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义

道义

道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0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476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思维与智慧、法治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次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道义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天琪、李满星、王磊宁等。

道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5 占比:98.8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1.00%

总计:602篇

道义—发文趋势图

道义

-研究学者

  • 刘天琪
  • 李满星
  • 王磊宁
  • 万平
  • 于玫
  • 何怀宏
  • 侯志峰
  • 刘博
  • 刘海斌
  • 吕超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雯雯
    • 摘要: 夏目漱石是生于明治前一年,与明治社会一同成长的高级知识分子,彼时日本被西方以武力敲开国门,明治维新后全面学习西方,进行文明开化,深受汉学与西学双重影响的漱石对眼前的社会巨变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在赴英留学期间形成了影响他一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文章以其文论《我的个人主义》以及夏目漱石成为职业作家之后创作的一系列中长篇小说为对象,从西洋的“自我”与儒家的“道义”之视角剖析和阐释了漱石的个人主义思想在东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之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探讨了漱石用“道义”的思想对其小说中的个人主义话语进行的本土化重构。
    • 唐弘容
    • 摘要: 星期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译文】有子说:“对别人做出的承诺要符合道义,符合道义的话才能够兑现。”【评析】我们不能因为要遵守约定而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应当以是否符合正义和良知作为我们行为的根本准则。
    • 熊建生; 黄晶晶
    •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决议,重点从五个层面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重要的一点在于合乎与顺应了道义道义之“道”体现为行天下大道、走人间正道、施社会主义人道;道义之“义”体现为弘扬民族大义、维护社会正义、恪守忠诚仁义,并基于人民、民族、真理、人类、自身的维度,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道义蕴涵。道义奠立于伟大思想根基、精神品格根脉、奋斗实践根本,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道义根据之所在。面向新时代,要以坚守初心和使命擘画道义主题,把握过去和未来丰赡道义样态,贯通中国和世界拓宽道义空间,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道义的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伟大的胜利和荣光,锻造更伟大、自信、奋进大党的光辉形象。
    • 董振华
    • 摘要: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民族特质.这种民族特质主要有三个力量来源:一是源于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坚持独立自主;二是源于道义的力量,始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绝不恃强凌弱;三是源于信仰的力量,在坚定理想信念和远大理想目标的鼓舞下,不怕牺牲、敢于斗争.
    • 呼长波
    • 摘要: 历史上,《出师表》《陈情表》之所以流芳百世,很大原因是被诸葛亮忠心和李密的孝道所感动。其幽深巧妙的意境,动人心扉的感情,深刻主流的道义,高超语言艺术与技巧运用,才使其成为今人只能模仿却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
    • 何怀宏
    • 摘要: 从巨变的战国时代的基本动力和角色看,这个时代可以看作是一个"游士时代",而"士无定主"和"游者主事"正是使"游士时代"得以成立的两个基本条件.竞争的游士们各自向自己的目标国提出种种政道和富强之策,但究竟是追求急功近利的富国强兵之道,还是追求符合道义的长治久安之道,其间却有根本性质的差别.属于前者的主要有法家和纵横之士,属于后者的则主要有儒家、道家和墨家.相对而言,儒家是道义兼重,道家是重道轻义,墨家是重义轻道.若无道义或至少"逆取顺守",暴起者也容易暴终.道义虽然不一定能直接推动征伐取胜,但却可能决定最后的胜利者.
    • 丛文俊
    • 摘要: 作为宋四家之一,关于黄庭坚书法的题跋评说及当代各类研究成果甚丰,然笔者以为尚有未尽处.本文以『书是君子之艺』为题,探讨了书法作为人格之象征,黄庭坚是如何在坚持个性、不断提升艺术境界的过程中,使技道两进,人生理想与精神世界亦不断升华的,而其书法审美之核心『韵胜』『学问文章之气』及雅俗观等系之于此.以『它山之石』为题,析说了黄庭坚高视王安石书法并研习以至于乱真的意义.以『穿域蹋鞠』为题,自苏东坡评黄书的微辞,叙及黄氏学书的困顿状态,以及黄书之进境.以『字中有笔』为题,关注黄氏学习古法,尤其是篆籀笔法入草,如何使审美体验化为己用等诸多问题,指出其书法如同其诗法,是臻神妙之境,却不能无意,等等.
    • 徐九仙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国家体系将更加矛盾、复杂和多元。一方面,中国积极抗疫积极开展抗疫对外援助,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全球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抗疫对外援助面临各种国际压力。从外交伦理的视角来分析,中国抗疫对外援助是一种“强实力、强道义”的外交实践,道义目标与国家实力相匹配,既追求一定的道义目标同时也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后疫情时代,我们要理顺和创新中国外交中的道义、利益与实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更平衡、稳健和进取的外交理念。
    • 韩正路; 方维保
    • 摘要: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关注民间生活,基于鲜活的时代体验和鲜明的平民立场而完成的现实主义长篇巨著.爱情叙事和友情叙事是《人世间》这部作品最为核心的两个层面,小说里的恋爱和友谊渗透着超越单纯情感层面的责任担当和道义要素.文章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纹理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其展现了城市平民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意志,传达了人性深处永恒的温情与力量,并在和路遥作品的对比中揭示出梁晓声《人世间》独特性的叙事风格.
    • 周晓霞
    • 摘要: “道义”言论,是日本在1945年战败前为对抗功利强权的西方帝国主义而形成的一种美化战争和自我肯定的意识形态。京都学派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站在“世界史的立场”上,以“道义生命力”为名炮制出一套美化侵略战争的理论,并开辟了一条诠释“大东亚共荣圈”伦理意义和歪曲战争性质的新途。日本战败的事实,印证了京都学派“道义生命力”论所具有的脆弱性和欺骗性,但在应对战败后的困境时,京都学派仍乞灵于“道义”的力量。京都学派的“道义”言论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暧昧含混及其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追究,更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是,其“道义”论为战后日本社会建设“道义国家”提供了思想土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