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山区
陇南山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048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西北人口、丝绸之路、发展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首届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研讨会、第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十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会议等;陇南山区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志强、赵彦锋、樊明等。
陇南山区
-研究学者
- 肖志强
- 赵彦锋
- 樊明
- 李富得
- 王志禄
- 任三学
- 刘守礼
- 刘治
- 周波
- 姚德生
- 孙畅
- 孟兴民
- 宋福英
- 张世文
- 张晓勇
- 张杰
- 张燕
- 李宗明
- 杨燕
- 潘水站
- 王永斌
- 王芸
- 王贤
- 缪正瀛
- 蒲静
- 马敬霞
- 于飞
- 仇成明
- 介小兵
- 余优森
- 冯旭光
- 冲碑忠
- 刘奔腾
- 刘彩云
- 刘恒喜
- 刘惠红
- 刘春艳
- 刘波涛
- 刘海明
- 刘高
- 吕磅秤
- 吴巧娟
- 唐晓娟
- 孔庆庭
- 孙朋
- 孙诚
- 尹翔
- 崔伟
- 巩杰
- 廖宇
-
-
刘奔腾;
曹静
-
-
摘要:
对城镇街道景观美感进行评价,分析街道景观评分的现实成因,是当前城镇更新工作中亟待加强的课题.针对陇南山区城镇街道的美学特征与景观特性,从形态美、舒适度、文化美三个维度选取29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以陇南典型的山区城镇康县的中街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应用.结果表明:经指标权重分析,独特性、色彩协调度、绿化覆盖率、乡土文化感是体现街道景观美感的重要指标;康县中街景观美感得分74.9224,评分等级为Ⅱ良好;空气清新度(88.8727)、山水可见度(88.0501)、绿化覆盖率(81.8804)、植物乡土性(81.5930)、建筑形态的独特性(80.3563)5项指标得分评价等级为Ⅰ优秀,变化感(56.8293,Ⅲ一般)、科教感(61.3166,Ⅱ良好)、安静度(63.7376,Ⅱ良好)得分较低;现实成因与评价结果相符,表明采用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陇南山区城镇街道景观美感评价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在陇南山区其他同类型城镇进一步推广.
-
-
无
-
-
摘要:
她曾先后7次参与“5·12”地震、“8·12”陇南暴洪、“8·17”水毁等重大灾害的重建工作。其中,在2020年陇南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期间,她顶风冒雨跑遍陇南山区12条普通干线,共计1240公里、1000多处公路灾毁点,主持完成了估算资金约11亿元的“一处一方案”修复制定工作;灾后重建阶段,过度劳累的她仍坚持跑遍每一处施工现场,月均通话时长达4000余分钟……她就是甘肃省陇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试验检测室主任、2020年陇南公路水毁修复项目办副主任王海燕。
-
-
-
-
闫芳;
张春云;
王勤礼;
王建东;
王海平;
徐涛;
张春梅;
陈叶;
朱高
-
-
摘要:
本研究以陇南山区黄瑞香(Daphne giraldii)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半阳坡和半阴坡生境下黄瑞香天然种群种子幼苗转化率,实生苗年龄结构和数量,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并对影响黄瑞香实生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生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半阳坡和半阴坡黄瑞香种子幼苗转化率均较低,且实生苗密度均随苗龄的增长而减小;黄瑞香实生苗各生长指标在后期生长中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叶面积和主根长则相反;两个生境黄瑞香实生苗干质量积累随苗龄增长而增加,且半阳坡>半阴坡;实生苗冠幅、高度和根茎干重与总盖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海拔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条件和总盖度是影响黄瑞香实生苗更新的主要因子,半阳坡生境更有利于黄瑞香实生苗的生长发育.
-
-
-
-
秦铁飞
-
-
摘要: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说道:“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虽说它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和期待,但在程旭朝的梦境中,绘画技巧却记录的实实在在。1957年程旭朝出生在陇南山区碧口小镇,那时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文化相对落后和单调,小时候他看得最多的就是父亲订的《中国画刊》,特别是父亲挥毫泼墨时,他总站在一旁,常常被父亲几笔成画的神奇魔力所吸引,便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涂涂画画。看着宣纸上鲜艳的色彩,闻着墨汁的清香,耳濡目染,绘画艺术在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并挥之不去。
-
-
-
张巧英
-
-
摘要:
文中以陇南市武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数据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景观生态理论构建了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模型,估算2002、2006和2010年武都区36个乡镇耕地景观生态安全程度,探讨其变化规律,分析它的格局变化驱动机制.
-
-
-
吕磅秤
- 《第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在调查陇南山区区域资源特征、漆树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陇南山区漆树资源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制约因素.引用王年鹤提出的初步定量化评价野生植物资源受威胁状况的标准,对陇南山区漆树资源受威胁状况作了客观科学的分析评价,并对陇南今后的漆树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
-
周波
- 《第十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甘肃省陇南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15﹪.坡耕地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山坡地及梯田中进行农林复合栽培,可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根据生产方式和栽培结构将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栽培的模式种类划分为林药复合、林粮间作、田间地埂利用、果菜种植、特种林粮复合、庭院经营、小流域综合治理、林草复合等8 种农林复合栽培模式,以便在坡改梯、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中较好地应用复合农林业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