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问题
巴以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专利文献6464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党课、国际展望、当代世界等;
巴以问题的相关文献由71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继赞、孙亚菲、张璇等。
巴以问题
-研究学者
- 唐继赞
- 孙亚菲
- 张璇
- 杨鸿玺
- 陈君
- 一丁
- 丁志涛
- 乐艳娜
- 伍飞云
- 侯宇翔
- 关娟娟
- 冯秀珍
- 凌德权
- 刘志杰
- 刘敏
- 刘春勇
- 卫灵
- 唐志超
- 孙德刚
- 孙梅
- 孟亚先
- 容亮
- 张兰华
- 张国庆
- 张天南
- 张桂芳
- 张璇12
- 张胜平
- 张鑫焱
- 徐方清
- 徐泽林
- 徐雁
- 怡姮
- 时延春
- 旷江蓉
- 昆吾
- 本刊编辑部
- 李伟建
- 李明波
- 李玮
- 李莉
- 李静
- 杨艳新
- 梁平安
- 武文斌
- 江涛
- 溯源
- 潘滨
- 爱德华·萨义德
- 王晋
-
-
张璇
-
-
摘要:
在冲突与谈判、对抗与合作的长期过程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逐渐形成了非对称性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及其运行机制通过《奥斯陆协议》等一系列双边和多边条约得以确立。在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等互有联系的结构中,不对称的结构性权力塑造了巴以关系的基本框架。在具体问题领域,以色列同样通过对资源的汲取和管理确立了在权力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不对称的结构性权力关系也导致了两国在治理能力上的巨大差异。水资源问题是巴以冲突的焦点问题之一,巴以结构性权力关系严重影响了巴勒斯坦的资源汲取和治理能力。以色列的水资源治理政策是其权力护持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国内规划与开发、军事行动以及强制管理措施使以色列在跨境水资源的控制和利用方面占据了极具优势的地位。以色列在水资源问题领域的权力涉及到巴勒斯坦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问题。巴以在水资源治理中的合作实质上增强了处于权力弱势的巴勒斯坦对以色列政治管理和资源治理的依赖,并进一步削弱了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能力。
-
-
孙德刚;
韩睿鼎
-
-
摘要: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
-
-
-
张璇
-
-
摘要:
作为阿以冲突中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焦点,耶路撒冷有着复杂的宗教历史和重要的地缘宗教意义.在犹太教的影响下,以色列把耶路撒冷视为国家的核心利益,通过国内立法和不妥协的外交立场,坚持对耶路撒冷的主权要求;在控制老城后,以色列还通过不断的考古活动来为自身政策的合法性提供证据.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政策深受其地缘宗教环境和国家宗教属性的影响,地缘宗教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
范鸿达
-
-
摘要:
以色列移民政策和犹太人的曲折历史息息相关,在其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犹太移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移民问题,以色列建国后出台了多项法规和政策.以色列对国家“犹太属性”的强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的移民政策.由于以色列原本就是为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建立的民族家园,再加上建国后与阿拉伯诸国的连续战争,以及与巴勒斯坦持续至今的冲突,以色列移民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性,当然也在以色列内外引发了一些争论,以色列移民需要处理好民族性与国家性、国家间的关系.
-
-
-
刘志杰
-
-
摘要:
自伊核协议全面达成以来,美国与以色列在对待伊朗核问题方面出现了多次的摩擦与不合.随着2015年9月美国民主党在参议院成功阻止共和党提出的否决伊核协议的决议案,该协议在美国国会已实现了通关.这一外交举动可以看作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适时调整.伊核协议达成后,巴以问题将可能继续成为中东议题的热点.而美以两国围绕上述问题发生的分歧也反映了美国与以色列两国在中东地区不同战略利益的诉求.“后伊核协议时代”美以特殊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而其中美国犹太人与国内基督教右翼等亲以势力与美以两国的关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
-
侯宇翔
-
-
摘要:
自中东剧变以来,巴以问题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巴以问题仍是关乎全局的中东核心问题.中国在此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依然极为重要.本文认为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使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经验、道义资源,同时当今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介入中东和平进程以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中国在巴以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深化角色,力争更好地彰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