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兰州
  • 出版时间: 2016-09-05

主办单位:;中国地方志学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会议文集: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将在"十三五"时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地方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记述载体,有藏量丰富且独一无二的文献资料,不仅可为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借鉴,还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现实服务.地方志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信息,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设一道沟通交流的桥梁,其优势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文献资料无法比拟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资源、信息、纽带方面的优势。建议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和信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扩大地方志的承载能力,编纂出版《“一带一路”年鉴》、整合古今中外地方志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撑、创新思路,借“一带一路”修“地方志丝绸之路”。
  • 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地方志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资政辅治、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空间.如何在服务中做到科学作为、有效作为,本文以成都市地方志工作为例,从抢救整理特色史志文献、编纂特色专志、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编纂简明地情读物等五方面,就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法与路径进行了理性探索与思考.地方志,是联系过去、现实与未来的文化脉络结点,是沟通地方与“一带一路”全局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文化交流结点,在地方“大文化”建设格局里,它具有从地方文献资料整理、地方史志鉴编纂、地情研究到地情知识普及、成果转化运用的完整“业务链”,是理想的资源整合平台。“守住历史传统根脉”,面向世界传播展示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是地方志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在“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需进一步深刻领会李克强总理指示的逻辑与文化内涵,将抢救保护文化资源、梳理地方历史文脉,作为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位工作。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加强史志鉴编纂,特别是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专志编纂;另一方面,促进方志编纂成果、文脉梳理成果和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及时转化,资政辅治、服务社会。进而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面向“一带一路”、全世界的地情宣传,为“打开世界的门窗”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只有建立在高度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历史文化宣传,才能充分显现自身文化的底蕴,充分展示本土文化的魅力,才能达到浸润无声、绵延恒久的宣传效果。
  • 摘要:区域姓氏文化是地方志记述的内容,也是可供区域文化建设开发利用的资源.天水是华夏姓氏的文化源头之一,伏羲是华夏万姓之根,天水姜姓人旺文盛,苻氏建立前秦,学界称赵姓宋朝为"天水一朝".陇上及天水郡望姓氏较多.比较关中—天水,古老文化相承而姓氏集中且关联交叉,关中—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姓氏寻根祭祖地。笔者认为地方志工作应当在姓氏文化研究中,“树立地方志编纂的话语权——树立学术研究、开发利用的话语权”。姓氏文化的族群认同是对地方志所蕴含的特定文化的认同,地方志应“结合工作实际,主动而为,力争有所作为,充分发挥好地方志的资政功能”。以有为促有位,就华夏姓氏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展示、开发利用做出创新示范。尤其西安、天水等市要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优势,抢救文化遗产,挖掘、整理、记述、传承、保护利用区域姓氏文化。新志续编应创新篇目,记述姓氏文化,以权威性方志证明区域历史文化的厚重;地方志应将姓氏文化研究纳入工作整体布局,全盘规划,编写姓氏文化丛书;把握关联、背景与节点,整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志工作力量,联合开发姓氏文化资源,为重振"丝绸之路",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及批示,都明确提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希望地方志事业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研究地方志与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问题,对于破解方志编纂新难题、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厚植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本课题以协调发展的理念,重点探讨区域文化入志的主要类型,以及志书突出反映区域文化的方式方法,为新一轮修志提供新思路、新途径。笔者从入志的角度综合分析、归纳特点,认为区域文化应体现在乡邦文化、流寓文化、现代科技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民风民俗及民性文化等方面。区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地方志有责任在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准确理解区域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全面系统地把握区域文化的主要内容,确定记载区域文化的原则和方法,是地方志记载区域文化的关键。”笔者认为,地方志与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关键就在于“接地气”,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实事求是,维护历史真面目、借助方志载体,彰显区域文化新内涵、激活方志功能,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黑龙江积极跟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国务院批复哈尔滨国家级新区以后,哈尔滨作为对俄合作的中心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地方志文献,记录着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哈尔滨"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参考.从方志文献中,梳理出哈尔滨对俄罗斯文化交流的点点滴滴,有利于总结经验,挖掘城市内涵,促进更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更好的向前发展.在我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地方志文献的作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凭借和参考,起到资政的作用。发掘和塑造城市的文化内涵,为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提供“软实力”。积极收集、整理、研究“一带一路”发展资料,出版地情书籍,让两国人民可以系统地了解发展的状况,增进了解,促进交流。从而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推动中俄“一带一路”顺利发展。
  • 摘要:河北虽然不是"一带一路"规划的重点区域,但无论从区位上看,还是从文化渊源上看,河北省都与"一带一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试从河北地方志文献的角度谈新编地方志书中所记载的"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河北省地处环渤海中心区域,是“一带”和“一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在河北省的许多志书中记载了大量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相关的史实,证实河北与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河北有三个地域可以纳入丝绸之路的重点研究范畴:张家口的张库大道、沧州黄骅市海丰镇遗址、邯郸邺城。
