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碰摩

碰摩

碰摩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66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5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8771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非线性动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0年LMS中国用户大会、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2006年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委会学术年会等;碰摩的相关文献由1169位作者贡献,包括闻邦椿、邓艾东、马辉等。

碰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5 占比:5.12%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8771 占比:94.60%

总计:9272篇

碰摩—发文趋势图

碰摩

-研究学者

  • 闻邦椿
  • 邓艾东
  • 马辉
  • 陈果
  • 罗跃纲
  • 姚红良
  • 赵力
  • 王宗勇
  • 袁惠群
  • 傅行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梅军; 董宇; 杨冠军
    • 摘要: 为分析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热致变形与应力,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叶片/机匣碰摩模型,研究多次碰摩下叶片/机匣的应力、形变、温度特征,并对碰摩热致变形的主导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研究发现,叶尖与机匣的碰摩会引起接触界面摩擦升温,不仅会改变界面温度状态,还将通过热变形引发叶片/机匣产生附加的热应变和热应力:界面摩擦热在改变温度的同时还会引发机匣和叶片的热膨胀应变,叶片受热后呈现伸长的趋势,机匣受热呈现局部向上拱起的趋势;在叶片旋转一周后,总体上机匣呈现朝向叶片拱起的趋势,而由于机匣向内拱起,导致叶尖变形不但没有伸长,反而受机匣挤压而缩短,同时在宽度方向上膨胀。叶片和机匣碰摩受热后的叠加作用结果是在叶尖与机匣间产生附加压应力,同时热致应变应力的产生主要源自于机匣摩擦热,因此,机匣摩擦热是引发纵向位移、纵向应力的主要来源。
    • 张凌云; 邹爱成
    • 摘要: 在综合考虑转轴裂纹、转子偏心量、电磁轴承电磁力、转轴与辅助轴承碰摩力相互耦合的条件下,运用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法,得到了不同故障情况下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分岔图、最大碰摩力分布图、轴心轨迹图、Poincaré映射图、时间响应图等,具体分析了不同故障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辨识了转轴与辅助轴承碰摩冲击现象和分岔特性。研究表明:发生裂纹-碰摩故障时,系统对应一阶临界转速、1/2、1/3和1/4临界转速、3倍临界转速阈值分岔特性发生改变,表现为系统的平稳性随裂纹系数Δk的增加而降低;转轴与辅助轴承的间隙d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较小间隙值时转轴与辅助轴承发生持续碰摩,间隙值增大后,系统的运动逐渐趋于平稳。
    • 张扬; 南国防; 朱玉洁
    • 摘要: 针对两端刚性支承的动力涡轮双盘转子,使用符合库伦摩擦定律的局部碰摩力模型来定义其径向摩擦力与切向摩擦力。利用Timoshenko梁单元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推导出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并将各个单元矩阵组装成系统的总矩阵,写出整个系统的微分方程。采用Newmark-β方法对双盘碰摩故障转子系统进行解析,分别揭示了两个盘的碰摩间隙、接触刚度、摩擦系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响应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呈现出多周期、拟周期和混沌等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碰摩引起振动主要为其自振频率成分,同时伴有其它较小的分数倍频振动及两侧相加为2倍频的分频。
    • 朱海民; 陈蔚芳; 朱如鹏
    • 摘要: 直升机尾传动轴系统易超临界工作,采用一种新型的限幅装置对其进行跨临界减振研究。分别建立尾传动轴动力学方程组,限幅装置动力学方程组和弹性支承动力学方程组,并基于界面协调理论相互耦合,建立具有限幅装置的直升机尾传动轴系统耦合动力学方程组。通过数值算法求解系统方程组,分别研究了偏心量、预紧力、碰摩间隙、辅助支座与摩擦环间隙以及碰摩摩擦因数对系统幅频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尾传动轴和限幅装置之间的碰摩使系统产生了附加刚度,导致转轴在共振点处出现跳跃和滞后现象;同时,限幅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转轴过临界转速的振动幅值,但不同参数下的减振效果不同,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该研究为直升机尾传动轴系统的减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董宇; 刘梅军; 杨冠军
