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墨盒
铜墨盒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体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0348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收藏.拍卖、收藏、收藏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等;铜墨盒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未君、王立群、曹隽平等。
铜墨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0348篇
占比:99.82%
总计:70477篇
铜墨盒
-研究学者
- 杨未君
- 王立群
- 曹隽平
- 李广君
- 王欢
- 王云志
- 冯骥才
- 吴义宙
- 周璇
- 李杰森
- 梅晓光
- 汪霍山
- 高兰祥
- 东正拍卖(图)1
- 何康泰1
- 俞莹
- 全民
- 关炬
- 典父
- 凌骥飞
- 刘磊
- 卢松年
- 厚厂
- 吴伟忠
- 吴志光
- 吴瑾
- 周彬
- 周继烈
- 圈里人张进良
- 姚士荣1
- 孙晓蕊
- 宋九江
- 宋国柱
- 崔在辉
- 崔燕燕
- 廖鹏
- 张励民
- 张忠报
- 张祖平
- 张韫韬
- 彭见明
- 晨欣
- 本刊资料库(图)1
- 朱星星1
- 朱纪
- 李之水
- 李晋
- 李永贤
- 李蔼明
- 李鹏1
-
-
秦改梅
-
-
摘要:
所谓刻铜,是指直接用刀在铜器的平面上镌刻的工艺。刻铜艺人手握钢刀,以刀为笔,以铜为纸,经过敲敲打打、千錾万刻,在素面铜器上刻出精妙的诗、书、画等图案。其中的文房刻铜兴起于清末民初,常见的有铜墨盒、铜镇尺、铜砚屏等物,由于文人墨客的介入与倡导,文房刻铜曾风靡一时,达到了刻铜艺术的高峰。
-
-
-
-
摘要:
王维民的刻铜作品以文房案头文具为主,一般有铜墨盒、铜镇尺、铜砚屏等,方寸之间,尽显雅趣。作品《八十七神仙卷》铜砚屏是他目前完成的尺幅最大的作品,作品全景图长200厘米,宽20厘米,画中有87个神仙列队行进,人物神态高度还原,长袖飘逸,姿态丰盈而优美,王维民将其完整刻制在4块铜板上。
-
-
-
-
摘要:
文房刻铜享有“最后的文玩”的称誉,是因为它在所有文房用器中出现的年代最晚,并在辉煌了百余年后,随着自来水笔的流行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堪称绝响。正如自来水笔取代了毛笔,敲击电脑键盘替代了书写一样,其实古人在生活中对快捷便利的追求丝毫不逊色于我们,这也是文房刻铜的前身--素面铜墨盒出现的主要原因。
-
-
陈鋆宽
-
-
摘要:
作为晚清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文房用品,铜墨盒的便于携带性以及独特的造型,一时受到文人们的钟爱。在经济稳定、收藏行业日益升温的当下,铜墨盒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所投资和收藏的对象。就目前的收藏市场来说,人们喜爱收藏铜墨盒主要在于墨盒盒盖上文人们的书法或者绘画,尤其是比较偏爱的名人所篆刻的或使用过的铜墨盒。例如在当前的收藏市场中,一件民国时间普通的铜墨盒的价格一般维持在三四百元左右,制作工艺精细一点的直径在八九厘米的铜墨盒价格大约在一两千元左右,甚至更高,而一件张学良将军在位时曾经使用过的一个铜墨盒,其成交价则达到了五千元。
-
-
牟国庆
-
-
摘要:
流行于清末民国时期的铜墨盒,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些陌生,它是替代砚台内储墨汁的文房用品,多为白铜和紫铜制成,分为盒盖与盒身两大部分,盒面上可以镌刻书画以为装饰。历史上没有一件文物能像刻铜墨盒这么具有传奇色彩。从兴起到退出历史舞台只有短短百余年的时间。这期间,从普通学生到政坛大佬文化名人,都和刻铜墨盒产生了难以割舍的关系。
-
-
杜鹏飞
-
-
摘要:
引子今年时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在刻铜文房收藏界,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流传着"鲁迅喜爱姚茫父铜墨盒"的故事,大意是说:鲁迅曾于同古堂购得一墨盒,上有姚茫父绘山茶、正面小鸟并书一绝句。因小鸟双目圆睁、正面向人,鲁迅戏呼之怪鸟。几乎所有关于民国刻铜文房的书籍和文章均对此津津乐道,笔者关注和研究姚茫父先生逾20年,回顾二人的生活轨迹,虽不乏交叉点,但就目前所见资料,尚不能确认鲁迅对姚茫父铜墨盒有所偏好.