  •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厦门定位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厦门继泉州港、漳州月港之后,成为中国"海丝"的中心;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后,仍是"海丝"的重要商埠.挖掘厦门历史,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激发闽南籍的海外华人、华侨积极投资参与国家和家乡的经济建设的热情,厦门地方志为推动厦门的"海丝"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厦门地方志为厦门的文化建设、两岸关系及鼓浪屿申遗等提供服务,为居住在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闽南人查找家谱、寻根问祖提供帮助,使他们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建设的成果,激发爱国爱家乡和投资祖国经济建设的热情。事实说明,厦门地方志机构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人了解闽南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包容性、思辨性,对家乡的热爱、自强团结的民族精神;弘扬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勇于拼搏、敢于冒险的人文精神和树立“海丝”建设的自信心。有助于对闽南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对构建和谐的闽南社会及增强与台湾同胞和侨胞凝聚力提供保证,为落实厦门市提出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现厦门海上花园城市的美好愿景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厦门独特区位优势决定了厦门地方志在促进“海丝”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特殊意义和作用,开展与厦门有关的“海丝”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厦门打造“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提供历史佐证和新鲜素材。
  • 摘要:地方志记载的是一方水土之上的人和事,是一方人的精神家园.人才成就事业,人才促进发展,地方志要讲好中国故事,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方志人才,只有人才济济,才能文化繁荣.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地方志系统人才现状的调研、了解和对州(市)、县(市)区的方志人才状况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创新工作方式、培育方志人才、提高工作水平,让地方志工作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发挥方志文化优势,增强方志文化影响力、软实力的措施与思考.创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观念健全机制、送出去培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派下去锻炼,增强总揽全局能力、要请进来带动拓宽视野心胸。
  • 摘要:地方志以其资料蕴含"厚重"的特点,在承载"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历史内涵上,能够充分发挥地情书和资料库的作用.通过对历史、地域文化的挖掘、宣传、交流,实现促进对外合作发展经济的作用,找到了地方志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的重要支点和切入点.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如同合作发展的两翼,有了两翼的平衡,发展才会稳定、可持续.而文化兴路,就必须从历史中找依据,从文化中找共通之处.地方志在这个层次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要从历史文化遗产的层次推进国家间的合作发展,是一种新的历史文化观,也是开创新历史,发展新文化,造就新繁荣的重要立足点。以地域文化为基础,促进经济交流合作。当代方志工作要力求创新,在传承弘扬志书编修的同时,追求服务现实的实际目标。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各方力量参与,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方志资源。方志部门可根据地情实际和本区域“一带一路”中心工作,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组织联合开发。对辖区地情资料和人文历史的重大课题,要发挥各部门联动,各行业共参与,实现方志资源的提质、扩张和最佳配置,形成具有可资价值的专志和地情资料供执政者决策参考。以编好地方年鉴资料为重点,建立资讯平台,记录年度大事、要事,同时利用手机APP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拓宽公众知悉渠道。建设方志资料库。开发方志网络资源,将方志成果信息化,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史志成果,使沉寂的史料得以走出封闭的库房,进入全新的网络世界。同时,建立方志信息网站网页,并实现联网互动、资源共享。实现方志库“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提供资料和信息服务。
  •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是党中央在准确分析国际形势,精准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中国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山东省日照市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向西通过铁路连接中国中西部地区及蒙古、中亚和欧洲,连接南北、沟通东西,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日益突显.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日照市委、市政府借助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打造"五通"示范区.地方史志部门责无旁贷,必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十三五”时期,山东省日照市要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实现市、县综合年鉴全覆盖,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市县两级方志馆全面建成,加强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初步形成志鉴编修、理论研究、质量保障、开发利用、工作保障“五位一体”的史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全市地方史志机构进一步健全,队伍精干高效,工作手段现代化,志鉴成果信息化,史志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努力开创日照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节点城市日照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中提供智力支持。
  • 摘要:本文介绍了地方志开展对俄合作中必然遇到的对国外地方志资料翻译中的地理名称的考证问题以及考证的方法,用实际事例进行了陈述说明;进而以对俄地方志合作的切身体会,就地方志对外合作的愿景及策略进行了初步阐述.对俄合作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整体素养和品位、积极主动去收集各类书籍资料。开展对外合作,需要壮大工作队伍、要树立大文化观念,努力构建资源共享的格局、努力扩大合作领域。
  • 摘要: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沙漠之路、绿洲之路,它也是一条延绵数千里的商业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信息传播之路.依托这条友谊与财富之路、交流与共荣之路,不同文明得以再次碰撞交融,兼容并包的理念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绵延至今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什么原因让丝绸之路在今天得以复活?今天的"一带一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又有何区别与联系?地方史志工作者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发挥作用?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之一,地方志、地方史、年鉴、地情资料应成为"一带一路"信史文化重器,成为文化软实力的硬基础.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地方志事业应站在更新的文化高度,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基于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但“一带一路”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空间”“内涵”两大方面实现了新的超越。“史志合一”统管编修机制创新,无疑是对传统史志学术的又一重大突破,必将对史志文化“承前启后、开创未来”产生划时代影响,打开中国史志文化新纪元。主要体现在:一是官修新志从20世纪前到2006年《条例》规定省、市、县三级综合志“一志独秀”的单一传承,向民族志、部门志、专业志、乡村志的全方位拓展。二是各级政府及其地方志工作机构从原承担编修志鉴“双责”向志、鉴、史、馆、库、网的“六位一体”拓展(地方史首次纳入地方志编修主业)。三是各级政府主修统管的省、市、县“三级志书”向省、市、县、乡镇甚至于村(社区)等四五级志书拓展(立体化史志编修体系)。这“三个拓展”,本质上是新形势、新常态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治志”、履职担责的行动指南和权责清单。在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规划纲要》的同时,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地方史志工作者应站在更新的文化高度,做好做强传承、传播工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将再呈现,新时期地方史志工作者应积极作为,传播丝绸之路文化、阐明丝路精神、讲好丝路故事,为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献策献力。
  •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被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在新疆,地方志是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文化支点,借助"互联网+"转变发展模式,构建"地方志大数据"共享平台,充分体现地方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先行、文化支撑的重要价值.“互联网+地方志”是对地方志传统模式的创新,志书数字化、地情资源信息化、志鉴编纂网络化、办公管理自动化这四者构成了“互联网+地方志”的最核心要素,地方志工作要想紧跟互联网发展,这几个要素就得同步发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机遇,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特征,吸收借鉴“互联网+”发展经验,加快实现互联网与地方志发展的深度融合。
