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6884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石油地质与工程、断块油气田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等;采油指数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关振良、周波、唐海等。
采油指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884篇
占比:99.31%
总计:17001篇
采油指数
-研究学者
- 关振良
- 周波
- 唐海
- 王俊魁
- 陈元千
- 任芳祥
- 余贝贝
- 刘慧卿
- 刘永军
- 吕栋梁
- 孙刚
- 孙欣华
- 岳雷
- 张枫
- 张红玲
- 彭彩珍
- 彭长水
- 李晓平
- 李杰
- 李玉君
- 林煜
- 梁文发
- 梅明霞
- 潘婷婷
- 王代流
- 王前荣
- 王怒涛
- 王炎
- 等
- 谢丛姣
- 郝建中
- 郭立波
- 鄢捷年
- 马正
- 高健
- 黄小亮
- Ю.А.巴拉基洛夫
- 丁进
- 严科
- 乔梁
- 于忠友
- 于江丽
- 于红军
- 于锋
- 于雪琳
- 仝兴华
- 任建华
- 任福生
- 任莉萍
- 何石
-
-
林立明;
柳茜茜;
田斌;
李奥威;
李勇仁;
唐海
-
-
摘要:
海上油田开发投资巨大,不准确的产能评价结果将会给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得到较高精度的产能预测方法,本文基于不同水淹状况下的单层流入动态分析方法,开展多层合采时流入动态叠加方法的研究,获得了多层合采时单井产油量的公式,并引入干扰校正系数,从而建立油藏单井初期产能预测方法.通过在渤海S油田的实例运用,将计算数据与现场生产数据对比,吻合较好,证明该研究方法具有可行性.
-
-
罗永成;
孙灵辉;
吴振凯;
赵新礼;
萧汉敏
-
-
摘要:
针对致密油油藏水平井CO2吞吐产能预测缺少合适计算模型的现状.通过建立CO2扩散区和非扩散区的复合流动模型,考虑原油在不同区域的黏度差异,提出了水平井CO2吞吐单井产能预测解析模型,推导出基于CO2扩散影响的致密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的数值模型.研究表明:无因次扩散距离与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均呈正相关;采油指数与扩散系数呈正相关,增加幅度随扩散系数的增大而减缓.对单一扩散系数而言,井距越短采油指数越大,并随黏度不断降低而单调增加;水平井的井距和水平段长度对采油指数影响较大.通常情况采油指数随扩散半径的增大而单调增加,井距越小扩散半径对采油指数的影响越大;采油指数与水平段长度呈正相关,水平段长度为350 m的采油指数是长度为100 m的2.52倍.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越小扩散半径对采油指数的影响增大.
-
-
许寻;
李中超;
刘广英;
王瑞飞;
李群星;
刘云利;
杨胜勇
-
-
摘要:
针对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应力敏感性严重的特点,开展储层应力敏感性模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数据分析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而产生的应力敏感性对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影响;建立渗透率、孔隙度、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的应力敏感性模型,归纳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应力敏感性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采油指数、采液指数逐渐减小,且采油指数递减速率大于采液指数递减速率,吸水指数逐渐增大;影响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油水黏度比、启动压力梯度和含水率.
-
-
陈超峰;
孙刚;
毛新军;
胡广文;
封猛;
咸玉席
-
-
摘要:
通过压力恢复数据及储层岩石特性,建立符合高探1井地层真实状况的双孔介质部分射开“U”形边界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及分离变量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利用Stechfest数值反演绘制出压力及其导数双对数试井曲线,对高探1井压力恢复资料进行解释分析;采用瞬时IPR曲线预测产能,采油指数高达22.73 m3/(d· MPa).结果 表明,高探1井储层物性好,压力高,污染小,具备高产且长期稳产的能力.高探1井在试油期间录取的大量动态数据,可为油气开发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
-
-
陶永富;
许瑞;
乔梁;
赵隽;
符国辉;
张华琴
-
-
摘要:
鸭儿峡M油藏具有断层发育、饱和压力低、边水极弱等特征,为了准确把握该油藏最佳注水时机,必须实时准确掌握地层压力水平.基于物质平衡原理,考虑岩石和流体的高压物性随地层压力变化,利用岩石孔隙体积和油水体积的动态变化关系,得到能够实时跟踪弹性开采阶段和注水开发阶段的地层压力计算公式,在实验准确获取岩石和流体高压物性参数后,实现地层压力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物质平衡法计算的M油藏平均地层压力为40.5 MPa,与试井解释结果仅相差0.5 MPa;岩石孔隙体积缩小量与流体体积缩小量误差为2.0%,物性参数取值可靠.物质平衡法为应用生产动态资料实时准确评价封闭或弱、边底水油藏的地层压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
-
祝明谦;
王怒涛;
张辉
-
-
摘要:
Due to the existences of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and stress sensitive effect,the seepage process of the reservoir fluid no longer conforms to the classical Darcy percolating theory and the fluid flow resistance is increased,so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oil well is lowered.Therefore,with the help of the established productivity formula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and the stress sensitive effect,the changes of the oil well productivity index (PI)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actions of the pressure gradient,the stress sensitive effect and the simultaneous actions of the two stated above,and moreov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gradient and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were figured out.The achievements show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with the rise of the produ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the PI is increased as well;while when there exists the stress sensitive effects,with the rise of the produ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the PI is decreased;for the presentations of the both,by means of adjusting the produ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the oil well production can be enhanced.%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存在,油藏流体的渗流过程不再符合经典的达西渗流理论,流体的流动阻力加大,使油井的产能降低.通过建立启动压力、应力敏感效应存在下的产能方程,分析启动压力、应力敏感效应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同时作用时的油井采油指数变化,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存在时,油井采油指数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应力敏感效应存在时,油井采油指数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减小;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同时存在,可以通过调节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的产量.
