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轴向应变

轴向应变

轴向应变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8118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等;轴向应变的相关文献由4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滨、曾捷、梁大开等。

轴向应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8118 占比:99.66%

总计:38248篇

轴向应变—发文趋势图

轴向应变

-研究学者

  • 王学滨
  • 曾捷
  • 梁大开
  • 江莺
  • Hidenori Shitamoto
  • Hiroyuki Makino
  • Izumi Takeuchi
  • Makoto Nagase
  • Shusuke Fujita
  • 娄树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国强; 舒实
    • 摘要: 采用双向循环动三轴试验装置研究了在K0固结条件下垃圾土试样在轴向力不变,仅改变围压的情况下的累积孔压及轴向应变的发展特性,根据垃圾土中孔隙水压力及土体轴向应变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现象,总结了有效围压、循环应力比以及加载频率对垃圾土内部动孔压及轴向应变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频率的降低、循环应力比的增大、固结围压的增大,垃圾土的超孔压增大,而轴向应变则减小.同时,采取福建标准砂试样作为对照组,对比了两种试样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对垃圾土动力的特性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 陈晓斌; 吕金; 丁瑜; 朱禹; 张俊麒; 肖源杰; 魏丽敏
    • 摘要: 废旧汽车轮胎颗粒(TDA)加入底砟材料中可以有效减小铁路道床振动与底砟颗粒的磨耗,为探究TDA体积分数对TDA与底砟混合物磨耗性能以及减振耗能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优TDA体积分数,对TDA与底砟混合物进行洛杉矶磨耗试验以及大型动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TDA的加入能够吸收一定的能量,增加混合物的弹性,进而减小了混合物的洛杉矶磨耗率,添加10%(体积分数)的TDA可使混合物的洛杉矶磨耗率减小约21.5%。2)随着TDA体积分数的增加,混合物的轴向应变和体积应变均呈增大的趋势;混合物的轴向应变随振动次数的发展规律符合对数模型;混合物的回弹模量随着TDA体积分数的上升而下降。3)混合物的耗散能随着TDA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增大的变化趋势,TDA体积分数为10%的混合物的耗散能稳定值比纯净底砟的耗散能稳定值提高了约29.5%。满足底砟层变形和刚度要求的最优TDA体积分数为10%左右,此时,TDA与底砟混合物的变形、刚度均能满足要求,颗粒破碎程度显著减小,减振耗能效果显著提高。
    • 江超; 吴欣; 郭小珊; 陶武强
    • 摘要: 为了获得能够实现双参量同时测量的高灵敏度光纤传感器,设计了一款单模光纤-无芯光纤-单模光纤拼接结构的马赫-泽德尔干涉仪(MZI)传感器,通过对无芯光纤进行精准拉锥,提高了传感器对外界参量变化的敏感度。实验研究了传感器透射谱与轴向应变和环境折射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发现传感器透射谱谐振峰波谷的中心波长与轴向应变、折射率之间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最大应变灵敏度为7.829 pm/με,最大折射率灵敏度为330.2 nm/RIU。此外,利用轴向应变与环境折射率灵敏度构建测量矩阵,消除了交叉敏感,实现了轴向应变与环境折射率的同时测量。
    • 刘兴华
    • 摘要: 长输管道常穿越河流湖泊等水文地域,在洪涝灾害频发地区,管道在洪水作用下可能发生弯曲折断等,从而造成严重事故。为研究在洪水作用下的管道力学行为,基于Morrison方程建立了洪水冲刷作用下的悬空管道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了典型影响因素对管道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悬空长度会明显影响管道的应力和轴向应变;悬空管道中部和端部均存在高应力区,但最大应力在管道端部,当悬空长度大于60 m,端部应力超过屈服极限;管道上下表面最大轴向应变都处于管道端部,且最大应变和最小应变关于管道中心近似呈中心对称;管道上表面受压,下表面受拉;管道应力和轴向应变随洪水速度和管道内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管道壁厚增大而减小。
    • 曹丹平; 律军军; 孙上饶; 马国旗; 尹教建
    • 摘要: 常规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技术利用光纤对轴向应变敏感的特点开展单分量信号采集,在开展三分量振动信号采集时,通常需要对光纤进行螺旋缠绕布置。在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缠绕时,光纤的轴向位置必然不同,导致光纤对X,Y,Z 3个方向的振动信号具有不同的敏感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建立单根螺旋缠绕光纤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光纤轴向应变的影响因素,推导了螺旋光纤轴向应变与光纤所在位置处3个方向真实应变之间的数学映射关系,定量分析了不同缠绕角度、不同旋转角度条件下三分量振动信号对光纤轴向应变的影响,并采用波动方程模拟的三分量数字信号对螺旋光纤轴向应变所接收到的等效信号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光纤在轴向方向上采集到的信号强度取决于X,Y,Z三分量信号自身的强度、光纤缠绕角度以及缠绕过程中光纤各点的相对空间位置,随着缠绕角度的增大,螺旋光纤对沿缠绕轴方向的地震波信号敏感性增强,对垂直于缠绕轴方向的信号敏感性减弱,垂直于缠绕轴方向的两个分量地震波信号在数值上呈现出周期性和互补性变化规律,为利用螺旋缠绕光纤开展分布式声波传感三分量振动信号的采集提供了理论基础。
    • 季彩虹; 江超; 郭小珊; 刘昌宁; 孙四梅