  • 摘要:张库商道南起张家口,一路向北,通往蒙古的乌兰巴托(古时称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历史上是我国北方连接蒙俄的一条国际贸易商品运输线,它为欧亚和中东互通了有无,促进了交流,传播了文化,更给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繁荣.诞生了传奇的晋商,成就了塞外的"皮都",形成了草原城市乌兰巴托,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在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揭开张家口的历史文化辉煌与价值,探讨张库大道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价值,深入发掘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具有多重意义与价值。一是能充分发挥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谋发展。二是让丝绸之路精神成为世界合作共赢的精神财富,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化发展。三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寻求最佳切入点,使张家口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城市。今天,张家口面临三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承办冬奥会、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作为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依托张库大道的历史传承,通过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机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人认识张家口,了解张家口,来这里休闲、养老、度假,重现繁华商业中心的辉煌,推进构建北京一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 摘要:地方志是一种综合性记载地方地情的资料性文献,已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历史,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地方志在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这也契合了"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交流需要.然而,要真正对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经贸交流,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无论是地方志本身还是地方志工作者都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找准切入点,才能创新性地开展好工作.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我们更要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传播和交流沿路沿线国家共同关注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实现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志工作者要积极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要创新地方志理论研究的对象,扩大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的范围与途径。地方志工作者要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地情地况研究,切实服务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贸交流与人文交流。
  • 摘要: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上升为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发展战略.结合"一带一路"视野,对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考量,有助于转变思路、创新路径.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一带一路"视野也对今后更好地开展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具有诸多现实启迪.建议进行供给侧改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开发利用体系、搭建三大平台体系,提升地方志事业的品牌效应、研究与普及相结合,做有效信息的提供者。
  •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对方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新任务的挑战,方志工作唯有迈开改革的步伐,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本文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对方志改革的必要性、方法论、方向与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工作实践中,面对高速发展、变革的客观实际,许多方志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如今的方志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新需求,现实呼唤着方志改革。当前的方志工作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工作的需求。具体来说有“三方面不适应”:自身定位不适应;方式方法不适应;信息载体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党和政府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理性建构与经验汲取、集体领导与人民参与的辩证统一。将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方志改革的重要契机和突破口,建立改革“试验田”,逐步探索和推进方志改革。成立方志改革专门领导机构,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方志项目应争取国家科研立项,立项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要调整自身定位,明确职能定位为官方地情信息、大数据的收集者和提供者。调整服务对象、工作方式方法、信息载体、工作重心。修志为用,以“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为导向策划方志项目,以项目成果得到实际运用为工作目标,真正实现“修用并重”。地方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武装下,方志必将发展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智力支撑。
  • 摘要:史志网站及其数字化资源能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中国,有助于解决沿线各国、各地文化差异,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各地经济发展.分析各地全国史志网站现状,比较16家典型史志网站方志文献数据库的内容和功能.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方志系统要树立正确数字化观念,网站与数据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图像数字化、文本数字化同步实现;开放方志文献数字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数据库,开放检索、复制功能;丰富数字化方志资源,建立方志文献数据库以及特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史志网站数字化方志资源建设,确立方志行业数字化标准体系.
  • 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绝非经济发展专利,也应成为文化大发展的战略契机.而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之一,姓氏是公民生来就被赋予的一种标志.如果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遇到同姓的人,不管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多么远,可能都会显得特别亲切.像这种小小的感情牵系,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之间互相团结的力量表现之一应成为"一带一路"信史文化重器,成为文化软实力的硬基础,成为继往开来中华文化乃至华夏文明传承、传播的权威工程、精品工程、传世工程.在今天"一带一路"的视野下,姓氏当中蕴含着祖先丰富的宗族文化,只要充分的利用姓氏资源,将姓氏提升到一种文化产业的高度,那么,将可能创造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打开另一扇门.在研究了解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同时,要把它当作是一种文化产业去开拓创新。把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以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一个文化产业,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姓氏文化可以考虑根亲招商、姓氏栏目、姓氏产品、姓氏文化旅游等方式。
  • 摘要:自从国务院全国地方志规划纲要出台后,笔者反复研读思考,切实感受到参与制定这份规划的顶层设计思想与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设计思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七年地方志工作实践,就《规划纲要》思想与“一带一路”思想的设计关联、《规划纲要》的历史意义及地方志模式创新略作分析。地方志工作者应当学习《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出台的勇气与胆略,站在制高点俯瞰当前我国方志年鉴工作形势,抛开本位主义,直面现状、冲破教条,坦陈直言,不因位卑而不言,不因梗阻而气馁,只有鼓励沧海中每一粟的推动作用,全国地方志事业才能以更加包容的胸怀进取的勇气不断前行.
