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Ⅵ)
铀(Ⅵ)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73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657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等;铀(Ⅵ)的相关文献由498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德馨、李广悦、胡南等。
铀(Ⅵ)
-研究学者
- 丁德馨
- 李广悦
- 胡南
- 王永东
- 原渊
- 杨振亮
- 王君
- 王宁
- 苏学斌
- 高瑞
- 李冰清
- 张宏森
- 刘琦
- 胡鄂明
- 王志毅
- 魏刚
- 刘婧媛
- 钟毅
- 黄奇奇
- 牛玉清
- 向秋林
- 张勇
- 王清良
- 刘会武
- 刘忠臣
- 段丽美
- 陈涛
- 刘徐徐
- 周志全
- 张晓文
- 刘永
- 廖文胜
- 李子颖
- 贾秀敏
- 赵凤岐
- 张鹏程
- 舒祖骏
- 彭国文
- 王伟
- 王立民
- 竹文坤
- 罗学刚
- 徐乐昌
- 李喜龙
- 何嵘
- 文君
- 李茹民
- 汤庆四
- 雷林
- 刘兵
-
-
曾倩;
朱婷;
李飞泽;
杨远友;
杨吉军;
兰图;
廖家莉;
刘宁
-
-
摘要:
为开发可用于铀污染环境修复的优势微生物,本文考察了一株从铀污染场所分离的新型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X57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对铀的富集行为,并结合相关的表征探索了可能的生物富集机理。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富集依赖于细菌的代谢活性,且受接触时间、pH值、温度、初始铀(Ⅵ)浓度以及共存离子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铀初始浓度100 mg/L、温度303 K、pH=7.00条件下,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最大富集量约为175.52 mg/g(干重)。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富集铀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粒内扩散等多个阶段。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溶液中的铀(Ⅵ)与细胞中的羧基、氨基、磷酰基等官能团发生络合,并同时扩散至胞内的细胞质膜上形成铀-磷酸盐矿物。上述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富集是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沉积矿化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
-
陈睿;
崔安熙;
郑博文;
徐卫
-
-
摘要:
采用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TPMP)为有机膦源,以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无机锆源,使用水热法制备了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锆有机杂化材料(Zr-DTPMP)。其后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手段对不同膦锆配比下合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同时将铀(Ⅵ)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铀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剂投加量等作为影响因素对有机膦酸锆(Zr-DTPMP)对吸附铀(Ⅵ)性能的影响做出静态吸附法研究。结果表明:Zr-DTPMP的红外谱图中出现了P—O—Zr和C—P的伸缩振动,表明成功制备了有机杂化材料,且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其表面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吸附后Zr-DTPMP的能谱图中出现了铀的能量散射峰,证实了Zr-DTPMP可去除水溶液中的铀(Ⅵ);在吸附实验中,Zr-DTPMP吸附铀(Ⅵ)的最佳条件为膦锆比为5∶1,pH=4.0,吸附平衡时间为360min,铀初始浓度为50mg/L,温度为298K,投加量为0.01g。
-
-
付晓辉;
王昱莹;
何登武;
王杨;
李小燕;
曹小岗
-
-
摘要: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维生素B_(12)改性的纳米零价镍,并用来去除溶液中的U(Ⅵ)。探究了纳米零价镍和维生素B_(12)质量比、溶液pH、固液比、溶液中U(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以及温度和时间等对溶液中U(Ⅵ)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5°C)下,维生素B_(12)与纳米零价镍质量比1∶1,溶液pH为5.0,固液比0.3g/L,反应时间30min时,U(Ⅵ)的去除率达到98.54%,去除量达到85.36mg/g。
-
-
付晓辉;
王昱莹;
何登武;
王杨;
李小燕;
曹小岗
-
-
摘要: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维生素B12改性的纳米零价镍,并用来去除溶液中的U(Ⅵ).探究了纳米零价镍和维生素B12质量比、溶液pH、固液比、溶液中U(Ⅵ)的初始质量浓度以及温度和时间等对溶液中U(Ⅵ)去除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室温(25°C)下,维生素B12与纳米零价镍质量比1∶1,溶液pH为5.0,固液比0.3 g/L,反应时间30 min时,U(Ⅵ)的去除率达到98.54%,去除量达到85.36 mg/g.
