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954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8篇、会议论文84篇、专利文献41061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测绘工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2015国防无线电电学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等;载波相位的相关文献由198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小平、徐爱功、任斌等。

载波相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8 占比:1.10%

会议论文>

论文:84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41061 占比:98.70%

总计:41603篇

载波相位—发文趋势图

载波相位

-研究学者

  • 胡小平
  • 徐爱功
  • 任斌
  • 李刚
  • 祝会忠
  • 袁信
  • 葛茂荣
  • 达人
  • 卢晓春
  • 徐宗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洁; 王娜子; 徐天河; 高凡; 贺匀峤
    • 摘要: 与验潮站技术相比,岸基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干涉反射技术(GNSS-IR)海面测高成本较低,且其观测量不受地壳沉降的影响,并可利用目前已有的沿海岸GNSS固定站提供的数据反演海面高度。目前常用观测量为大地测量型GNSS接收机给出的信噪比(SNR)值,然而,早期很多GNSS设备的输出文件中都不包含该值,导致无法利用它们研究海面高度长期变化趋势。但经典的码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中,同样包含着GNSS-IR测高信息。本文分别引入单频码伪距和单频载波相位的组合,以及单频码伪距和双频载波相位的组合GNSS两种观测值的组合实现了岸基海面测高。本文采用模拟数据证明了基于前一组合的GNSS-IR测高精度受到电离层延迟残差的影响,而后一种组合可避免该误差项的影响。为验证两种组合方法的有效性,在山东威海一海上栈桥上开展了试验,采集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观测数据,并处理得到了海面测高信息。最后,将反演结果与26 GHz雷达高度计的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均优于85%。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码伪距和载波相位组合法均可用于GNSS-IR测高。另外,由于当前GNSS-IR测高受多种误差项影响,导致反演精度较低,使得后一种组合在避免电离层延迟残差方面的优越性并没有明显体现。本文组合方法的引入,增加了海面高度反演方法的多样性,提升了GNSS-IR测高技术的应用空间。
    • 黄璐; 蔚保国; 李宏生; 李隽; 贾浩男; 程建强; 李雅宁
    • 摘要: 伪卫星具有发射与天上卫星相同信号的能力,可以作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信号遮挡环境下稳定可靠的定位信号源,使得基于现有终端硬件条件实现室外内连续高精度定位成为可能,因此逐渐成为室内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源多通道伪卫星的指纹库匹配定位方法,利用顾及位置信息的变分自编码网络(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学习伪卫星载波相位信息在隐含空间下的概率分布特征,建立伪卫星观测数据隐含特征与室内位置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实现GNSS拒止环境下的指纹匹配定位.针对指纹定位结果波动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粒子滤波融合处理方法,提高了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本文在试验环境以及机场环境下,通过大量试验验证了该定位算法在动态和静态下的定位性能,并与常用的基于指纹库匹配的定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环境下,动态平均定位精度为0.39 m,95%的定位误差小于0.85 m,在真实机场环境下,动态平均定位精度为0.75 m,最大定位误差为1.69 m,92%的定位误差小于1 m,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杨少帅
    • 摘要: 针对基于卫星导航的着舰引导系统中载波相位一致性监测的需求,提出基于移动多站的载波相位虚拟观测生成方法。基于多站几何约束和着舰点位置坐标,内插计算着舰点双差观测和非差虚拟观测。通过分析影响载波相位虚拟精度的因素,表明舰船布站基线长度和姿态误差影响最大。最后,采用基于码-载波分离度检验和多虚拟站基线差分闭环检验方法对虚拟载波相位精度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使用虚拟后的载波相位能够支撑厘米级别差分定位。
    • 谢良波; 刘西西; 王勇; 周牧; 田增山
    • 摘要: 为解决现有超高频射频识别定位方法受室内环境干扰导致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跳频辅助的RFID载波相位室内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定位算法。利用跳频获取的虚拟大带宽进行距离粗估计以实现多径抑制,并通过多径抑制后的相位完成可靠双频点选择以及参数优化,最终采用EKF算法实现高精度快速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平均定位误差为9.35 cm,定位解算实时性比传统的基于中国剩余定理(CRT)的解整周方法提高了近10倍。
    • 奚润开; 吴键; 陈灵; 王鑫
    • 摘要: 为提高室内定位精度,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差的室内定位系统,利用双天线结构的传感器节点测量信号源载波相位差值,借助无线传感网络实现了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的相位差值汇总。阐述了载波相位差定位的基本原理,通过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最小二乘迭代算法完成定位过程中双曲线方程的求解,得到目标位置,并对系统各节点进行了设计。仿真与实验的结果均证明了定位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定位系统在非视距环境下的定位能力。
    • 付宇; 谢淑香
    • 摘要: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动态条件下高精度导航定位测量的需求,采用多历元模型通过对观测方程递归的方法解算初始整周模糊度,提高基于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的精度,实现参考站和移动站之间的时间比对,解决了移动过程中时间比对的问题。
    • 王峰毅; 肖志斌; 李蓬蓬; 张可; 倪少杰
    • 摘要: 针对传统群时延测量方法无法达到皮秒级测量精度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载波相位的接收机群时延测量技术。该方法在通道群时延特性为分段抛物线假设的前提下,利用窄带扩频信号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对分段抛物线系数进行搜索固定,通过抛物线函数固定整周模糊度,结合载波相位反映各频点的群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测量技术可以精确固定整周模糊度,群时延测量结果可达皮秒量级,对高精度导航接收机群时延特性具有良好的测量效果。
    • 熊鑫; 田增山; 谢良波
    • 摘要: 本文对基于跳频的宽带RFID测距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测距系统结构及多频点联合距离解算原理、载波相位的求解过程;研究了相位误差度量函数,解释了在多频点距离解算中出现整周求解错误的原因;提出多径等典型误差的消除方法,提升了系统性能.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跳频的多频点载波相位和距离之间呈现规则的变化趋势;本文的误差抑制方法能有效减少整周求解错误,在使用误差抑制后系统测距平均误差从10cm减小到了2.5cm,实现了厘米级测距.
    • 何维; 朱子越; 任彦; 谢良波; 田增山
    • 摘要: 面向室内厘米级定位及单站定位技术难点,借助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收发相位同步技术优势,建立基于跳频的多载波相位距离观测方程,计算各载波在不同整周下的链路距离,利用距离方差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提升整周求解的鲁棒性.利用跳频并改进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建立跳频测向求解模型,消除短距离测向不同天线来波方向不平行带来的误差,实现两天线短距离标签反射信号的精确测向.最后联合载波相位测距对双天线测向结果进行筛选,实现RFID标签的单站厘米级精确定位.通过测试验证,平均定位误差低于4 cm.
    • 潘海涛; 蔡成林
    • 摘要: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开放服务给生命安全应用程序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隐患,例如缺乏安全防护以及信号的脆弱性,极易被恶意用户进行欺骗干扰,而这类问题的干扰不同于压制式干扰容易被检测出来,其隐蔽性极高,危害性极大,难以被一般的仪器和算法检测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欺骗干扰检测,BP神经网络是按照误差反向传播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采用梯度下降法计算目标函数最小值,采用伪距、载波相位、多普勒频移、时钟频漂和信噪比等观测值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再将新的信号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分类测试,从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的结果看出,此方法的分类效果达到83%,说明此方法具备较高的检测概率,可以进一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