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阈限

阈限

阈限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心理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大众心理学、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等;阈限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冬梅、严妍、乌日乌特等。

阈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93.0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12 占比:6.38%

总计:188篇

阈限—发文趋势图

阈限

-研究学者

  • 胡冬梅
  • 严妍
  • 乌日乌特
  • 刘晓屹
  • 吕勇
  • 孟璐西洋
  • 巨浪
  • 张举文
  • 李亮亮
  • 李甜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婧苏
    • 摘要: 米克尔·圣地亚哥的小说《午夜琴声》在文本组织形式与情节要素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内互文性特征。米克尔运用场景与物象的重复性互文手法,构筑了一个虚实交织的世界,展现了主人公逐渐打破自身的阈限状态,解除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束缚,在时空互现中重返“隧道”的动态过程。
    • 蓝文思
    • 摘要: 滇西北奔子栏锅庄根据不同的唱跳场合和功用,可分为三种类型:宗教仪式中的锅庄、民俗庆典中的锅庄和集体娱乐中的锅庄。于当地人来说,奔子栏锅庄不仅意味着娱乐自身,更重要的是娱乐山神,达到人神共娱的目的,使其成为介于神圣仪式和民俗舞蹈间的一种歌舞。作为一种祭祀乐舞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方式,奔子栏锅庄反映了祭祀仪式的动态变化及其从神圣转向世俗的阈限过渡性和交融性。奔子栏人通过不断重复程式性的仪轨过程,凸显其独特的信仰和维持社群单位的身份,以彰显锅庄作为当地人身份记忆方式的价值和意义。
    • 李博
    • 摘要: 北京雍和宫的金刚法舞不但历史悠久,且拥有完备的展演仪式。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借鉴人类学“通过仪式”理论,结合维克多·特纳的阈限概念,对雍和宫的金刚法舞仪式进行结构性审视,将其分解为“通过仪式”中“分离”“边缘”与“聚合”大致吻合的三个动态性仪式阶段。在对各阶段身体实践进行微观解读的同时,探求金刚法舞的深层仪式结构,进而对金刚法舞仪式象征的显性指向与隐性指向进行双重阐释。
    • 吴翔宇; 任超
    • 摘要: 在凯尔特文化的复魅思潮中,幻想呈现出“反传统”的“越界”倾向。然而,幻想的“越界”并不意味着幻想儿童文学可以脱逸出儿童文学元概念的“本体”意涵,从而造成幻想的“失控”。儿童文学是兼具“儿童的”与“文学的”双逻辑支点的文学,幻想儿童文学借用神话资源符合儿童文学的生产机制,也由此开启了两者“互为主体”的阈限参照。《猫头鹰恩仇录》并非将神话简单地图解或改编,而是借助“过渡仪式”书写来表现真实与幻象、自我与他者、神话与现实的复杂关联。其启示是,对幻想小说的解读既要关注神话在小说中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将“阈限”理论视为重释幻想小说的方法,深入小说文本的深层结构来探求现实与幻想的融通。
    • 胡安宁
    • 摘要: “不证自明性”强调了个体以一种存而不论的态度,接纳意义系统所设定的主张和价值,以此构建生活世界的真实。从“不证自明性”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一分析进路超越了现有研究对于传统文化具体“内容”的分析,从“传统文化可以提供意义”这一基本论断,转而讨论“传统文化提供什么样的意义”或者“传统文化是否能够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赋予社会成员以意义”这一更具理论信息量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作为叙事体系的传统文化和作为实践惯习的传统文化;前者与制度化的大传统相对应,通过内化的方式实现“不证自明性”,后者则与弥散化的小传统相对应,通过习惯化的方式呈现“不证自明性”。在现代社会,个体处于一种意义选择的阈限状态。传统文化意义在个体情景化信息缺失或信息过载时均有可能被调用,从而体现其“不证自明性”。