-
-
王欢;
郑智阳;
戴雅红;
张志宾;
刘云海;
王有群
-
-
摘要:
研究了水热法制备花状TiO2(F-TiO2)及其去除水中铀(Ⅵ)的性能,采用SEM、XRD、FT-IR和Zeta电位等表征了F-T iO2的微观形貌、物相、功能基团和表面电荷.结果表明:F-T iO2为三维花瓣状结构,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586 nm和115 nm;F-T iO2和T iO2对铀(Ⅵ)的吸附最佳p H均为5.0,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模型;25°C条件下,F-TiO2对铀(Ⅵ)的最大吸附量为172.4 mg/g,远高于TiO2对铀(Ⅵ)的最大吸附量(36.0 mg/g).F-TiO2有望用于从水体中去除铀(Ⅵ).
-
-
彭思远
-
-
摘要:
本文以KH550为表面处理剂,对纳米A12O3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改性纳米A12O3对铀(Ⅵ)的吸附.探讨了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铀(Ⅵ)吸附的影响,研究了吸附等温线.结果 表明,改性纳米Al2O3在pH=6,吸附时间为1h,铀初始浓度为2μg/mL时,对UO22+的吸附效果最佳;应用于实际水样中铀的吸附,效果较好.
-
-
莫京倚;
张卫民;
郭亚丹;
钱程;
覃海富;
杨天梓;
昝金晶;
曾华
-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钢渣负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并通过静态试验方法探讨pH、复合材料投加量、反应时间及铀初始浓度对复合材料吸附水溶液中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U(Ⅵ)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在pH=4、投加量0.4g、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对初始浓度5 mg/L的水溶液中U(Ⅵ)的去除接近完全,对应吸附量为1.25mg/g.复合材料对U(Ⅵ)的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 =0.996 9);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R2 =0.999 1)表明,吸附过程为吸附剂表面上的单层吸附;且通过RL (RL<0.063)的计算表明,复合材料对U(Ⅵ)的吸附极其接近不可逆吸附.
-
-
-
-
罗慰祖;
戴漾泓;
杨金辉;
康四军;
周书葵;
王贝贝;
余怡
-
-
摘要:
A series of factors,such as dosage of tobacco scrap,the solution pH of solution,the time of adsorption,the original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influencing adsorption of tobacco scrap to U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tatic experiment.It takes the tobacco scrap produc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cigarette as ingredient.Besides,this thesis has also adopted the FTIR,SEM and EDS to represent the tobacco scrap and has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adsorbing U (Ⅵ).The result has shown that the tobacco scrap has the best adsorption of U (Ⅵ) on condition that the temperature is 30 °C,the dosage is 4g/L,the? pH of the solution is 5,the concentration of U (Ⅵ) is 25 mg/L and the adsorption time is 100 minutes.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 fits the Level 2 Dynamic Model (R2≈ 1)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R2≈1) better.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FTIR,and SEM have shown that the tobacco scrap has a great capability of adsorption to U (Ⅵ),whose adsorption makes the form of its surface change.The groups that interact with U (Ⅵ) are mainly hydroxyl and carboxyl groups.%以卷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末为原料,进行静态实验,观察烟末用量、溶液的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烟末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烟末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30°C、烟末用量为4 g/L、溶液pH=5、U(Ⅵ)浓度为25 mg/L、吸附时间为100 min时,烟末吸附U(Ⅵ)成效最佳.吸附过程较好的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Langmuir等温模型(R2≈1).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结果表明,烟末对U(Ⅵ)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U(Ⅵ)前后使表面形态发生变化,而与U(Ⅵ)互相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羟基、羧基.