  •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一项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的重大发展战略,各行业都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定位,以期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地方志工作向来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应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发展新机遇.并不断破解地方志工作发展难题,突破原有的需求侧改革,着眼于地方志工作的供给侧改革,真正实现有效供给,解决地方志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供需结构不匹配问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并非经济专利,他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战略背景下,地方志发展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新空间。作为一个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用好用活地方志资源,充分挖掘地方志、地方史、年鉴、地方志资源开发及地情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资政与文化交流的信史功能,盘活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充分体现“修志为用”的发展思维。地方志“供给侧改革”要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众为出发点,强化队伍建设,狠抓主业发展、补齐行业短板、推动创新驱动,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供给”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最大限度集约方志资源,提高方志水平,减少“供给错配”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方志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 摘要:中国方志文化在记录当代、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发展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动海内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等方面,成绩日益突出、作用日益显著.在崭新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为使文化交流更好地服务政治经济交流的大局,甘肃应加强方志编纂与方志文化传播,创新方志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拓展方志文化内涵,提升甘肃方志文化的学术影响力.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首次将“史志不分家”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强调“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规范管理”。这种“史志合一”的统管编修机制创新,无疑是对传统史志学术文化的又一重大突破,必将对史志文化“承前启后、开创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开启中国史志文化的新纪元。因此,甘肃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就要及时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规划纲要》,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强化地方史、地方志、年鉴的编纂工作,勇于担当史志文化传承、传播责任。建议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依法治志、纂修精品志鉴,拓展方志文化内涵、托“一带一路”,提升学术影响力度、彰显民族特色.重视民族地区修志、利用媒体推介,创新方志传播路径。
  • 摘要:2016年,"修史修志"的内容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这也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地方志将得以大发展的战略契机.而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之一,地方志应成为"一带一路"历史文献保障重器,成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硬基础,成为继往开来中华文化重要工程.根据国家提出重视"民族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要求,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探究民族地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律,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地方志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普洱的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其管理中机构统属不顺,领导体制不完善,依法修志在地方志事业中运用不足,地方志服务功能不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都显现出存在的问题。“一带一路”视野下优化普洱地方志管理,要体现政府在地方志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落实依法修志在地方志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培养一支稳定的修志队伍。
  • 摘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全球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国上下都在积极行动、抓紧落实,从中寻求转型发展的新契机.本文认为,地方史志工作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是要紧贴"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理念,紧贴史志工作中心任务,紧贴地方自身文化特点,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通俗读物,编精品志鉴,铸河南名片,淋漓尽致彰显厚重区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文化软实力提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智慧借鉴和智能服务.其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五个加强",主要包括:加强史志研究、加强旧志开发、加强读志用志、加强工作创新和加强人才培养.
  • 摘要:"一带一路"既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信息交换.要发挥地方志的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增强相互了解和战略互信.地方志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要针对了解沿线各国国情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以实施“文化战略”为基础,深入挖掘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要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盘子中,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协调、联络的长效机制,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与地方志是有紧密联系的.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功能与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建立专门的方志馆,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挥地方志的重要作用.这是值得探讨并研究的重要议题.地方志的服务功能越大,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方志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存在的价值也就越大。地方志工作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地情资源。充分利用地情资源,为政府、为社会、为人民大众提供资源服务,是地方志的重要功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离不开地方志这一重要地情信息资源的服务的。而地方志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联合建立“一带一路”方志馆,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构建信息公共平台。地方志要服务好经济建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工具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方志的开发利用,可以让文化资源为经济发展插上翅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对于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友情,推动沿线各国文化融合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引向深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政府可以与沿线国家、地区互换或赠送地方志书,增进相互了解。在这方面,地方志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发挥其文化底蕴深厚、凝心聚力的作用,为构建“一带一路”多元文化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地方志要服务好政治,成为各地党政领导管理一方的施政参考书。“资治”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一大传统功能。新方志所记述的丰富而翔实的资料,有助于政治建设。地方志在治国理政方面,不仅可以服务于国内,而且可以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国家,相互交流治国理政经验,提升各自国家的管理水平。在总结、提升治国理政方面,地方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之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西江历来就是南中国海、东海联结中国大西南和中原的走廊,是衔接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肇庆是西江流域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是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其方志保留了大量的丝路史料.如今,要挖掘方志中的丝路文化遗存,讲述丝路故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的智慧.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实现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让中国方志走向世界.
