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8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贸易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254篇;相关期刊779种,包括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等;阿拉伯国家的相关文献由122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富贵、黄培昭、刘欣路等。

阿拉伯国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4 占比:32.1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254 占比:67.76%

总计:4802篇

阿拉伯国家—发文趋势图

阿拉伯国家

-研究学者

  • 吴富贵
  • 黄培昭
  • 刘欣路
  • 唐志超
  • 王燕
  • 高博
  • 安惠侯
  • 徐树雄
  • 曹笑笑
  • 申进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帅
    • 摘要: 气候变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阿拉伯国家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处于不利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不仅导致阿拉伯国家面临热浪、土地荒漠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环境威胁,也成为加剧阿拉伯国家贫困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既对阿拉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也为其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以及区域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应对气候变化是维持区域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阿拉伯国家需要坚持多边主义合作,统筹政府与民间、区域与国际四个层面的气候行动力量。
    • 钮松
    • 摘要: 中国高度关注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对中东和平及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参与国际热点问题解决的总体原则围绕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和新安全观等,从根本上促进国际关系的合理化、法治化与民主化。中国参与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解决,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观察阿拉伯地区事务,强调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的根源性问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中阿关系,尊重伊斯兰文明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正向作用。中国参与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解决的机制包括,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参与阿拉伯地区的维和活动并在安理会投票中坚持原则;坚持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外交来参与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的解决;开展针对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常态化的特使外交并积极践行“劝和促谈”;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去极端化。实践证明,中国参与阿拉伯国家热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明显的积极效应,但仍处在动态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之中。
    • 周密; 李意
    • 摘要: 新冠疫情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了阿拉伯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和水平,但不同国家间差异明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产能合作上有着共同的意愿、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及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双方从合作而非对抗的原则出发,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拥有坚持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共识,为深化产能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潜在长期影响,中阿产能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改善疫情时期全球供需关系。鉴于此,双方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优化产能合作环境上协同发力。在加快形成保障机制、加强标准对接和互认、发挥行业组织和协会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保障的同时,针对重点金融资源需求和当地需求,提供产能合作专向资金支持并引导市场资源配置。通过改善中阿产能合作的支持环境,努力提升双方产能合作的能级,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 刘辰
    • 摘要: 民粹主义被视为引导舆论、表达民意以及利用底层民众力量实现政治诉求的主要工具,更是鼓动阿拉伯民众走上街头,引发阿拉伯剧变并导致多个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核心因素。通过对阿拉伯国家民粹主义产生根源与演变逻辑的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滞后、民主转型受阻、社会治理失效以及身份认同撕裂是民粹主义在本地区保有强大韧性并不时激烈涌动的主要原因。阿拉伯国家的民粹主义呈现出明显的本土意识形态特征,通过激发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感、不公正感和不安全感,强化民众对于魅力领袖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对伊斯兰复兴的热忱与向往,成为不同政治力量进行本体与他者身份建构、开展广泛政治动员、塑造并强化自身合法性的惯用策略,并对阿拉伯国家政治生态演变和国家认同构建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当前的地区变局下,民粹主义再度与民族主义、威权主义、伊斯兰主义深度融合,成为加剧阿拉伯国家内部官民对立、社会分裂和政治暴力的潜在要素,并将继续制约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经济发展、社会良治等目标的实现。
    • 余光武; 张森; 宋思琪
    • 摘要: 阿拉伯国家被称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重要合作伙伴,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作为宗教语言而超越国家、成为多国官方语言的语言,了解这些国家的语言政策规划及状况很有必要,而对此迄今尚无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全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13个阿拉伯国家的标准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方言及外语的使用情况,梳理、介绍了阿拉伯国家多元化的语言格局以及阿拉伯国家语言教育情况和汉语教育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面向这些国家的语言对策与提升语言服务能力的建议:(1)根据“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2)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修订相关教材,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与时代性;(3)考虑文化差异,重视阿拉伯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进一步加大双方合作办学、开设孔子学院的力度。
    • 孙德刚; 韩睿鼎
    • 摘要: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 曹笑笑; 马晓霖
    • 摘要: 互联网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阿拉伯国家并快速发展,主要经历了以门户网站为标志的Web1.0时代、以微博为标志的Web2.0时代和以社交媒体为标志的Web3.0时代。不平衡性是当前阿拉伯国家社交媒体发展的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别间发展的不平衡、年龄间发展的不平衡和语言使用间的不平衡等四个方面。
    • 康雨莎
    • 摘要: 浙江作为近年来中国发展势头最足的省份之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同阿拉伯国家在不同层面的经贸合作逐年加深.但双方间不同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价值标准所带来的距离感并未随着经贸交流的加深有所拉近.浙江在阿拉伯国家舆论场中的形象仍局限于经济层面,失去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经济交流,必然会走向更深层次的经济和文化冲突.因此,建构浙江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形象是推进双方理解和共识,实现经济交往成功的必要举措.
    • 余光武; 张森; 宋思琪
    • 摘要: 阿拉伯国家被称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重要合作伙伴,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作为宗教语言而超越国家、成为多国官方语言的语言,了解这些国家的语言政策规划及状况很有必要,而对此迄今尚无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全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13个阿拉伯国家的标准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方言及外语的使用情况,梳理、介绍了阿拉伯国家多元化的语言格局以及阿拉伯国家语言教育情况和汉语教育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面向这些国家的语言对策与提升语言服务能力的建议:(1)根据"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模式;(2)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修订相关教材,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与时代性;(3)考虑文化差异,重视阿拉伯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进一步加大双方合作办学、开设孔子学院的力度.
    • 俞海杰
    • 摘要: 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五通内容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在项目建设和资金融通方面的金融合作。阿拉伯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对象,中国与其开展金融合作,不仅能够为"一带一路"海外实体项目的开展提供金融支撑,促进阿拉伯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也有利于中国金融"走出去"。本文从"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政策背景出发,结合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中阿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总结中阿金融合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分析了疫情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金融合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