-
-
曹卫国;
包伯荣;
杭建忠;
陈杰;
黄炜;
杨兴存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合成了4-邻氯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CBMPPT)和4-邻氟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FBMPPT),用各种波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对萃取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
曹卫国;
包伯荣;
杭建忠;
陈杰;
黄炜;
杨兴存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合成了4-邻氯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CBMPPT)和4-邻氟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FBMPPT),用各种波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对萃取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
曹卫国;
包伯荣;
杭建忠;
陈杰;
黄炜;
杨兴存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合成了4-邻氯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CBMPPT)和4-邻氟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FBMPPT),用各种波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对萃取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
曹卫国;
包伯荣;
杭建忠;
陈杰;
黄炜;
杨兴存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合成了4-邻氯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CBMPPT)和4-邻氟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FBMPPT),用各种波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对萃取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
曹卫国;
包伯荣;
杭建忠;
陈杰;
黄炜;
杨兴存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合成了4-邻氯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CBMPPT)和4-邻氟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FBMPPT),用各种波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对萃取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
曹卫国;
包伯荣;
杭建忠;
陈杰;
黄炜;
杨兴存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合成了4-邻氯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CBMPPT)和4-邻氟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FBMPPT),用各种波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HC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其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PH值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对萃取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
包伯荣;
曹卫国;
杨兴存;
李易好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新型酰胺类萃取剂N-烷酰基吗啡啉,其中性能较好的为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DMPHL)/苯体系在硝酸介质中对U(Ⅵ)的萃取性能,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等因素U(Ⅵ)萃取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标题萃取剂对硝酸及U(Ⅵ)的萃取机理.认为标题萃取剂与硝酸形成单分子配合物,与U(Ⅵ)配合物的组成为UO(NO)·2DMPHL.同时发现,萃取U(Ⅵ)时最大分配比所对应的酸度高于一般的单酰胺,说明该萃取剂适合于高酸度下操作.此外本工作还研究了温度、稀释剂、γ射线对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萃取U(Ⅵ)的影响.
-
-
包伯荣;
曹卫国;
杨兴存;
李易好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新型酰胺类萃取剂N-烷酰基吗啡啉,其中性能较好的为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DMPHL)/苯体系在硝酸介质中对U(Ⅵ)的萃取性能,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等因素U(Ⅵ)萃取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标题萃取剂对硝酸及U(Ⅵ)的萃取机理.认为标题萃取剂与硝酸形成单分子配合物,与U(Ⅵ)配合物的组成为UO(NO)·2DMPHL.同时发现,萃取U(Ⅵ)时最大分配比所对应的酸度高于一般的单酰胺,说明该萃取剂适合于高酸度下操作.此外本工作还研究了温度、稀释剂、γ射线对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萃取U(Ⅵ)的影响.
-
-
包伯荣;
曹卫国;
杨兴存;
李易好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新型酰胺类萃取剂N-烷酰基吗啡啉,其中性能较好的为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DMPHL)/苯体系在硝酸介质中对U(Ⅵ)的萃取性能,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等因素U(Ⅵ)萃取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标题萃取剂对硝酸及U(Ⅵ)的萃取机理.认为标题萃取剂与硝酸形成单分子配合物,与U(Ⅵ)配合物的组成为UO(NO)·2DMPHL.同时发现,萃取U(Ⅵ)时最大分配比所对应的酸度高于一般的单酰胺,说明该萃取剂适合于高酸度下操作.此外本工作还研究了温度、稀释剂、γ射线对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萃取U(Ⅵ)的影响.
-
-
包伯荣;
曹卫国;
杨兴存;
李易好
- 《全国核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新型酰胺类萃取剂N-烷酰基吗啡啉,其中性能较好的为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DMPHL)/苯体系在硝酸介质中对U(Ⅵ)的萃取性能,考察了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等因素U(Ⅵ)萃取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了标题萃取剂对硝酸及U(Ⅵ)的萃取机理.认为标题萃取剂与硝酸形成单分子配合物,与U(Ⅵ)配合物的组成为UO(NO)·2DMPHL.同时发现,萃取U(Ⅵ)时最大分配比所对应的酸度高于一般的单酰胺,说明该萃取剂适合于高酸度下操作.此外本工作还研究了温度、稀释剂、γ射线对N-癸酰基吗啡啉.本文研究了N-癸酰基吗啡啉萃取U(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