  • 摘要:上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心枢纽城市,上海地方志工作可以搜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地情,挖掘对上海和与上海交往的记载;整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和上海的投资政策,发挥双方智库作用;因地制宜、加强文化和人员交流等方面主动探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地方志工作特有的贡献.
  • 摘要: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战略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的语境下重新焕发新的生机.站在更高的视角,以更加宽阔的视野,阐释丝路精神,挖掘丝路文化,创新服务举措,拓宽资政思维,是当代地方志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地方志人要有所作为且大有可为.弘扬丝路精神,从历史维度阐释"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中国思维;挖掘整理丝路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把中华文化讲清楚;精心打造大方志格局,创新"一带一路"视野下方志服务新思维;着眼未来,做好当代丝路建设伟大进程的整理留存.
  • 摘要: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之一,方志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载体,成为文化软实力的硬基础.山西地方志浓墨重彩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可贵的晋商精神、优越的区位形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经贸产品,在资政佐策、服务社会中,推动了山西走向世界,也必将为"一带一路"国家重要战略提供更有效的智力支撑.地处中部的山西,虽未列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但综观山西方志,可以从中探究到与“一带一路”千丝万缕的联系,汲取更多的精神动力。其绵延不绝的深厚历史渊源、诚信进取的可贵晋商精神、表里山河的优越区域形势、浑然天成的丰富旅游资源、扛鼎“智造”的独特经贸产品,曾广泛参与、几度引领、数次撬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在促进东西方经贸、文化、旅游、艺术交流融合中,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 历史上,山西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各民族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将山西与沿线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山西方志在实现文化产业链接,拓展与中亚国家文化认同,推动地区间文化交流,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大有文章可做。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蓬勃崛起与晋商文化的日渐复兴,任何一个有使命感的三晋儿女都有个挥之不去的“晋商梦”,追寻晋商足迹,体验晋商艰辛,传承晋商精神,继续发扬亚欧人民的传统友谊,加强经贸互动和文化交流,拓展“一带一路”黄金商道,促进沿途城市、产业、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凝聚晋商向心合力,再创晋商昔日辉煌,才能在转型发展和赶超跨越中取得胜利。当前,山西省委、省政府响应中央号召,抢抓机遇,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努力把山西打造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山西以开放合作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人文旅游休闲地、全国清洁能源生产与技术创新示范引领地,而这一切都将依托于山西优越的区位形势。“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山西浑然天成的丰富旅游资源、底蕴深厚的“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正可助力其中,在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展示景区对外形象、提升旅游景区内涵、推进景区综合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继数代人接续奋斗的传统,感悟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回首洋洋亿言的山西方志集群,再现了深厚的历史渊源、聚焦了可贵的晋商精神、彰显了优越的区位形势、展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凸现了独特的经贸产品,从中领略到的不仅是先辈给予人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物源自信,重塑了山西方志在传承历史中的不可替代的“档案库”作用,更指引了人们融入“一带一路”的前进方向,坚定了我们以方志为媒介,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的信心。助力“一带一路”,方志大有可为。
  •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省会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兰州市区内及其周边的一些地名从军事边防角度进行考据辨析,以图用此种方式对古城兰州的社会历史进行探讨。兰州为西陲重镇,中原之屏障,进可经略河西,退可扼守陇右.在兰州市内,有许多地名富含军事色彩,如关、城、堡、墩.通过对这些地名的考据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彼时的社会风貌及国力的盛衰.因此历史地名可以称得上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钥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应当受到研究者的注意.基于地名珍贵的史料价值,保存老地名,保留其历史延续性,有助于凸显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若从更广泛的层次来说,地名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自然科学价值。以兰州为例,遍布全市的各种“滩”和“坪”实际上就是对两山夹一河这一特殊地形的佐证,是为研究历史上人类活动及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因此,无论社会科学工作者或者自然科学工作者,都应当注意对地名研究。
  • 摘要:"一带一路"视野是超越中国视野的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方式,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日益显现,一切的经济交流、物质交流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交流.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地方志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区域文化交流过程中,能集中展现自身丰富的历史人文面貌,发挥独特作用.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本文试图论述如何利用方志资源推动区域文化交流.在区域文化中,地方志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地理性存在和文化历史性存在兼备的地方志,记述的是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历史面貌,是区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全方位展现了一地的区域文化,使一地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区域文化的因袭发展过程中,地方志又留下了区域文化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印迹。因此,地方志不仅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区域文化建设联系紧密,地方志能够发挥独特的“百科全书”作用,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往。在“一带一路”视野下,作为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志,其丰富资源对加强当前“一带一路”区域文化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践行意义。要用方志资源提升区域文化内涵。宣传推介“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用方志资源深化区域文化交往,推动“一带一路”文化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我们要创新性地利用方志资源深化区域文化交往,推动“一带一路”文化深度融合,使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达到合作共赢,使“一带一路”精神和理念深入人心,永续发展。