    • 摘要: 设计了一种高灵敏的弯曲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掺铒光纤(EDF)与单模光纤(SMF)错位熔接制作,其中传感元件为EDF。实验结果表明:在曲率变化时传感器透射谱波谷的中心波长发生线性漂移,利用中心波长的变化能够解调出曲率大小,实现曲率测量。实验测得最大弯曲灵敏度为-10.75 nm/m^(-1)。传感器向不同方向弯曲时,测得曲率灵敏度大小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法判断弯曲方向。传感器对轴向应变也有一定的敏感度,选择传感器透射谱两个波谷对应的弯曲与轴向应变灵敏度构建测量矩阵,实现了双参量同时测量,消除了交叉敏感。该传感器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灵敏度较高,在工业建筑、航空航天和大型工程健康监测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张飞; 王岚; 邢永明
    • 摘要: 为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中橡胶粉目数及温拌剂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温拌前后不同目数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在40°C、50°C、60°C下的三轴重复加载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较高温度、较小应力下,温拌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WRMAM@CM)的高温性能最优,温拌60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WRMAM@60M)次之,热拌60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HRMAM@60M)性能略差,热拌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HRMAM@CM)性能最差;高温、大应力下,温拌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WRMAM@CM)的高温性能最优,温拌60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WRMAM@60M)次之,热拌混合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HRMAM@CM)性能略差,热拌60目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HRMAM@60M)性能最差.根据蠕变试验结果拟合出基于改进的Burgers模型的黏弹参数,从黏弹参数角度进一步解释温拌前、后不同目数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变化规律.
    • 王壹敏; 陈志敏; 孙胜旗; 赵运铎; 张常书
    • 摘要: 目前研究中着重研究单一类型土体的力学特性,忽略了对各类型土体共存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各类土体间协调性研究仍有较大空白.根据现场实际工程状况以及对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地层的研究需要,通过标准三轴实验研究低液限粉质黏土和砂大量共存地层含砂率和含水率因素对该地层强度变化的作用规律以及邓肯-张模型的适用性.试验研究表明:与粉质黏土层相比,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土体强度较小;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中含砂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分界;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地层含水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与含砂率和地应力有关;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较好地符合邓肯-张双曲线增量弹性模型.
    • 高志
    • 摘要: 为了研究季冻区路基土体的长时稳定性问题,以辽宁某在建公路为工程背景,采用GDS多功能岩土三轴试验机对该项目路基土进行冻融循环后的三轴蠕变试验,分析在不同冻融循环系数下土样的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对试样进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时,试件的蠕变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冻融循环次数越大,试件的最终蠕变量越小,最终的蠕变历时同样逐渐减小,冻融循环次数越多,试样的破坏程度越严重;在第一级荷载的作用下,试样的瞬时应变值相对较大,随着荷载水平的继续施加,瞬时应变值继续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最终蠕变历时也越来越接近.根据本文试验结果可知,当试样经历8次冻融循环作用后,蠕变历时变化很小,认为冻融循环8次之后试样的损伤程度基本稳定.
    • 高志
    • 摘要: 为了研究季冻区路基土体的长时稳定性问题,以辽宁某在建公路为工程背景,采用GDS多功能岩土三轴试验机对该项目路基土进行冻融循环后的三轴蠕变试验,分析在不同冻融循环系数下土样的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对试样进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时,试件的蠕变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冻融循环次数越大,试件的最终蠕变量越小,最终的蠕变历时同样逐渐减小,冻融循环次数越多,试样的破坏程度越严重;在第一级荷载的作用下,试样的瞬时应变值相对较大,随着荷载水平的继续施加,瞬时应变值继续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最终蠕变历时也越来越接近。根据本文试验结果可知,当试样经历8次冻融循环作用后,蠕变历时变化很小,认为冻融循环8次之后试样的损伤程度基本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