面分离菌株总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工作状态下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手普遍被分离菌株污染,护士的手污染情况相对较轻,护理员、保洁人员和Ⅲ类环境且危重患者较多的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需重点加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