  •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以往的国家战略相比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种战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涵,而且涉及许多省、区、市、县,这就为地方志发挥其独特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地方志工作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志如何利用其独特的历史资源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中有效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这就是记载历史,目的在于资政资社,必须更好地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建设,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因此,现代地方志将从编纂出版模式转向研究开发模式,地方志学科发展也将由"记载的地方史"转向"一方之全史".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地方志工作模式创新和转型的方向是"地情研究为重心的综合发展模式".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地方志必然强调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为经济社会重大发展问题服务的方向,而这个方面是与“地情研究为重心的综合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转型是完全相符合的。在这一框架下,发现现代地方志的业务内容、工作方式及组织与学科建设将产生如下变化:第一,方志的编纂应该根据历史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要求来设计框架与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不仅能提供“官用”,而且必须满足多方面的“民用”。第二,方志工作必须走向开放,在政府主持下,需更多地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更多地反映家庭、社会组织和社区等社会内容,要加强社会部类的研究;相关的一个重要点则是方志工作队伍建设的开放化。第三,资料收集和提供的科学化和信息化,这主要是现代方志馆和地情网站的建设,还有资料年报工作,数字化是一个方向。这方面还需要大量投资和建设。第四,科学研究的组织,这就是方志学会建设和方志理论研究,目前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第五,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如何适应资源开发的需要,确实是一个紧密而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方志人才,长于文字编辑,适于研究和调查实践,是不适应的。第六,地方史理论、编纂理论等方面的学术探讨。
  • 摘要:明代是新疆发展极其特殊的时期,也是新疆政治、民族、文化、宗教发展极其重要的时期:地方政权割据、民族格局基本形成、伊斯兰教占据统治地位、维吾尔文化得到极大发展.明代新疆的这些变化与发展,至今仍是研究新疆民族和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文化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明代新疆的政治格局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以及明代哈密卫的建立及西域各地与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有学者认为维吾尔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喀拉汗王朝的文化,那是西迁的回鹘与塔里木河流域土著在融合中形成维吾尔族这一民族形成过程中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显著特点是漠北游牧文化与塔里木定居农耕文化在碰撞中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化,更是塔里木佛教文化、回鹘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碰撞之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文化。这是维吾尔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的一次文化大升华。而明代新疆叶尔羌汗国时期的文化发展是维吾尔文化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其显著的特色是维吾尔农耕民族与游牧的蒙古察合台民族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更高、更宽阔的维吾尔民族文化。第一个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上的巨大成就和辉煌,而第二个黄金时代已经从语言文字上的成就上升为文学、艺术、历史等多学科的发展与辉煌。叶尔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维吾尔文化的发展基础,以后几百年来维吾尔文化的发展,一直沿着这一轨迹向前不断发展。叶尔羌文化对于维吾尔文化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由于相对的和平环境和长期的历史积淀,这一时期新疆的地域文化,特别是以维吾尔族文化为主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有了较为宽松的发展条件,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
  • 摘要:历史上景德镇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是通过陶瓷贸易这一特殊平台进行的.本文以方志文献为依据,以地方文献和历史典籍为佐证,勾勒出景德镇陶瓷历史发展脉络,阐述景德镇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笔者在整理、编研中发现,清代三个版本《浮梁县志》,既从宏观上把握,又从细微处入手,紧紧抓住了浮梁(景德镇)瓷、茶地域经济与文化特征,真实记录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的交流,对今天研究景德镇乃至于中国陶瓷文化以及“一带一路”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仔细研读这些方志文献,对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景德镇陶瓷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 摘要:县级方志机构从方志业务上来讲,受省、市方志机构指导,同时又要指导乡镇部门修志,且无相应机构承托,凡涉及方志业务,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人员少但是工作量大。从人员的来源上来讲,大多是半路出家,从乡镇或是学校调入,罕有方志专业的人才。同时,县级方志机构人员取得专业知识的途径少,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不多。根据多年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县级地方志人才的培养,由于局限于学科建设等原因,从学校引进方志人才成为奢望,但是可以通过培训、实践、私授等办法来提高人员素质水平。县级方志人才成长的环境不容乐观,要形成良好的地方志发展状态,促进方志人才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方志发展的内外环境。从编纂业务上来说,县级地方志工作需要以下几种人才:一是能够统揽全局、把住方向、经验丰富的主编人选。地方志编纂的一个特点就是主编一支笔统稿制度。一部志书,只有在主编的一种思想、一个方向下才能形成风格一致的作品,不至于在众手写志的情况下出现多种写作风格。二是有懂体例,明规范,掌握多种方志知识层面的地方志专业人才。作为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士,担负着指导部门专业志编纂的任务,而这些知识,需要积累,也需要时间的积淀。三是要有懂行业知识的专业或业余修志人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方志机构的人员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点,要有能够懂本行业、本系统知识的人参加方志编纂,才不至于说外行话。政治、农业、工业、商贸、科教文卫、社会、自然都要有相关懂行的人才参与修志,才能使修出来的志书既真又实。主编、方志专业人才和行业专业人才都具备了,精品佳志的编纂也就不远了,方志事业的繁荣也指日可待。
  • 摘要:关公信仰是我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掖关公信仰分布广泛.本文对明清以来张掖的地方志进行研究,并调查相关碑刻,分析张掖关公信仰产生的主要原因:关公信仰是当地人好武尚忠的表现,体现了民众在恶劣生活条件下的心理诉求,政府对祭祀关公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而且关羽职能广泛.在探讨民间信仰的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张掖关公信仰联结官方和民众的纽带作用.张掖关公信仰繁盛,寺庙众多,主要受文化的浸染、民众的诉求、政府的行为三方面的影响。任何一种民间信仰,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各地关公信仰也呈现出信仰内容及崇拜方式的多样化等特点。我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从单纯研究信仰的表面现象开始向信仰模式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权力制衡发展,通过研究民间信仰来探讨其背后所体现的现象,尤其是政府权力及基层社会关系,政府与民众乃至与士绅的复杂关系,因为“在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诸类信仰关系中,首先值得考虑的是民间信仰与国家权利之间的互动关系”。关公信仰是民众希望自身与国家稳定发展的一种载体,也是官员联系民众的一种媒介。通过碑刻我们不难发现,官员掌握着关帝庙修缮的权力。它的主导者不是民众而是官员,只要官员振臂一呼,民众就会尽力而为。关公信仰可以增加官民之间的联结:对官员来说,这种活动可以凝聚人心,利用民力,进一步加强统治,树立权威。对民众而言,通过对神的祭祀一方面满足求得保佑的心理,一方面是对当地官员政策失当的警戒。正是这种契合,从上至下,从官至民,关公信仰以不同形式起着维护秩序的作用。笔者认为,历史上地方官员要维持本地统治秩序,就不得不依赖于地方势力,地方势力必须借助地方神来扩大它的影响力,而地方神的发展完全依靠当地民众,所以一地的民间信仰往往成为维系整个社区秩序的纽带,是抵御外部力量的象征,所以民间信仰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关公信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它何以具有深厚坚实的民间根基,包容四裔的融会能力,绵延不绝的历史积淀和跨越时空的现实影响,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并重新做出现代性的诠释”。以关公信仰为代表的一系列民间信仰,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为今人所重视。