-
-
刘海江
-
-
摘要:
在探井测试中,目前国内外仍然采用传统的分离计量方式求得油气水产量,计量结果误差将直接影响试井解释结果,并间接的对油气藏的评价和开发方案的编制产生影响.油、气计量结果对比验证方法,全面探讨、理清了计量数据分析方法,可用于验证油气测试计量过程中所取得的计量结果是否准确,为后续的解释以及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阐述了对于异常计量数据,在不能返工的情况下的补救措施.
-
-
陈更新;
刘应如;
郭宁;
王爱萍;
常海燕;
张婷静
-
-
摘要:
传统的铸体薄片孔隙结构分析方法仅局限于对铸体薄片照片进行定性描述,而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可凸显和挖掘铸体薄片孔隙结构的有效信息,并可计算出其分形维数,建立分形维数与岩心孔隙度、沉积微相及采油指数的定量关系.分形维数是铸体薄片孔隙性和分选性的综合反映,孔隙度越大,分选性和连通性越好,分形维数则越大.柴达木盆地昆北新区切6油藏储层中,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的分形维数界限为1.83,利用它可以判别沉积微相类型.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相应层段的采油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可用来定量预测采油指数.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可实现对铸体薄片孔隙结构的半定量刻画.
-
-
- 《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文东油田原始地层压力系数1.71~1.88,储层处于欠压实状态.投入开发后,地层压力下降,储层在有效围压的作用下.孔喉变小,部分孔隙变成无效孔晾,渗透率不断降低;有效围压的作用越强,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渗透率越低,这种关系越明显,并且这种过程是不可逆的.渗透率的下降导致注水压力升高,采油指数大幅下降.因此开发该类油藏,必须注意注水时机及地层压力界限的保持,并根据地层压力的下降状况采取相应的开发对策.
-
-
张旭;
董丽丽;
刘卫华;
潘钰;
蒋兴才;
董红
- 《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开发早期由于测试等动态资料少,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储层产能预测.本文利用松辽盆地某区块沙四段的测井资料,确定了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油相渗透率与产能指数的关系模型,用于开发早期快速预测储层产能.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预测准确度较高.
-
-
张旭;
董丽丽;
刘卫华;
潘钰;
蒋兴才;
董红
- 《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开发早期由于测试等动态资料少,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储层产能预测.本文利用松辽盆地某区块沙四段的测井资料,确定了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油相渗透率与产能指数的关系模型,用于开发早期快速预测储层产能.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预测准确度较高.
-
-
张旭;
董丽丽;
刘卫华;
潘钰;
蒋兴才;
董红
- 《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开发早期由于测试等动态资料少,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储层产能预测.本文利用松辽盆地某区块沙四段的测井资料,确定了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油相渗透率与产能指数的关系模型,用于开发早期快速预测储层产能.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预测准确度较高.
-
-
张旭;
董丽丽;
刘卫华;
潘钰;
蒋兴才;
董红
- 《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开发早期由于测试等动态资料少,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储层产能预测.本文利用松辽盆地某区块沙四段的测井资料,确定了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油相渗透率与产能指数的关系模型,用于开发早期快速预测储层产能.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预测准确度较高.
-
-
张旭;
董丽丽;
刘卫华;
潘钰;
蒋兴才;
董红
- 《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开发早期由于测试等动态资料少,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储层产能预测.本文利用松辽盆地某区块沙四段的测井资料,确定了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油相渗透率与产能指数的关系模型,用于开发早期快速预测储层产能.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预测准确度较高.
-
-
李玉君;
任芳祥
- 《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的位置及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在河流相常规砂岩油藏,一般水平段油层内靠近油层中上部3/10处开发效果最好,无因次水平段长度通常在0.23~0.36之间为宜.水平井平行于构造线方向开发效果好,垂直于构造线方向生产效果差.南9区块的实践证明,该研究结论是可行的,且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
李玉君;
任芳祥
- 《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的位置及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在河流相常规砂岩油藏,一般水平段油层内靠近油层中上部3/10处开发效果最好,无因次水平段长度通常在0.23~0.36之间为宜.水平井平行于构造线方向开发效果好,垂直于构造线方向生产效果差.南9区块的实践证明,该研究结论是可行的,且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
李玉君;
任芳祥
- 《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的位置及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在河流相常规砂岩油藏,一般水平段油层内靠近油层中上部3/10处开发效果最好,无因次水平段长度通常在0.23~0.36之间为宜.水平井平行于构造线方向开发效果好,垂直于构造线方向生产效果差.南9区块的实践证明,该研究结论是可行的,且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
李玉君;
任芳祥
- 《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的位置及水平段长度对水平井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可知,在河流相常规砂岩油藏,一般水平段油层内靠近油层中上部3/10处开发效果最好,无因次水平段长度通常在0.23~0.36之间为宜.水平井平行于构造线方向开发效果好,垂直于构造线方向生产效果差.南9区块的实践证明,该研究结论是可行的,且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