-
-
李广君
-
-
摘要:
邮票、烟标、火花和酒标,被称为世界四大平面收藏品,这是专题收藏的天堂。而铜墨盒上呈现出的绘刻内容和信息,不仅与这四大平面收藏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更有诸多其无法企及的地方,是开掘专题收藏的富矿。关于铜墨盒的专题收藏优势,不少藏友已充分认识和领略到了,并紧锣密鼓付诸收藏行动。但是,也有一些藏友对自己是否进行专题收藏,如何进行专题收藏,因存有模糊认识,有的在等待徘徊。
-
-
顾强
-
-
摘要:
铜墨盒图案的制作工艺以手刻为主,采用腐蚀工艺相对较少。本人前些年陆续收到几方腐蚀工艺铜墨盒,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图案凸起,即阳腐蚀工艺;2.题材为文字、书法;3.内容为古文名篇,而且是全篇(不是节录)。这个题材、内容比较冷门,存世量也少,到目前为止本人还未见到过类似的(藏友们如有类似藏品,欢迎联系交流)。由于文字凸起不明显,又经历了百年岁月沧桑,其貌不扬,远看还可能被当作没有图案的"素盒"。
-
-
曹隽平
-
-
摘要:
辛丑中秋前,湖南美术馆馆长魏怀亮先生宴请,同席者有设计师陈新先生,席间聊到我正在做铜墨盒特刊,陈新说:"我收藏了一方我曾祖父陈树蕃的铜墨盒。"陈树蕃本名陈炳焕(1 8 6 0—1920),字树藩,别号注凡,出生于湘阴县界头铺,是清末湖南君主立宪派首领之一。陈树蕃18岁入武昌西湖学院学习,接触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思想,开始热心君主立宪。先后担任湖北游历官、湖南留日学生监督、奉天图书馆馆长等职。
-
-
圈里人张进良
-
-
摘要:
庚子初夏,刻铜老神完成了一件刻铜墨盒,画面简洁不简单。几棵芦苇、一叶扁舟、笠翁钓竿,以秃笔焦墨画就,以传统手工刻铜手持刻刀刻成,空灵禅意,文人味道十足。尤其是题句"钓者之意不在渔鱼,而在乎天地之间也"中的"渔鱼"更是点睛之笔。我们知道,渔和鱼是两个读音相同、外形近似,但意思却相差甚远的字。渔是动词,是打渔的意思;鱼是名词,泛指鱼类。
-
-
朱纪
- 《2011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元押、八思巴文印、铜印钮、笔架、水盂、铜墨盒等,工所列金工文房铜器15件,皆美品,亦有文思可取.元押八思巴文印,作为印学史上的变革期,以少数民族文字、民间楷书入印,对篆刻艺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铜印钮,集铸造、刻铜、印章艺术于一身,把微型雕塑、铜像、錾刻工艺融为一体,是材料与工艺相结合的工巧之作.所言文房清供沿袭了清末的习惯,当文房用具从实用转变为观赏把玩以后,所赋予在它们身上的情感变得更为重要,文人品味是文化的积累与萃炼后的传统美学取向.铜墨盒认识侧重面不同,应注重比较相互间的差异,善于发现独特之处,铜墨盒研究今天看来还是过分注意了名人、名家及文字所述内容的分析,墨盒本身艺术特色、设计构思、刀法刻工、制作者、使用者的关系研究,还有待深入。那些举重若轻、游刃恢恢、时浅时深、时润时燥、时逆时顺、时刚时柔、刀中见笔、笔中见情的微妙变化,在铜墨盒上充分得到了体现,不仅是刻工,品鉴刻铜墨盒,发现与审视每一处角落的审美因素、隐性价值,才会炼就敏锐的观察力。
-
-
-
-
-
-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2.20
-
摘要: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墨盒测试设备、墨盒组件及墨盒组件测试方法,所述墨盒测试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装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数据输入装置,以及多个测试头;所述测试头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并与所述数据输入装置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每个所述测试头均能够对墨盒进行测试。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墨盒测试设备上多个测试头对墨盒组件中的多个墨盒分别电连接,以此实现该墨盒测试设备工作时对多个墨盒的同时测试,具有提高该墨盒测试设备对墨盒测试的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同时该墨盒包装盒开设有允许测试头伸入的开口,使得墨盒测试设备工作时,无需拆解墨盒包装盒,进一步提高该墨盒测试设备的工作效率。
-
-
-
-
- 佳能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3-28
-
摘要:
一种用于储存供应给记录头的油墨的油墨容器,所述油墨容器包括一个油墨容器盒;一个设在所述油墨容器盒中并构成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墨的开口的油墨供应部分;和一个在所述油墨容器处于使用状态的情况下设在所述盒体的一个上部区域中的倾斜部分,所述油墨供应部分在所述盒体一侧具有油墨供应部分,所述倾斜部分向所述盒体的内侧倾斜。
-
-
- 佳能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4-29
-
摘要:
一种墨盒,装有不同的记录用油墨,可拆卸地安装在墨盒架的开口中,该墨盒包括:与位于靠近其一端的开口的内表面的第一开口啮合的一个爪形突起;与位于靠近其另一端的开口的内表面的第二开口啮合的锁定爪,该锁定爪位于弹性支撑在墨盒上的闩杠上;与将墨盒架的一端和另一端相连的每个墨盒架侧壁内的导向元件相对应的突起,该突起位于墨盒安装方向的前部分的各侧面;其中墨盒通过在为导向元件导引后旋转墨盒而安在墨盒架上;在底表面上的多个油墨输出口,其中至少邻近的油墨输出口间一个部分带平行与导向元件的导向方向的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