  • 摘要:"一带一路",是21世纪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本文试图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发展与变迁,前人在丝绸之路研究中所忽视的"海盗集团"在维护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繁荣和维护国家海权中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和华侨移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深圳、香港地区从历史到现实的地位和作用,在落实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中,深港地区建设的重要性等,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深港地区历史上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地位,是由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深圳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的角色是:加快将深圳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推进前海开发开放,力争“一年一个样”,成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标杆。深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和比较优势。未来,深圳市将构建全方位“走出去”支撑服务体系,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信息丝绸之路建设,拓展与喀什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合作,打通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双通道”。香港是中国内地与南亚海上航运的重要枢纽。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贸易转口港,转口的国家和地区达150个,香港也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码头,世界第四大船东所在和十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同时又是世界金融中心。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枢纽,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并由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深港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从历史到现实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枢纽地位。因此,要落实好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好深圳、香港是国家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深圳、香港,任重道远。
  • 摘要:清代西北学人张澍是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编纂整理20余种方志,为多部志书撰写序言,既是方志编纂的中坚力量,又是杰出的方志理论家.张澍把修志工作视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改当时因陈相袭之风,根据时代发展和内容需要,科学编排志书体例.他兼容并蓄,既注重材料的收集和文献的考订,又不轻视地理考据,构建了以志存史、史地并重、考证科学这一独特的方志理论体系.他所修志书,考古征今并重,文献征实丰富,讲究经世致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地方志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整合地方志资源中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和现实资料,系统整合全国地方志机构力量与人才优势,通过编纂《"一带一路"建设志》《"一带一路"人物志》《"一带一路"线路志》等志书和建设报刊、网络、方志馆、微信、微博等多个平台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努力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负时代赋予地方志工作者的使命.地方志蕴藏着丰富的丝绸之路商品信息,是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记载“一带一路”建设历程的最佳载体。在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下,尤其是从唐代开始地方志由官方设局主持编纂,全国地方志文献必定保存大量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需要进行科学整理,系统开发,以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作为领导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最高机构,应设立超越各省、市之间的协调组织,统一协调开发利用地方志文献服务“一带一路”工作。各省市应制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计划,指定专人负责“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宣传、服务、资料收集、志稿撰写相关事宜。在整合地方志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编纂志书、地情资料等形式外,全国地方志系统可以通过在地方志期刊、网站上开辟专栏介绍,微信公众号、手机报上进行专题报道,方志馆开辟“一带一路”主题展览、“一带一路”图书专区等多种形式整合丰富的地方志资源,主动作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
  • 摘要:2015年,广东省开始进行首次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由于深圳2004年已完成城市化,许多村落已变成城市街区,现存资料不足,亟待引入口述史方法开展普查工作.论文结合深圳实际,主要探讨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中如何运用口述史方法采集资料,挖掘和抢救隐藏的历史,呈现原生态的村落面貌,记录民生百态,传承耕读文明.普查工作中要转变理念与方法,开展实地调研,采集口述资料、加强对普查人员的专业培训,使访谈者具备基本的口述访谈技巧和历史常识、结合本地实际,不拘一格地选择访谈对象,多角度展现民生百态、口述史料需鉴别考证,以确保其真实性。
  • 摘要: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虽在岁月流逝中渐行渐远,然而,经考证,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一带一路"新起点的义乌,是丝绸文化的源头之一.义乌是蚕神马鸣王的出生地、也是古代盛产丝织品的原产地之一.站在历史的纵深回望,挖掘历史人文积淀,梳理文化发展脉络,义乌丝绸文化孕育了勤劳、务实的义乌品格,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质的“鸡毛换糖”敢闯敢创商贸精神,为义乌的创业创新和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张力和精神动力。义乌要充分发掘区域内的工商文化传统,以商贸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引擎,拓宽市场发展空间,扩大市场的辐射功能,寻找城市发展新动力;站在世界的高度远眺,瞄准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义乌要扎根长三角,接轨上海自贸区,契合中共十八大确定的我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角色,全市上下统一思想,重燃创业激情,敢于打破框架和思想束缚,破除旧的体制、机制,开拓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奶酪,追求新的高度,发动新的超越,转型发展,建立符合义乌发展的新机制。