    • 刘玉梅; 覃晓玲
    • 摘要: 萧伯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被视为英国剧作家,其英爱作家的阈限身份却尚未得到国内学界足够的关注.《英国佬的另一个岛》是萧伯纳为数不多以爱尔兰为场景的剧作,通过借助人类学中身份转换的阈限理论探讨剧中的爱尔兰人形象,发现其中折射了萧伯纳内在的爱尔兰民族身份焦虑和他对英爱关系强烈的现实关怀.不仅如此,英爱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阈限身份促使萧伯纳寻求形塑一个超越民族和阶级的共同体想象.因此,借助阈限理论探讨该剧可为理解英爱关系的流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张峰峰
    • 摘要: 阈限理论发端于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研究,范热内普作为一位天才式的法国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长期被法国主流人类学和社会学界排斥.他对过渡礼仪的研究著作在其身后方被欧美学者重新发现,这其中,维克多·特纳极大地推动了阈限理论研究.近几十年来,西方学者进一步发展了阈限理论,寻求揭示复杂工业社会下的阈限时刻或境遇.以托马森、绍科尔采等为代表的学者已经从多个方面发展了阈限理论,认为阈限可以比拟人们熟知的机制、结构、秩序、话语等术语,此外,诸多学者也将阈限运用于管理学、教育学、跨国主义等学科中.故而,就阈限理论发展而言,它本来经典性地用于对仪式过程的分析,后来又被学者们扩展至诸种非仪式性研究中,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逐渐超越了人类学的研究范畴,被应用于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之相关的过渡礼仪、近阈限、交融等概念也频繁见诸西方学者的多种研究论著中.
    • 孟璐西洋
    • 摘要: 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认为阈限是一个正在变化的、不确定的以及模棱两可的阶段。而17世纪英国著名玄学诗人安德鲁·马维尔在英国内战即将结束时所创作的诗歌《阿普尔顿府邸》在整体诗歌中独树一帜,也与其诗歌传统有所偏离。诗歌中马维尔以多重的身份即诗人、家庭教师、叙述者以及画家,谏言不能抽离军事角色,在行动与隐退间举棋不定的议会军统帅费尔法克斯;嘲讽曾作为修道院的阿普尔顿府邸居住过的一群在罪恶和虔诚间苟且的修女;并借统帅女儿的婚嫁叹惜阿普尔顿府邸福祸相依的未来,通过大量混杂、模糊、神秘和未知的阈限意象来试图劝说费尔法克斯重返战场。对《阿普尔顿府邸》的阈限解读有助于开拓神秘诗人马维尔的未知文学世界。
    • 孟璐西洋
    • 摘要: 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认为阈限是一个正在变化的、不确定的以及模棱两可的阶段.而17世纪英国著名玄学诗人安德鲁·马维尔在英国内战即将结束时所创作的诗歌《阿普尔顿府邸》在整体诗歌中独树一帜,也与其诗歌传统有所偏离.诗歌中马维尔以多重的身份即诗人、家庭教师、叙述者以及画家,谏言不能抽离军事角色,在行动与隐退间举棋不定的议会军统帅费尔法克斯;嘲讽曾作为修道院的阿普尔顿府邸居住过的一群在罪恶和虔诚间苟且的修女;并借统帅女儿的婚嫁叹惜阿普尔顿府邸福祸相依的未来,通过大量混杂、模糊、神秘和未知的阈限意象来试图劝说费尔法克斯重返战场.对《阿普尔顿府邸》的阈限解读有助于开拓神秘诗人马维尔的未知文学世界.
    • 吕燕
    • 摘要: 随着留学生群体日益低龄化,小留学生们成为加拿大新移民作家关注的对象.这一独特群体受年龄和族裔双重影响,处于模糊不定的阈限阶段.孙博的长篇小说《小留学生泪洒异国》详细描写了六名就读于多伦多枫城学院的小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文中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院长陈德康绑架案聚焦受金钱诱惑走上犯罪道路的小留学生,记述了他们如何在步入迷途之后,经由悔过与宽恕实现社会规训和道德重塑,建立起新的价值认同,回归主流秩序结构之中.小说对小留学生问题的观察和反思折射出对教育背后社会经济因素的思考和批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