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平
中东和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0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专利文献2658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等;
中东和平的相关文献由118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全耀、刘水明、丁增义等。
中东和平
-研究学者
- 秦全耀
- 刘水明
- 丁增义
- 周溢潢
- 唐志超
- 孙党恩
- 戚德良
- 李伟建
- 李国富
- 蒋建平
- 郭靖安
- 黄培昭
- 万征
- 于雷
- 亚历山大·沃尔科夫
- 亚平
- 亢升
- 任可
- 储江
- 刘天明
- 刘小彪
- 刘蕊
- 刘远
- 华焰
- 卫灵
- 叶珊
- 吕梦非
- 吴思科
- 周在群
- 周岩
- 周文栋
- 哈维尔·索拉纳
- 唐昀
- 嘉颖
- 孙德刚
- 宇宙
- 安维华
- 寒星
- 尹继武
- 屈从文
- 张国庆
- 张志文
- 张春梅
- 张礼刚
- 张金荣
- 怀成波
- 戢治强
- 拉宾
- 拱振喜
- 斌箴
-
-
孙德刚
-
-
摘要:
自2002年中国政府设立中东问题特使以来,中国特色的中东安全治理观逐步形成,体现出公正性、平衡性、稳健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中国以“新安全观”为指导,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划,提倡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争端,奉行“结伴不结盟”.在此过程中,中国主张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四管齐下——积极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开展热点外交,推动“以发展促和平”,重视文明对话与“去极端化”经验交流.未来,在中东安全治理中,中国将积极谋势,从“危机管控”转向“冲突解决”,从关注“常态化问题”到关注“突发性问题”,从聚焦“外生性问题”转向“内生性问题”,从关注“传统安全议题”到关注“综合性安全议题”,从应对“军事安全”到应对“经济安全”,从享受“和平红利”到提供“安全红利”.中国提出的新倡议与新主张是中国向中东地区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
-
-
-
-
苏瑞壮
-
-
摘要:
伊朗顶级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被暗杀后,很多评论认为,类似暗杀事件是“以色列只做不说,伊朗只说不做”。不管此次暗杀是否真的是以色列人所为,以色列人的暗杀能力在中东都是非常有口碑的——无论是针对他人的暗杀,还是针对自己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