    • 摘要: 为了分析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过程中的超瞬态摩擦热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叶片/机匣碰摩模型,研究了单次碰摩条件下界面的微区超瞬态摩擦热效应,并对模拟过程中空间尺寸与时间步长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叶片与机匣摩擦速度快、碰摩时间短,只在叶尖很小的范围内发生超瞬态传热,产生的摩擦热以分子量级进行传递。叶片/机匣碰摩模型建立过程中,网格尺寸划分过大、时间步长取值过大,会导致模拟结果不能真实反应碰摩过程的微区超瞬态热效应。为此,通过对建模过程中模型空间尺寸与时间步长的优化,得到了能够准确反映温度微区超瞬态特性的建模方法,阐明了网格尺寸与时间步长匹配对微区超瞬态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叶片-机匣碰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宋圣霖; 雷文平; 郝旺身; 陈宏
    • 摘要: 为了提高分形维数提取碰摩故障特征的区分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谐波小波和分形的算法。采用高斯包络改进的谐波小波对旋转机械信号进行处理,运用G-P关联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在Bently转子实验台上分别采集正常工况、单点碰摩、不平衡激励的碰摩三种数据,计算得出改进谐波小波处理后的关联维数能够很好的识别出故障,保真性较高,稳定性相比原始信号以及谐波小波处理信号高29.17%、14.81%以上。结果表明,改进谐波小波和分形能够更准确稳定得诊断碰摩故障信息,优于传统的关联维数算法。
    • 黄磊; 戴金跃; 胡阳; 彭俞根
    • 摘要: 针对涡轴发动机容易在转子过渡态-稳态间瞬间失衡导致碰摩现象,提出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诊断模型。基于某涡轴发动涡轮机匣振动信号包络曲线,仿真涡轴发动机正常状态、燃气涡轮转子碰摩状态、动力涡轮转子碰摩转态、燃气与动力涡轮转子碰摩转态4种工况的振动信号;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振动信号特征参数构建故障样本数据集;使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并将它用于碰摩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训练集平均诊断准确率为96.8%、波动幅值为2.82%;测试集平均诊断准确率高达95.43%、波动幅值为0.93%,收敛误差达到0.22,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诊断准确率高、波动幅值小、误差低,适用于碰摩故障诊断。
    • 崔彦亭; 胥佳瑞; 贺善举; 吴韬; 邓爱祥
    • 摘要: 为加强对主油泵小轴振动监视,某厂在检修中对汽轮机偏心测量系统进行改造,600 r/min以上时显示小轴振动信号,在机组检修后启动过程中出现了偏心异常增大故障。通过针对性分析,明确诊断出故障为主油泵油挡及密封环发生碰摩所致。翻前箱检查处理后,再次启动完全消除了这一故障。研究成果对该类型故障具有典型的参考意义。
    • 钱冰; 李帅; 李晓飞; 李成功; 马晓栋
    • 摘要: 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油膜失稳(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现象,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运行。为限制由油膜失稳引起的系统异常振动,将具有两自由度的非线性能量阱(NES)置于滑动轴承上,基于流体力学中雷诺方程并结合短轴承模型原理,列出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并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得到不同参数下系统的响应特征图谱,分析在不同的结构参数下NES对系统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子的角速度为1 650~1 770 rad/s时,附加立方刚度的NES能显著减小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横向振动位移;当NES的质量m为0.35~0.98 kg时,随着m的增大转子的振动位移显著减小;当NES的立方刚度K达到6.67×10N/m后,转子的振动位移减小至零,NES对转子的减振效果达到最优;而超过该参数变化范围的NES对系统减振效果几乎不起作用。
    • 李文扩; 李舜酩; 王艳丰; 滕光蓉
    • 摘要: 针对共腔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单点碰摩和局部碰摩引起的弯扭耦合振动问题,建立了含碰摩力、不平衡力、转速控制力矩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4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合时域图、频域图、轴心轨迹图分析了转盘偏心距、碰摩刚度等参数变化以及碰摩类型、转速控制时延等对双转子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距和碰摩刚度的增大,会加剧碰摩,其特征频率的最大幅值分别增大了0.1×10^(-4) m和4×10^(-4) m左右;局部碰摩的振动响应要比单点碰摩的更加剧烈,其特征频率的幅值更大,特征频率的成分也更复杂;转速控制时延会使系统振动不稳定,且延迟时间越长,系统振动越不稳定。在航空发动机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转速控制时延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