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措施
防灾减灾措施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植物保护、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771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创造、农村工作通讯、山西农经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福建省气象学会2011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三地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等;防灾减灾措施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燕、孙育红、本刊编辑部等。
防灾减灾措施
-研究学者
- 孙燕
- 孙育红
- 本刊编辑部
- 王浩
- 蒋中义
- 鲍克成
- 于泽江
- 何凌云
- 余欣
- 余运河
- 俞解星
- 党迎生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 况明生
- 刘东燕
- 刘国治
- 刘锴
- 卓万生
- 卜风贤
- 叶囯富
- 叶成志
- 吕昆坤
- 吴孙发
- 吴崇海
- 周玉良
- 周玉良12
- 夏小军
- 夏高山
- 姜清龙
- 孙周平
- 官宝聪
- 宣勇
- 尤再进
- 尹宝树
- 崔毅
- 崔毅12
- 常玮
- 常骤雨
- 张依然
- 张宇亮
- 张宇亮12
- 张序
- 张建忠
- 张明
- 张明4
- 张福兴
- 张远瞩
- 张雪松
- 张雪莹
-
-
王东清;
王玉霞;
张序;
田长平;
王嘉艳;
李延菊;
李芳东;
张福兴
-
-
摘要:
我国甜樱桃引进栽培已有150年的历史,近30多年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烟台、大连、陕西等许多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由于种植效益高,也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甜樱桃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产业规模、种植模式、防灾减灾措施、管理技术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种植模式来讲,随着种植者老龄化日趋严重和劳动力费用的日益攀升,降低树体高度、简化树体结构、降低安全风险、适宜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效率成为新需求.
-
-
李德
-
-
摘要:
防灾减灾措施最终要落到人的身上,自主避险意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避险的成败。下面从几组案例了解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的重要性。第一组案例面对灾害,两家企业都进行了防范,结果却不同事故案例时间:2021年5月16日。地点:湖南省吉首市一在建工地发生山体椅塌事故,3人死亡。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事发时当地一直下暴雨,施工单位收到预警后已处于停工状态。
-
-
尤再进;
尹宝树
-
-
摘要:
滨海是海陆交接的沿海城市地带,具有人口居住密度大、基础设施庞大、国民财富集中、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易受海洋自然灾害影响。中国拥有18 000 km的大陆海岸线,约有70%以上的大型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近60%的国民经济都集中在滨海地区。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滨海地区面临的自然和人类活动诱发的各种灾害风险日益突出,开展中国滨海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研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
-
-
-
摘要:
农业农村部加力推进稳粮保供切实抓好“三夏”生产6月2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强调要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对于农机用油优惠、机具便利通行等惠农政策,要通过网上公告、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作业机手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抓好“三夏”生产,进一步强化机收跟踪调度,及早打通堵点卡点,督促地方落细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粮食收获后的晾晒、收储、烘干等工作,扎实推进夏种夏管,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种面积只增不减。
-
-
赵奎刚
-
-
摘要:
选取1981年-2021年内蒙古索伦镇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索伦镇降水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并阐述了降水变化对小麦种植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结果显示:索伦县7月-9月降水比较集中,这段时间的降水为小麦种植地块提供了很好的底墒。1981年-2021年索伦镇降水量、大雨日数均呈增加变化趋势,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条件。但是在小麦生长过程需水关键时期一旦碰到干旱少雨的天气则应尽快浇灌适量水分,才会使索伦镇小麦良好生长。在小麦生育期内索伦镇干旱出现概率比较高,其会大大影响到小麦品质以及产量。小麦收获期间索伦县若遭遇极端降水天气,会给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不良影响。针对干旱、强降水灾害性天气,索伦镇应该积极构建规范的完善的小麦种植气象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加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并且积极开展小麦种植的精细化气象服务。
-
-
陈像
-
-
摘要:
大方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当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典型滑坡体的形成因素及稳定性发现,边坡变形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坡体前缘残坡积区两侧和崩坡积区后缘,滑坡在自重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地下水(1/3饱水)的作用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有必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
-
霍欣
-
-
摘要:
针对藏东南地区普遍发育的泥石流灾害影响川藏铁路车站选址的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解译,在查明察达泥石流区域现状的基础上,从泥石流的物质来源、诱发因素、动力因素等成灾条件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计算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藏东南察达泥石流沟口处的流速为7.63 m/s,静储量及动储量分别为1 519.81万m3、38.08万m3,泥石流危险度为中度危险级别,综合确定泥石流为大型-黏性-暴雨型-沟谷型-发展期-中等易发-中度危险泥石流.鉴于察达泥石流直接影响川藏铁路洛隆车站站址安全,为选择合适的线路方案,考虑桥梁和隧道两种不同的工程设置,在穿越泥石流处比选了4种方案;比选结果表明桥梁工程的DK方案桥面不存在淤埋风险,局部或全部堵塞桥涵孔径的风险较低,并便于修建排导槽等防护工程,泥石流引发的风险可控,为最优方案.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相似条件下铁路车站站址的选择提供借鉴.
-
-
-
-
摘要:
全国二季度“三农”重点工作视频调度会2021年4月1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紧抓实春季农业生产,强化各项防灾减灾措施,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提供坚实支撑。
-
-
张依然
-
-
摘要:
一直以来,农作物病虫害都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气侯和栽培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出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为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过去我国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手段单一,不仅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导致病虫害抗药性上升、生物多样性下降、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
-
彭洁;
叶成志;
吕昆坤;
邹锦明;
胡雪媛
- 《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2008年初湘西北出现了自195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低温持续时间最长、冰冻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一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给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的椪柑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从天气学和农业气象学角度出发,对低温雨雪造成的椪柑冻害及椪柑成果的贮藏、销售影响进行了详细评估,旨在为湘西北椪柑生产恢复与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出科学依据.
-
-
-
-
陈家金
- 《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根据福建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以及对不同粮食作物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结合近十多年灾害个例说明,阐述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粮食灾损。
-
-
-
-
-
-
赵兴云;
赵兴学;
罗丛彬;
徐树建
- 《海峡两岸三地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 2010年
-
摘要:
对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发现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汛期暴雨日数与旱涝等级有很好的吻合。地震灾害在1668年以前,多发生于郯城、临沂、莒县和费县、蒙阴等地,震点分布较分散,1668年后多出现于沂沭断裂带以东地区,震点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自郯城至莒县的带状特点;1970年以后的现代地震,主要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上。地质灾害主要伴随洪涝、地震灾害发生。在综合临沂市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
-
赵兴云;
赵兴学;
罗丛彬;
徐树建
- 《海峡两岸三地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 2010年
-
摘要:
对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发现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汛期暴雨日数与旱涝等级有很好的吻合。地震灾害在1668年以前,多发生于郯城、临沂、莒县和费县、蒙阴等地,震点分布较分散,1668年后多出现于沂沭断裂带以东地区,震点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自郯城至莒县的带状特点;1970年以后的现代地震,主要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上。地质灾害主要伴随洪涝、地震灾害发生。在综合临沂市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