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铤
钻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1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8543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焊管、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石油矿场机械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川庆钻探公司首届青年科技论坛、2007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等;钻铤的相关文献由159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浩、黄海春、胡玉平等。
钻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543篇
占比:99.67%
总计:48705篇
钻铤
-研究学者
- 郭浩
- 黄海春
- 胡玉平
- 蒋存民
- 唐书翔
- 汤春林
- 王智明
- 菅志军
- 鲁彪
- 白璟
- 蒋鹏
- 郑龙男
- 马福保
- 仲冠宇
- 任黎明
- 冯永仁
- 刘甫清
- 吕伟
- 吕拴录
- 周鋆
- 屈华鹏
- 李桂变
- 毛为民
- 焦刚
- 盛利民
- 肖天甫
- 艾维平
- 贺昶明
- 郎宇平
- 郑银良
- 陆庆超
- 陈士金
- 陈志明
- 陈海涛
- 韩晓毅
- 顾业成
- 乔惊喜
- 何体财
- 刘军燕
- 卢强
- 崔海波
- 巴鲁军
- 张玉霖
- 张震宁
- 徐建飞
- 徐树林
- 施斌全
- 李勇华
- 李树增
- 王鑫
-
-
药晓江;
卢华涛;
尚捷;
王清华;
李辉;
丁元皓;
邓月;
贾建波
-
-
摘要:
随钻测量仪器的钻铤在高温、高压环境作业过程中承受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多种载荷,其力学性能的优劣关系到随钻测量仪器测量功能的可靠性、仪器的使用寿命以及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因此开展随钻测量仪器的钻铤的力学分析研究十分必要。以骨架型钻铤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缩比方法,基于相似理论,采用同种材料建立钻铤结构的1∶2缩比模型,对拉伸、压缩、弯曲、扭转4种单载荷工况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并通过建立钻铤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4种单载荷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力学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表明,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变化趋势相同,数值相符,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该研究可为全尺寸模型的力学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类似结构的工程设计及试验提供参考。
-
-
靳权;
李锐峰;
栾晖;
薛凯;
蔡克;
宋恩鹏;
郝凤丹
-
-
摘要:
为降低无磁钻铤失效事故,通过宏观形貌观察、渗透检验、理化性能试验、金相检测等试验,分析了宏观形貌、宏观裂纹、化学成分、冲击功、硬度、显微组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失效部位的微观裂纹、断口和元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外界腐蚀介质S和Cl元素以及应力的综合作用下,无磁钻铤表面萌生了应力腐蚀裂纹;随着腐蚀介质向裂纹尖端扩散,裂纹不断沿晶界扩展并最终导致管体开裂。
-
-
肖长城
-
-
摘要:
近年来在新疆伊犁盆地施工的砂岩型铀矿钻孔孔深大多在600~1000 m之间,钻孔终孔测井平均偏斜距在28 m左右,孔斜控制是影响伊犁矿区钻孔成孔质量的主要技术难题。伊犁盆地钻探施工多采用普通取心钻进工艺,成孔的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空间大,盆地内复杂地层引起的钻孔扩径现象普遍。普通取心钻进钻杆刚度小,钻杆在孔内转动时甩动弯曲幅度大,是导致孔斜控制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深孔钻孔偏斜距较大,影响地质成果质量和钻探经济效益。通过设计适合在伊犁盆地复杂地层内使用的扶正器并优化钻具组合,使伊犁盆地试验区内施工的中深孔平均偏斜距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该技术方案对同类型钻孔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
-
秦才会;
卢华涛;
朱玉宁;
曹云风;
杨阳
-
-
摘要:
针对某型钻铤在截面突变处发生的刺漏事故,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钻铤变截面处进行宏观分析、尺寸检验,对内表面微裂纹和断口进行观察与分析,对材料成分与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对钻铤的应用环境开展研究,对钻铤局部开展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刺漏事故是由于在内部变截面处产生腐蚀疲劳穿透裂纹引起的;变截面转接角加工不到位和设计值偏小导致应力集中程度增加,是造成腐蚀疲劳裂纹的根本原因。
-
-
谭雷川;
李洪兴;
周效民;
刘敏
-
-
摘要:
某Φ279.4 mm钢制钻铤在川渝地区某超深井服役过程中紧扣时,在距钻铤外螺纹端面2~4 cm处发生断裂。通过对断口进行宏观形貌观察及断口和台阶面特征、金相组织、硬度分析,并结合钻铤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对失效钻铤外螺纹断裂原因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钻铤螺纹齿牙之间附着大量沉积物,台肩处大量大尺寸磨损坑,多处裂纹源在齿根底部形成,集中在最末完全扣前3~5扣处,在拉伸应力以及扭矩交变载荷的共同作用下,裂纹缓慢扩展,形成初始断口,当钻铤断裂截面处不足以承载交变载荷以及扭矩作用时,发生断裂。
-
-
李泽臣;
程刚;
刘丽媛
-
-
摘要:
针对大井眼钻井施工过程中的钻具断裂发生情况,重点围绕钻杆钻铤交接部位钻具工况受力模型,对钻具弯曲交变应力、拉力、压力和振动力的共同作用力进行了定性分析,从而在力学角度进一步确定和解释钻具发生断裂的内在原因,以为提高钻具设计质量、正确应用钻具及其组合,有效防止或减少钻具断裂提供技术参考.