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不断探索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的义乌,海陆对接,汇通天下,又将迎来经济发展的战略节点,瞻望未来,义乌必将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的高势能港口,不仅以“买全球,卖全球”的商品对世界物质文明的贡献,还将对世界精神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 摘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带一路"建设贯穿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各地都有"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但是,在已编地方志中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多有记述不够或缺漏,其主要原因是对该内容缺乏认识,未应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对"一带一路"建设认识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前提.笔者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学习和思考,提出地方志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具体思路和方法.地方志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它忠实地记录一定地域内社会进程中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服务当代,利在千秋,具有其他文化产品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志编纂要与时俱进,做到常编常新,不断提高编纂出版质量,积极服务于社会发展。地方志要切实提高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宏观上,把握当地“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微观上,加强对当地“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指导。操作上,应确立一套正确的年鉴编撰思路,才能更好地记述“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
  • 摘要: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把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高层视野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复兴进程的必然,也是中华民族对历史与未来的负重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沉积与释放.目前,陕西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甘肃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新疆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宁夏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宁夏关于"战略支点"的界定和描述,相当程度上是在恪守"中阿合作"话语下的生成物.通过对这种"支点"视角做出还原式剖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回族形成于丝路、贡献于丝路的演进历程,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宁夏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缘。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建设一个约8000公里的商贸走廊,让近30亿人口从中受益。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宁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支点,这种“吃饭、穿衣、量家底”的务实提法,目光高远,定位准确。在中共宁夏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的科学发展思路,正是宁夏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务实之举。宁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要以“四个宁夏”建设为行动纲领,努力走出一条合作、共赢、和平、文明的发展之路。宁夏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经济、贸易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通过中阿博览会的合作交流,阿拉伯诸国与宁夏在经贸、文化等方面互补性明显,已成为宁夏向西开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宁夏高起点、高标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提质增效,形成新的增长点,重构现代丝绸之路新优势。
  • 摘要:从鉴古知今的角度,阐述吉林省长春市历史上与"古丝绸之路"的关联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从搭建三个平台的实践(即:发挥志鉴功能,搭建公共文化平台;增强服务意识,打造资政平台;强化宣传力度,搭建惠民平台),研究地方志服务区域经济的路径.从加大对地方志工作薄弱环节的工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奖惩机制,强化地方志资料保障机制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六个方面,形成地方志未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 摘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大发展的战略契机,而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史志,将成为"一带一路"的信史文化重器,成为文化软实力的硬基础.笔者提出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探究史志事业站在更新的文化高度,进一步做大做强编修、服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略.强调史志工作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发挥史志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用史志文化的视角挖掘服务手段和路径,是兵团史志工作的重要命题。笔者认为加大对二轮志书经济部类和政治部类的编写力度、利用史志资源深化记述内容,扩大史志成果,形成一树多果、史志成果要及时转化为地情资料,运用信息化传播手段,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 摘要:香山是由古代县级行政区域衍生而来的文化区域,范围包括今天澳门、珠海、中山广大地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和要津,香山在传承、发展古今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旧志、新方志、专业志、年鉴等对香山自古至今在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和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作用等有诸多记载,为香山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搭建了文献基础.本文以香山这一特殊区域为例,在总结陈述香山在古今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历代方志为香山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建设提供重要文献支撑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视野下香山地方志创新作初步探讨,抛砖引玉,洞悉全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对方志事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浩瀚的地方志资源在反映一个地域“一带一路”历史变迁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服务“一带一路”研究和建设是地方志事业迎来新的春天的又一个难得机遇。另一方面,地方志如何推陈出新,在记录当代、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发展文化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国理政提供历史借鉴、智力支持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无疑是“一带一路”视野下,地方志事业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香山地方志事业如何创新要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研究方志资源,夯实香山海上丝绸之路文献基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区域品牌,集合力服务“一带一路”大局。要拓宽渠道,增强功能,创新手段,提升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水平。“一带一路”视野下的香山地方志创新,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志资源,引进来、走出去,创新渠道、功能、手段,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地方志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香山本是由古行政区域衍生而来的文化区域,对这一区域的方志创新进行探讨和实践,本身具有创新意义;作为一种有益的试验,可以抛砖引玉,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也是本文以香山为例探讨“一带一路”视野下方志创新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