-
-
王哲;
万夫;
杜志杰;
陈瑞峰
-
-
摘要:
川渝地区某气井钻铤发生断裂事故,通过宏观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结合现场服役情况,对钻铤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钻铤断裂类型为腐蚀疲劳断裂,主要原因为钻铤主台肩面密封不良,导致钻井液冲蚀台肩面和外螺纹根部,形成腐蚀坑,在钻铤旋转钻进时,受到循环应力与腐蚀共同作用,疲劳裂纹萌生并快速扩展,最后导致钻铤断裂.
-
-
付蒙;
李江红;
王墨泉;
蒋妮
-
-
摘要:
油气井钻进破岩过程发生于地下几千米,难以获取井底钻具组合的运动状态.井底钻具组合与岩石的相互作用产生多种形式的振动及振动的耦合.为进一步研究破岩引发钻进中振动的产生机理,建立了井底钻具组合钻铤段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破岩过程中转速、钻井液、井底钻具组合偏心距、摩擦等对钻铤段旋转进动的影响.数值研究表明,系统参数的变化导致井底钻具组合进动轨迹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井底钻具组合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钻铤进动出现混沌;钻进过程中钻铤与井壁间会发生周期性碰摩现象,为研究钻进引发钻柱黏滑振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
-
童叶森;
聂尊浩;
蔡山顺;
陈若曦;
易早立
-
-
摘要:
随着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逐渐向深部复杂地层发展,深部海相地层高压力系数、井底高温、裂缝发育等引起的故障复杂越来越多.本文详细阐述了塔探1井卡钻前的施工过程,卡钻后的处理情况,以及井下落鱼结构及落鱼所处位置等相关信息,统计各类型磨鞋磨铣井下121mm钻铤的机械钻速和进尺,结合磨鞋出井磨损情况分析,针对井下落鱼为钢级更高、壁厚更厚的钻铤,提出了磨鞋选型优选方案,达到提高落鱼磨铣效率的目的;为以后磨铣类似井下落鱼的磨鞋选型提供参考.
-
-
郭玉慧
- 《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钻铤螺纹联接失效是钻铤失效的主要因素,在整个钻具失效中占很大比例,根据分析,疲劳失效是导致钻铤螺纹联接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钻铤螺纹的载荷分布,并应用PRO/E和ANSYS对钻铤螺纹进行了建模和强度分析,对螺纹应力槽进行了结构优化.
-
-
俞群;
李培梅;
杨森
- 《川庆钻探公司首届青年科技论坛》
| 2009年
-
摘要:
为了减少钻井施工中钻铤的早期失效,长庆管具公司研发、推广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台肩螺纹钻具;根据钻具在井下的受力状况和钻铤的弯曲比数据,通过给钻铤增加一个受力台阶减小了钻铤的弯曲应力,同时也降低了钻具在井下自动上扣对钻具螺纹造成的损伤;2008年长庆钻井在陕北气田靖中东、靖南区块、苏里格的7个钻井队推广了双台阶螺纹结构的钻铤,全年共钻井20口,进尺54 539m,未发生一次钻具失效.从使用的效果证明,双台肩螺纹结构钻铤对降低钻铤的失效效果显著,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
-
-
徐建飞;
王鑫;
马彩霞
- 《2007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针对厚壁管钻具难以进行摩擦焊接的现状,研制了一种厚壁管钻具窄间隙焊接专用机.该专用机由焊接机床、窄间隙熔化极脉冲氩弧焊接系统、钻具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可实现方钻杆、钻铤等厚壁管钻具的自动焊接修复.经检验,焊缝的最低冲击功为20 J以上,平均冲击功为26 J,焊缝抗拉强度为800 MPa,屈服强度为630 MPa.
-
-
-
-
-
-
殷廷旭;
刘海密;
张建华;
李三昌
- 《油井管技术及标准化国际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钻具是钻井生产的主要工具,钻具的生产加工修复质量直接影响着钻井生产的安全.因此,应从钻具生产的源头着手,同时加强现场钻具修复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尤其是要加强有资质的第三方对钻具生产厂家的驻厂监督作用,确保钻具的本质安全,为钻井生产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
-
殷廷旭;
刘海密;
张建华;
李三昌
- 《油井管技术及标准化国际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钻具是钻井生产的主要工具,钻具的生产加工修复质量直接影响着钻井生产的安全.因此,应从钻具生产的源头着手,同时加强现场钻具修复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尤其是要加强有资质的第三方对钻具生产厂家的驻厂监督作用,确保钻具的本质安全,为钻井生产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
-
-
-
-
-
-
-
-
-
- 河南中原特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8-13
-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钻铤内孔磨削的手持式钻铤内孔磨削装置,包括手电钻、磨头组、中间连接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包括定位套、轴承座、深沟球轴承、孔用挡圈、连接轴、套管、轴套、尼龙套;定位套左端与轴承座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并通过第一定位螺钉进行定位,轴承座左端与套管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并通过第二定位螺钉进行定位,在轴承座右端内孔中安装有深沟球轴承,套管左端与轴套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并通过第三定位螺钉进行定位,轴套左端内孔与尼龙套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尼龙套与连接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手电钻的转子固定连接,并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承,磨头组与连接轴通过螺纹相连接,能够保证钻铤出口附近300mm内孔表面光滑、无毛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